功夫灌籃
下年農曆新年年三十, 二月七號上映http://www.emp.hk/kungfudunk/
導演:
* 朱延平 Yin-Ping Chu
演員:
* 周杰倫 Jay Chou
* 陳柏霖 Wilson Chen
* 陳楚河 Chuhe Chen
* 蔡卓妍 Charlene Choi
* 黃秋生 Anthony Wong
* 曾志偉 Eric Tsang
* 黃渤 Bo Huang
* 吳孟達 Man Tat Ng
* 吳宗憲 Jacky Wu
* 王剛 Gang Wang
* 李立群 Lichun Lee
* 閆妮 Ni Yan
* 陳辰 Chen Chen http://weijunziwei.blog.sohu.com/71081737.html
朱延平:拍爛片身不由己 搶錢瞄準老幼咸
台灣是文藝片的天堂,每個導演都想成為大師,但偏偏有一個人,甘願做小丑,而且還拍了個《小丑》。
他叫朱延平,是台灣唯一拍商業片的導演!而且一拍就是25年!連他兒子都立志要拍藝術片了,唯有他,不知悔改,一俗到底。25年,百部電影,六億票房。
當然,朱延平也是一個爛片導演,這點連他自己都不否認。但,事出有因。
與朱延平聊天,很爽。因為:他國語好,滔滔不絕。他夠坦蕩,什麼都不避諱。只要你敢問,他就坦然回應。不過,我的許多關於電影的問題,他就難以回答,因為拍得太多忘得太多。
不過,有個問題,還是搞得我倆都很興奮:
「《火燒島》中洪金寶一干罪犯雨中看得上火的露點大波女星是不是張瑞竹?」
「就是她啊!這次《大灌籃》也有演出!」
「那豈不成了大嬸?」
「哪裡,還是很漂亮的」
哈哈……
閒扯少敘,言歸正傳。
壹·拍爛片身不由己
老實講,在台灣早期的拍片環境不是那麼好,很多戲不是你想不拍就能不拍的。有很多黑道大哥在做老闆,香港也是,他讓你拍就得拍,但是一年哪有八個題材?自己反覆地利用,或者反覆地拿來用,這個當然是非常不好,但是身不由己之下,只有臨時交差。現在《大灌籃》有時間的壓力,檔期定了2月7號,但是我的計劃還在全力趕,就是到時候一定要出來,這個東西有一但點缺陷也是身不由己,我很羨慕周星馳,他可以拖兩年。他因為覺得動畫不滿意,從年初延到暑假,延到現在。我希望將來有能力的時候也這樣,但是我現在能力還不夠,我現在說延會被打死,份量不夠。
我做了25年導演,拍了100多部電影,這是非常罕見的。這幾年拍得非常少,可以說20年拍了一百多部電影,平均一年拍五到六部。哪來那麼多靈感?身不由己,很多都是我自己很不喜歡,拍完也忘記,很多電影你們還記得,我都不記得。
你就記得當年《九尾狐與飛天貓》的一個動作場面和音樂,後來被《劍奴》、《新烏龍院》反覆使用。我就不記得,因為我當時一年拍五部到六部,我固定拍賀歲檔,台灣有一個春假檔,就是青年節加春假,有四五天的假;暑假肯定要一部,12月聖誕節要一部,帶元旦,帶賀歲,都是這樣的,必須要出片,出不了片,就會有危險,就會有問題。因為《九尾狐與飛天貓》的動作指導是程小東,《劍奴》的武指就是他徒弟馬玉成,他拍動作的時候,我沒有在場,而且我拍《九尾狐》的時候,同時也在拍《劍奴》,白天拍《九尾狐》,晚上拍《劍奴》(兩部戲陳寶蓮都有演出),所以很多場景都是一樣的。
貳·九尾狐搶錢年代
越大牌的演員越沒有牌,成龍一到現場就掃地,這很讓人感動。跟洪金寶拍戲,成龍一定給洪金寶倒茶、拿毛巾。香港還是有這個傳統在。不像台灣,你是師傅怎麼樣,你是師兄怎麼樣,我先比你紅,你就得聽我的!梁朝偉、梁家輝,劉德華也都非常好。越大牌越不「耍大牌」,這就像最凶的流氓最和氣,齜牙咧嘴的都是小混混、打手,越會耍大牌的越可能是半紅不紅的。
拍《九尾狐與飛天貓》那一段,我們叫「搶錢時代」。九個明星都沒有見過面,那個時候,張曼玉大概軋四部戲,張敏四部戲,吳孟達八部戲,梁家輝也是四部戲。每個演員都有三四部戲在身,來現場之前就有替身先穿著衣服。明星來了就拍特寫,大家沒見過面,一樣也會把戲拍好。吳孟達來兩個鐘頭,一到現場,說拍笑的戲,他就「哈哈哈」,我說「演得多了點,大哥你收一點」,他就「呵呵呵」;「看這邊,生氣,偷看,放火了,他看到你了,跑」回頭就跑,
那個時候香港的電影都是這樣拍的。跟演員的溝通都不必了,也沒有時間跟你溝通。連動作指導程小東都一樣,他只給《九尾狐與飛天貓》做武指14天,剩下是他徒弟拍,14天是一個開場,中間打一場,最後大決戰,就三場戲,他拿很高的酬勞,14天拍不完就沒了。我第一次跟他合作,他一來就先讓徒弟馬玉成吊鋼絲,自己跑屋裡睡覺。我一想,在這裡打呼嚕那麼貴,怎麼行!但是他已經三天三夜沒有睡!
