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éraphine 花落花開
http://www3.cinema.com.hk/revamp/html/list_detail.php?lang=c&movie_id=4373花落花開
21-01-2010 上映
故事簡介
《花落花開》著墨於一位在戰爭中綻放的法國素樸藝術畫家薩賀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拾起畫筆揮灑她的絢爛生命。本片由馬田寶華斯特﹝Martin Provost﹞執導,由《我愛巴黎》法國凱撒影后丘蘭達摩露﹝Yolande Moreau﹞演繹天才女畫家薩賀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以及《竊聽者》德國演技派烏烈杜克﹝Ulrich Tukur﹞飾演發掘她繪畫天份的德國藝術收藏家威廉胡德﹝Wilhelm Uhde﹞,電影於第34屆「法國凱薩大獎」中大放異彩,榮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及最佳原著劇本的七項大獎。
1912年,42歲的薩賀芬路易﹝丘蘭達摩露飾﹞住在離巴黎不遠的小城鎮桑利斯,向來獨來獨往、其貌不揚的她平時以清潔工作維生,也在杜佛夫人家幫傭。閒暇時則沉醉於繪畫世界,收入微薄卻將所賺的錢都花在畫材上,但因負擔不起畫材費用,所以她從生活週邊取材,收集土壤、動物的血,甚至搜括教堂燒融的燭脂來製作「獨家配方」顏料,薩賀芬也十分喜歡花草樹木,常常走到郊外,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
導演 : 馬田寶華斯特
演員 : 丘蘭達摩露, 烏烈杜克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9-12-2612:29 PM 編輯 ]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7918004
花落花開:坎坷與尊嚴
tonyblue - 電影評論 | 2008-10-25 12:35:55
http://pics5.blog.yam.com/14/userfile/t/tonyblue/blog/14905454bdcff1.jpg
我喜歡《花落花開》的海報與片名,因為電影的精髓都已收納其中。
我們常常以貌取人,美麗讓我們停留,醜陋則讓我們轉身閃人,渾不知其中有著更美麗的花朵。
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執導的《花落花開(Séraphine)》就是一部常會被人忽略的作品,因為外貌乍看平庸,細看才知內涵厚實,每個轉折都讓人心悸心動。
《花落花開》的女主角沙賀芬.露薏(Séraphine Louis)是一位中年年紀,身材臃腫的平常女子,電影一開場就是她拖著肥胖的身子,蹣跚地走過積水的地面,趕往教堂做彌撒,一身灰藍素衣,一襲深藍格子披肩,她的人生就像衣服的顏色一樣暗淡。
因為胖,因為行動急,你彷彿感受到沙賀芬的身上正在淌汗,彷彿也聞嗅到她來不及清洗更衣的酸汗味,但是她虔誠地跟著唱詩班唱著聖詩,一如你在每個廟宇香爐前都可以看到的嘴裡喃喃有詞,對著神明頌禱的婦人。
然後,她到鄰人家幫傭,悶不吭聲地做著所有下人該做的廚役雜事,盡心盡力地用刷子刷著地板,汗水與塵漬同時堆疊在她臉上,她的身份和尊嚴一如她趴在地上的高度。
導演的第四個鏡頭則是讓她行過郊野林間,風在吹,在林間呼嘯,草在晃,鳥在鳴,地點是二十世紀初年還未現代化的巴黎近郊桑利斯,沙賀芬走近大樹,竟然就奮力攀上了樹枝,坐在樹腰休息。
以上就是《花落花開》的開場四場戲,不太吸引人,是不是?沒有耐心的影迷,不明就裡,也懶得關心貌不驚人,甚至身材也太過龐大魁梧的這位歐巴桑,淺嘗了一下淡而無味的前菜,就懶得再看下去了,殊不知卻可能錯過了一道後勁甘醇的美味大餐。
這四場枯淡前戲其實是《花落花開》非常必要的開場白,不如此,不足以顯示她的平凡,不如此,不足以對照她的潛力一旦激發出來時的熱情,因為沙賀芬一生都是這麼平凡不惹人注意,然而後來卻成為法國畫壇知名的素人畫家,死後三年才有了第一場個人畫展,位處邊緣,被人忽略,就是她傳奇人生的簡明註解。電影選擇了讓人不想多看一眼的人當主角,又要如何吸引觀眾屏氣凝神多看兩眼呢?
魅力出現在她開始畫畫的時候。沙賀芬只能靠勞力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到處舉債,卻見人就躲,因為大家都會向她討債,內向自閉的她,偏偏就愛畫畫,因為太窮連顏料都是她在廚房、教堂等地搜刮的麵包屑、肉汁和蠟燭攪拌而成,沒有畫筆工具,她就用手指沾著顏料作畫,一旦畫作完成,她一定會高唱讚美詩,感謝聖母和天使的引領守護。
所謂的素人畫家都是無師自通的純樸創作者,不懂繪畫技巧,只靠內心的衝動,就開始作畫,不求聞達,因為繪畫本身就是最大的滿足,為自己而畫,為聖母而畫,其實也就是獨居的沙賀芬唯一的生命樂趣。因此,鑑賞家的慧眼,就攸關素人畫家能否崛起,《花落花開》的故事焦點就在於沙賀芬幫傭的那間豪宅來了一位德國房客威廉.伍德,他是知名的藝術收藏家和評論家,文件匣中就有著畢卡索的「吻」炭筆素描,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極富異國情調的夢幻畫作就隨意插放在他的書房畫架中,因為他是史上第一位收藏畢卡索,也是率先發掘盧梭的知音。
一開始,沙賀芬和伍德只是主從關係,沙賀芬負責清理打掃房間,順便再替伍德沏壼茶,沙賀芬讚賞伍德的書法有神,也知道他的收藏極豐,卻從未想過拿自己的作品給伍德品鑑,她沒有奢想,更沒有期待,但是她偶而會對伍德說:「悲傷的時候,我就會走進樹林,聽風聲,再和樹、鳥和昆蟲對話,我的心情就好了。」她是這樣容易滿足的平凡女子,但是伍德在偶然的機緣下看見她的畫作,立時驚為天人,不但出錢收購,還要她不再洗衣刷地做僕人,「妳有天份,妳要專心去創作。」
只是,沙賀芬一生坎坷,才遇上知音伍德,歐戰就爆發了,伍德狼狽逃回祖國,沙賀芬繼續在艱難的亂局中埋首作畫;戰後再相逢,沙賀芬確實很有機會擺脫窮困窘境,但是卻又遇上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景氣,畫賣不出去,她的莊園和白紗夢亦都不能成真,導致精神躁鬱,老死在療養院中,電影的最後則是她重新走回那顆大樹下,迷夢醒夢,花開花落,人生有了一個憂傷但不沈重的結語。
《花落花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法國女星尤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飾演的沙賀芬.露薏,看似相貌平平,體態癡肥,但是倔強與癡迷的生命態度,卻像個看不見的磁鐵,穩定且有力地釋放能量,逐步吸聚著外界的關切目光與親近的期待,所有的坎坷與誤解可能都與她的外貌與出身有關,但是熱情能量與才華卻是短暫人生最能寫下不同華彩章節的能源。尤蘭達忠實於沙賀芬的出身與教養,她的癡迷不免讓人心驚,偶而掠過的一抹微笑卻讓人有天公疼戇人的開心震動,她的歌聲有著信徒的虔誠,她的狂吼卻也讓人聽見心有未甘的惆悵抗議。
從頭到尾,沙賀芬都只是一位「素人」,但在極素的陰暗世界中卻有藤蔓枝椏從她的花朵中伸展蔓延開來,