那個年代以後,香港電影死掉了。經過了那一陣搶錢時代,大家都垮掉了。一部《東方不敗》之後,到處都是林青霞,一個周星馳出來,吳孟達跟著演過多少部戲?連梁朝偉都一堆戲,張曼玉都一堆戲。過了那個年代,有的人存活,有的人不見了。現在的年代跟當年不一樣,每個時代都不一樣。
參·拍三級扭捏遭罵
《色戒》很棒!我特別佩服梁朝偉,40多歲的人還能保持20多歲的身材,他那個肌肉跟他的器官某一個部分都特別完美。我拍過的一部《野店》處理就很差,柯俊雄那一段,50多歲的身材就非常臃腫。柯影帝在《野店》裡演逃兵,逃到野店裡,老闆娘偷看他洗澡,覺得很粗獷;老闆娘拖地,逃兵偷看她乳溝,覺得很銷魂。劇本是這樣寫的,但找的這兩個演員,一個大肚子(柯俊雄),一個平胸(倪淑君),簡直是笑話,還一本正經在演,那段是金鰲勳拍的,如果以喜劇的角度來處理就非常好玩了。
我拍的三級片不是色情電影,因為裡面有情有色。《色戒》也不是色情電影,是情色電影。我一開始就抱定決心,三級片必須有所區別,我拍的不是三級片。我這一生唯一拍的三級片叫《劍奴》。香港午夜場首映時,鄧光榮帶我去看,看到一半時,我發現氣氛很熱烈,很多觀眾在那裡激動大叫,我不懂粵語,還以為反應很好,結果鄧光榮說:「快走,觀眾在罵『頂你老母,什麼都看不到』,哈哈。其實我不想在電影裡吮吸女人胸部或者玩弄下體,我覺得我不是要拍這種,情色電影是另外一種東西(插一句:我以前在錄像廳也將《劍奴》當三級片看,結果感覺受騙)
我拍過一部電影就叫《情色》,蘇有朋、鄭加榆主演。其實那不是情色片,是我想往藝術片邁進的失敗之作。原那個時候也想拍藝術片,恐怖片、軍教片、喜劇片、悲劇都拍了,拍完以後就想拍藝術片。看了一個小說叫《白太陽》,是一個得絕症的弟弟愛上了哥哥的未婚妻,他們兩個偷情,但是他(蘇有朋)性無能,最後躲起來死在外面。這個電影拍完也叫《白太陽》,但片商說《白太陽》怎麼看啊,說改叫《情色》,我說這片子不情色,他說情色和色情是有區別的,講了一大堆說服我,又找了個很有名的書法家寫了《情色》的片名。
其實那部戲蠻失敗的,當時覺得自己為什麼不能拍藝術片?起先不服氣的,後來服氣了。王晶跟我講過,電影有十戒,1不可以太沉悶,2不可以做作,3不可以太難看,4 不可以太誇張......最後一戒是死戒,沒得救的,就是不可以不賣錢!《情色》又不賣錢又不叫好,是完全失敗的一部作品。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拍藝術電影?我也說一句話:你為什麼不叫劉翔跑一萬米馬拉松?姚明怎麼不去踢足球?電影也是一樣,你是商業電影就拍商業電影,為什麼跑去拍藝術?但是有人就是天才,會踢足球又會打籃球。畢竟這是少數——我說既能踢足球又能打棒球的人,就是李安先生,既能得獎,又能賣四個億,但是他是少數的天才,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跟李安一樣。
肆·徐若瑄的三級路
徐若瑄在「少女隊」時都沒怎麼紅,後來年紀大了,想尋求突破。當時她媽媽帶著她到我們公司來,她媽媽希望我們這裡有機會。那個時候我正在看宮澤理惠的寫真集,就拿寫真集跟她媽媽溝通:徐若瑄願不願意走這個路線?她媽媽說要看徐若瑄有沒有這個意願。
徐若瑄是非常好強的女孩子,說願意!我們就來設計一部寫真跟一部電影。其實她當年拍的這部戲不是三級電影,就是有露點,有接吻,只露了一下胸部,沒有撫摸親吻、吸吮這些。其實就是一個很純潔的女孩子的初戀故事,跟《色戒》比就是小學生和大學生。這個戲一出來,她也遭遇到很大的壓力!台灣那個時候很保守,香港很開放,她在台灣上了一些談話的節目,被老學究、老太太罵,說你這麼不要臉,你會不會覺得給年輕人帶來很壞的影響?我覺得徐若瑄非常勇敢,她對這些老太太說,我一點不覺得這是丟臉的事情,因為在國外也好,在好萊塢或者在日本的影壇上,演員露點只是情節需要。她覺得這是藝術。而且是年輕時留下的一個紀念,將來做祖母拿給孫女看,她祖母當年有那麼好的身材!徐若瑄是非常勇敢的女孩子,之後她就紅起來了。
伍·郝劭文與好小子
電影圈裡,唯一可以打垮大明星的就是小孩子的電影,成本也低。我很喜歡小孩,但到37歲才生第一個孩子。之前非常喜歡小孩,我拍《好小子》的時候,看著他們都樂。我拍小孩是有秘訣的,沒有人拍得過我!我拍小孩子在玩的時候就拍完了,不可能叫小孩子演戲,我讓他笑,那個笑是最純真,最可愛的,你不可能再來。
什麼叫天才?郝邵文就是天才。我跟他說:你瞧著,待會我把副導演的褲子扒下來,你別告訴他。郝劭文就瞪大眼睛瞧,結果我就真去扒了,他就哈哈哈大笑,非常真。我跟他媽媽演戲,我把他媽媽趕走,媽媽說裝可憐,他就一下子哭了。我兒子也演過,我兒子也很可愛,但是我兒子一哭就蹲在地上不起來。但郝邵文不僅說「媽媽不要走」,講完台詞自己還找位置走位。拍完我說郝邵文不哭,他就把眼淚一擦一邊玩去了。這就是天才!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拍小孩子有三不:不過分拍,不讓他累、不熬夜,不罵。這三不是拍小孩子的精髓,後來郝邵文到香港拍電影就不成功,因為他們喜歡拍晚班,小孩子七點鐘吃完晚飯,玩到九點鐘就要睡了。他們先拍大牌,到12點拍郝邵文,一起來,他睡得已經是怎麼笑都不自然了,天大地大搞不過小孩要睡覺,他累得拍不出神韻。不過我拍小孩子戲也很累,拍完已經虛脫了,因為一天到晚跟小孩玩。
每個人說郝邵文皮,其實他乖得不得了,他是人來瘋,你逗他他就哈哈笑,但是平常在他媽媽旁邊聽話不得了,特別孝順,我到現在都疼他。郝劭文現在16 歲,上高中二年級。他現在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很拘謹。現在媒體對他非常有興趣,考高中聯考,所有媒體都去考場抓他,被大家追著跑。他已經很害羞了,他是非常善良的小孩。郝劭文在港台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超過內地很多,因為他的戲在電影院過年檔陪過很多小孩子度過童年。
釋小龍就厲害了,在美國念英文。他一直想做李連杰的接班人,他想拍好萊塢電影,他爸爸對他是有計劃的培養。現在的小孩在內地練武功的越來越少,環境越來越好,都舍不得把小孩送到廟裡寺裡或者孤兒院練功。李連杰從小是在武術學院長大的,釋小龍在寺廟長大,這樣的演員越來越少。中國電影想打到世界去,功夫是最好的媒介。釋小龍現在有計劃的在美國學英文,度過尷尬的年紀,他18歲以後才能開始,可能快回來了。
釋小龍拍我的《旋風小子》走紅,到香港拍戲是外借,是王晶借的,我幫小龍談的。那釋小龍拍了一部叫《街頭賭聖》,客串了七天,拿300萬港幣!因為有釋小龍的片子在台灣可以多賣一千萬,葛民輝在台灣是沒票房的!
《好小子》系列是我最早成功的小孩子電影,但那三個孩子後來的發展是截然不同的,顏正國是被判了死刑,後來減刑到無期。罪名是恐嚇勒索,其實是不學好要債。我覺得罪不至死,那時候正是白冰冰的女兒被綁架撕票,說要嚴懲。高中生要債,綁架也判死刑,後來改15年,最近要出獄了。左孝虎現在做了導演,在台灣拍劇集。另外一個陳崇榮就做別的工作了,已經退出這行。他們沒有以後再演戲。因為童星能演戲不多。長大了不見得適合,但是小的時候很可愛。
你們看我做出了很多童星,我做垮很多童星你們卻不知道?釋小龍那麼紅,我當時就找了個釋小虎,簽下來拍《忍者兵》,賠得我一塌糊塗。任穎本來很天才,但等我在珠海影展看到《變臉》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年後的事了,她已經14歲了,再做童星年紀就大了點。
陸·曾被影評人害慘
我一直堅持拍商業電影,好玩好看。我也喜歡拍悲劇,因為特別有成就感,在戲院看得大家哭!我拍了一部戲叫《異域》,那些老兵哭得一塌糊塗,我拍了《祖孫情》,也讓觀眾哭得稀里嘩啦,這是我很喜歡的類型。
《異域》很多人覺得應該能獲獎,但那年金馬獎,《異域》全軍覆沒,入圍都沒有。單是影評人跟我有對抗的情緒,只要我拍的都沒有獎,所以我害了很多人。原著小說是柏楊的,他的原著劇本沒有入圍!音樂是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竟然敗給《尼羅河女兒》,因為後者出自侯孝賢的電影!從此我不再想獎,就拍商業電影。
比較可笑的是,《異域》太賣錢了,我就拍了續集《孤軍》,明星有梁朝偉、關之琳、吳孟達、林志穎、呂良偉。《孤軍》我自認拍得很差,卻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因為編劇是吳念真嘛。那部戲還入圍亞太影展,但我都沒有去。我覺得自己拍得最好的是《異域》,《孤軍》只是賺錢戲,回歸商業了,結果入圍這麼多,所以我覺得影展不是我所瞭解或者明白的,我還是埋頭拍我明白的商業電影好了。 朱延平:難以忘懷的《七匹狼》與《異域》
他比王晶大五歲 搜索朱延平出現最多的是兩個詞彙是「灌藍」和「台灣王晶」。對台灣電影歷史不熟悉又關心周董這部新作的朋友不禁會納悶兒。「台灣王晶」是怎麼個概念?是一樣胖還是怎的 ? 答案是朱延平和王晶分別是台灣和香港本土的票房冠軍。
兩位都是參與了過百部電影,王晶20多年來票房累積10億港元,而朱延平的票房保守估計超過六億人民幣(二十億新台幣)。他兩人不約而同從七十年代走進電影圈而在80年代坐上導演椅,開始創造自己的票房奇蹟。然而1950年出生,比王晶大五歲的朱延平卻沒有王晶的電影世家背景,他的起步點是由仰慕一位女明星而開始的。
為看徐楓扮死屍
「俠女」徐楓是七十年代家喻戶曉的人物,後來貴為電影集團董事長、投資拍《霸王別姬》的她,早在1967年已因《龍門客棧》瘋魔了萬千影迷。其中一位就是朱延平。當時朱就讀的東吳大學外文系在電影廠旁邊,一部由徐楓主演的影片需要臨時演員到大學裡面找,早已渴望見徐楓一面的朱延平聽後拋下書包就舉手報名。本來以為會很好玩的他想不到並非想像中的又有錢又看明星那幺爽,到現場沒能看偶像兩眼就被安排扮死屍,睡在炎熱的石地板上一個多小時腿都不能動一下,但卻無巧不成書,因工作態度認真被該片導演林光真欣賞,請他課餘做場記。從此朱延平就走上了電影之路。多年後他和徐楓已成朋友,把此事和當年的偶像一說大家都樂的不行。
千萬《小丑》成搖錢樹
打那時候起朱延平一直在電影行裡從場記開始一直做到副導演,直到1980才第一次坐上導演椅,這部低成本製作的情景喜劇《小丑》意外地得到千萬台幣票房,鋪下了朱延平賣座導演之路的第一塊磚,同時也帶出了台灣80年代最賣座的演員「許不了」。朱延平回憶起他多次感嘆許不了那時候比周星馳還紅十倍,只要有他觀眾就搶票進場。隨後朱延平與許不了這對喜劇搭檔開始了往後十多部系列電影合作,如:《大人物》、《天生一對》、《紅粉兵團》、《迷你特攻隊》等。也從此雙雙成了黑道投資者的搖錢樹。朱延平接受採訪時曾說過他前半生的電影大部份都被槍頂著腦門拍的。這話也許有些誇張,但台灣這個黑金小島上黑道勢力根深蒂固絕不是胡說,而80年代電影最紅火時投資電影也成為了黑道勢力的賺錢途徑。大部份的賣座電影都幾乎是黑金投資,電影工作者變相成了為黑道打工,就連朱延平一手提拔的許不了也難逃惡運,電影賣座令他成為黑幫必爭的搖錢樹,日夜操勞下許不了要靠毒品維持工作效率,這位以扮演小人物成名的演員最後像被榨乾的甘蔗一樣,在毒品和疲勞過度煎熬下含恨離世。每當說起此事朱延平都百感交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這八個字,在他身上體現甚深。
難以忘懷的《七匹狼》與《異域》
1987年朱延平成立了延平影業有限公司開始自立門戶,除了其最擅長的喜劇路線外也曾廣泛嘗試各類題材,包括:軍教片、女性動作電影、文藝悲劇、藝術電影等,而在1989年他又創作了一次奇蹟,拍出台灣首部青春偶像電影《七匹狼》。這部電影是很多日後紅遍兩岸三地的歌手銀幕處男作:如王傑,張雨生,星星月亮太陽,東方快車,和邰正宵(據說邰正宵還比較介意第一次拍電影,就演了一個負心漢.)。王傑、張雨生日後大紅大紫都感激此片為他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張雨生曾回憶當時自己在朱導面前嫩的像豆芽,生怕自己的「本色」演出搞砸了朱導最賣座導演的美名,可是朱導卻信心十足說肯定大賣。他那時候的很多電影是上映了以後才知道賣不賣座,但惟有這部還未上映就連用來送禮的「公關票」都已一張沒剩。當時的台灣電影市場7成5已被港片壟斷,台灣土產電影僅供點綴。賣座前10位的電影裡,只有兩部台灣電影。《七匹狼》就是其中一部,續集《七匹狼2》也在同年趕拍完成。
賺足了名利的朱延平在1990年拍了他至今最為人讚頌的電影《異域》。台灣文學大家柏楊雲行到泰國北部,發現了一大批國民黨軍人因國共戰敗後未能及時逃到台灣,被迫進泰國北部,做當地的開荒牛。朱延平說這段可悲的歷史被揭出來後,很多人看得流淚,而柏楊亦因而被關進牢,直到十多年前柏楊被釋放出來,這段歷史才在香港多份雜誌出現。朱延平做資料蒐集時,才知道這批中國人有些窮困無比,連吃也不夠,有些被迫販毒,昆沙就是其中之一。這群人為生存,要對抗緬甸及泰國方面的襲擊,所以他們隨時帶著妻兒子女打仗。他們是出名世上最凶狠的不怕死戰士,因為他們已輸無可輸,打仗的唯一目的,只是為求生存。這批人對台灣政府充滿了恨意,他們當年為國民黨出生入死,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出賣,淪落至現在只為生存而掙扎,他們有些甚至是黃埔軍校的高級軍官,亦有些曾是蔣中正的近身。真實的材料感動了朱延平也感動了黑道投資者。由柯俊雄 、谷峰 、 劉德華、 郎雄 、斯琴高娃主演的此片一上映哄動台灣。當羅大佑那首名曲《亞細亞的孤兒》在影院響起時,許多老兵被感動的痛哭流涕,台灣影人稱這是台灣電影史上一道難忘的風景線。續集《異域之末路英雄》在同年也完成,演員加入了關之琳 、 梁朝偉 、林志穎、呂良偉、吳孟達 ,同樣大賣!
與王晶惺惺相惜
身為台灣最佳商業片導演的朱延平一直在高呼:『我是一個人在戰鬥』!90年代他分別製作了《火燒島》系列和《笑林小子》系列繼續保持賣座神話。但台灣電影的末日來臨讓他大嘆「情勢比人強」如今台灣電影市場被美國電影八大「聯軍」攻陷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台灣本土電影工作者提起此情況無不搖頭嘆息甚至罵街,當年許多電影人都為此強烈呼籲政府類似韓國的本土電影保護法。可是政客們因政治利益和無知短見把市場拱手讓給了番邦,許多電影人接受逼不得已接受政策,拿政府資助、走藝術路線、商業電影幾乎真的只有朱延平一人在「血戰到底」。侯孝賢,蔡明亮等等導演的藝術類型片子雖然有揚名海外,但整體放棄商業電影的致命結局就導致如今一部能賣座的台灣本土電影都不鬥不過一部好萊塢爛片。因為影院老闆怕得罪大片主後下一部熱賣片拿不到拷貝。對此早有預見的朱延平一直提倡台灣電影商業化,從未得到過金馬獎青睞的他在各方面都與香港的王晶導演不謀而合。他回憶有一次王晶上台灣電視,說電影應以娛樂為先,就被無數人打電話到電視台臭罵,「像你一樣拍《赤裸羔羊》也毫不知羞嗎?」直到台灣的藝術電影實在太少人看了,連侯孝賢的《戲夢人生》也慘敗。而一眾台灣片商在港片瘋狂漲價後卻焦頭爛額,台灣人才開始瞭解,他們需要有自己的娛樂電影,而電影絕不應抗拒娛樂,處處以電影改變社會,移風易俗,背著這一大堆使命的,只會令電影難以生存。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香港,王晶的「屎尿屁」和王家衛「後現代」究竟孰優孰劣曾一度是最熱門的社會話題,而王晶一直堅持娛樂性、商業性。但香港電影工業比台灣成熟得多以至全方位發展,這樣的客觀條件讓朱延平更羨慕王晶,他們私下是非常好的朋友,他曾說:『 我和王晶同樣認為電影是我們的職業,嚴格地說,我們應該算是電影的公務員吧。我們和那些三五年拍一部電影的大導演們不一樣,反正電影應該是多元化的,必須有各種不同種類的電影,所以我們在這電影這行業中,只是在扮演著我們該扮演的角色而已。我們的公司都養了很多人,有導演,有編劇,我們每天在一起就是談劇本,一直在那兒不斷地互相撞擊,只是希望能夠撞擊出一點火花來,而我們都特別喜歡這種感覺,每天一早起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開始聊電影,如果有一天沒有聊電影,就覺得這一天很乏味。我們大家都處得很好,都覺得過得很開心,就在這種永遠都能夠很開心的狀態下,又能照顧著很多人都能繼續很好地生活下去。」
《灌藍》能否再起風雲 ?
近年來朱延平在中台兩地來回拍數字電影,電視劇。不少評論說他就是吃老本。對此他卻直認無諱。他說:『我現在就是用以前拍戲賺的錢來繼續做我喜歡的事。我拍了一百多部作品,單以一部一百萬片酬來算.我都有一億多。加上投資人賺到錢時給的紅包有時也非常可觀,我曾經拿過最大是的一千萬現金。現在拿這些錢來在能承擔的程度下去培養新人和嘗試新的方向。是最過癮的。』雖然2005年時他的《一石二鳥》在內地上映並沒有得到太大的關注。但他一意要取悅中國觀眾的心態卻日見堅決。這次《灌藍》的投資達一億二千萬人民幣(合1500萬美元),可算是朱導從影以來所掌控的最大一次單項資金。台灣最賣座商業導演與紅遍兩岸三地小天王「周董」的雙劍合壁。片子剛開拍已經得到北京、上海、廣州等8家全國最大的院線老總同台簽約,提前定下檔期。也是中國影壇少見之舉,這樣的陣勢,這樣的來頭。影迷有福矣。
吳宗憲 Jacky Wu:icon101: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blogId=41256&resource=1024433-kfdunk-2.jpg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87583 WTF!?:icon101: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12-202:31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87583 無聊 :icon101: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12-202:31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87583 有d好夾硬喎:o http://ent.sina.com.cn/m/2007-11-28/19341811638.shtml
資料:影片《大灌籃》劇情簡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19:34新浪娛樂
世傑(周杰倫飾)是一個見義勇為、好打不平的孤兒,被功夫大學的老校長收養,從小習武,有一身好功夫,也有「中投」的神技,可惜的是,和接任的校長朱標不對盤,被拿來當練習的「人肉沙包」,就連四大高手也沒出面幫他。新任功夫大學校長,愛錢又勢利,當然看不慣世傑打著老校長養子的名號,在學校白吃白喝,也當然會藉故編派罪名將世傑驅逐出校門。世傑流浪到公園,無意中展現「中投」神技,被「公園混混管區」王立看上,利用世傑是孤兒,誘之以「打球可以成名、成名之後可以尋親」,騙世傑去打籃球,藉此賺取世傑打球「中投」而來的知名度和利益,中飽私囊。王立說服世傑打籃球之後,帶著世傑來到第一大學說服周校長讓世傑加入球隊。世傑死命的要引起莉莉的注意,可恨的是,莉莉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籃球校隊的風雲人物簫風身上,於是世傑發誓,他一定要在籃球場上給簫風好看。於是,每每球賽時就會發生詭異的現象,明明要合作對抗外敵,世傑卻是處處找同隊簫風的麻煩。
另一方面,籃球界的叛徒李天,和大恐龍有私人恩怨,看不慣第一大學因為世傑的加入氣勢如日中天,於是向他們挑釁比賽,找來了藉著官高位重,到處收購土地趁機發財的畢議員合作,發誓絕對要把第一大學打得落花流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球賽打勝了。最後,世傑和莉莉結婚,生下小孩,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trailer: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bE3bdPX7Gk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3613887
功夫灌籃:周杰倫魔法
崇拜周杰倫的粉絲,依舊會為他在《功夫灌籃》中的帥勁歡呼,他的影壇偶像地位已然確立。
朱延平導演的創作基本公式無非「孤兒.尋親.流浪漢」和「巨富.癡情.烏龍院」十四個字,在他的最新作品《功夫灌籃》中,朱導演多加了「偶像.特效.嘴皮子」七字真言,前後二十一字相互碰撞的結果,意味著《功夫灌籃》揉合了朱延平導演屹立影壇屢試不爽的商業元素,意圖再攀台灣電影的票房高峰。
檢驗《功夫灌籃》的成績,主要有三個量尺指標:
首先,周杰倫會變成什麼模樣?畢竟,他是主角,也是全片指標。
其次,功夫和籃球能夠產生什麼樣的連結?畢竟,東方和西方的相遇,得要有合理又充滿想像空間的論述。
第三,台灣電影的特效動畫可以完到什麼模樣?畢竟,從《詭絲》到《不能說的秘密》,特效的錢沒少花,卻都還在學步階段。
會打能跳還又癡情耍酷,基本上就是周杰倫在《功夫灌籃》中文武雙全的表現模式,而且他詮釋得合情入理,彷彿角色就是針對他的個性量身訂製的。
從功夫學院的代打學生開始,周杰倫直接就穿上了「天才孤兒」的外衣,身世可憐搭配一身好功夫就是讓同情心理的補償作用,但他心存善念,又笑看人間事的瀟脫個性,則是大器偶像的必備人格,這樣的角色塑造其實接近《頭文字D》中的藤原拓海和《不能說的秘密》中的葉湘倫,不必擔心他會懷才不遇,他的才華洋溢才是電影賣座的噱頭所在;而且他桀傲不群卻不驕狂的氣質,更是最能討好觀眾的完美人格了,周杰倫基本上不需要太花費力氣詮釋內心轉折,光靠角色個性及氣質,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但那畢竟只是偶像巨星的表像層次,要做演技巨星,周杰倫需要更有血肉的劇本才能更上層樓。
至於功夫和灌籃的結合則是交出了「精彩」與「牽強」兩張成績單。精彩屬於周杰倫,牽強則是梁家仁和吳孟達為首的師父團。
周杰倫流浪街頭時就以神準的瓶罐投擲吸引了經紀人立叔(曾志偉)的注意,一身拳腳功夫除了實踐他向李小龍致敬的青年夢想之外,倒是和籃球場競技扯不上關係,他的功夫用到籃球場上其實只有百發百中的神射技藝,以及草上飛的過人輕功,讓他得以從籃球門外漢蛻變的灌籃高手,當然,不忘搞笑以娛觀眾的朱延平,不但讓周杰倫會一頭撞上籃板,也會創造攻錯邊,卻能急停反身投籃的奇蹟甚至於還不忘轉化哈林籃球隊及魔術表演慣用的唬人耍弄技倆,來激化笑聲…這些都是《功夫灌籃》討好觀眾的成功設計。
但是梁家仁和吳孟達四位師父上場力挺徒兒的橋段則是硬為插入港星表演而加的設計,從針炙神針到混元氣功,不是橫身擋住籃框讓球進不了,就是一針射進裁判咽管讓笛子吹不響,類似這種耍賴式的功夫濫打,悖離了籃球場上的常規現實,雖然也有博君一粲的瞎扯搞笑趣味,然而拿掉整場戲卻是完全不影響劇情進展,而且他們的混打卻也偷渡了為求勝利可以不擇手段的「以瞎制瞎」邏輯,偏離了周杰倫以真本事打天下的主流航道。
《功夫灌籃》的特效主戲在於「空中飛人」和「乾坤大挪移」兩類。本片的攝影鏡位和鋼絲吊法確實有模有樣,看不出做假痕跡,使得演員們的灌籃表演接近了「灌籃高手」的漫畫夢幻,再加上「空中飛人」的抽格慢動作特效,實踐了真人電玩的狂想趣味;但是「乾坤大挪移」的穿梭時光特效則因為好萊塢前輩已玩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相對之下,《功夫灌籃》就似乎還沒有超越好萊塢的框架格局,只能有樣學樣了。
《功夫灌籃》的演員表現上以劉畊弘的反派李天、阿KEN的魯愣球員與曾志偉飾演的立叔最為突出。做為主要反派,劉畊弘壞到骨子裡的型與戲,都很有說服力,從模彷到超越的制敵功力,更成了邪惡標竿;阿KEN則是示範了綠葉演員的搶戲能量;曾志偉大部份的戲路雖嫌老梗,最後的真情告白卻是字字辛酸,扭轉了老套做戲的頹勢,得能催淚收場,確實老薑。 十年前鄭伊健個套已經有三分線入樽 :icon032: 看完功夫籃球,你會覺得steven chow的格調原來超高 《功夫灌籃》影評[以文找文]
作者:尚-弗杭蘇瓦․侯傑 (Jean-François Rauger)。
他是被人發現到的嬰兒,然後在少林寺被撫養長大。長大變成年輕人之後,他還俗回到世間,他發現他自己是籃球天才;被某位奸商慫恿後,他加入一所大學的籃球隊,以他的功夫來授課。
《功夫灌籃》依舊屬於一種靠著功夫助益某種體育運動的電影潮流(並且此電影潮流也漸漸地『變得很弱』);在這兒,功夫是被某種興奮劑注射進去了,是道德要加以譴責的。數位特效、變換速度、吊著演員的鋼絲,彼此構成了一種荒唐可笑──有時還是怪誕的──舞步,這一切都是為這部有點幼稚的喜劇製造藉口。
在影片中,這位主角能夠扭轉時空,好糾正一次作弊(因為這讓他們輸球),所有這些未免顯得太過簡單。本片敘事依循一堆老套繼續走下去,因此有很多情境已經是不得不出現的了。《功夫灌籃》是給小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也彷彿是部「特有教育意味」(édifiant) 的卡通片,沒有人真正相信裡面的劇情。這樣說說不定還是留了點情面,因為我們要一直忍受這些矯揉做作的東西,直到這些東西淹沒了本片,使得它的收場就是:噁爛到讓人想吐。《世界報》評價:《功夫灌籃》「M」
導演:朱延平;編劇:朱延平、王宥蓁、林超榮;卡司:世杰(周杰倫)、丁偉(陳柏霖)、立叔(曾志偉);片長:1h40
翻譯:周星星
法國於 2008 年 8 月 20 號上映,首週(08.20-08.26)票房超悽慘。
C'est un enfant trouvé. Il a été élevé au temple de Shaolin. Devenu jeune homme, rendu à la vie civile, il se découvre prodige du basket-ball et, encouragé par un homme d'affaire ringard, rejoint une équipe universitaire au service de laquelle il mettra son talent acquis dans l'ascèse de l'enseignement du kung-fu. Shaolin Basket fait partie de cette vague ultime, "dégradée" d'un cinéma où les arts martiaux, ici au service de prouesses sportives, seraient dopés par des moyens que la morale devrait réprouver. Les trucages numériques, les variations de vitesses, les câbles qui suspendent les acteurs créent, en effet, une chorégraphie burlesque, parfois grotesque, prétexte à un comique un peu infantile.
Tout apparaît trop facile dans un film où le héros peut même remonter dans le temps pour faire justice d'une tricherie qui lui avait fait perdre son match. Le récit suit un chemin semé de clichés dans lesquels les situations tombent inévitablement. Shaolin Basket est une sorte de conte de fée pour gamins, de dessin animé édifiant auquel personne ne semble croire vraiment. C'est peut-être mieux lorsque l'on doit subir la mièvrerie qui envahit progressivement le film jusqu'à en baigner, jusqu'à l'écœurement, sa conclusion.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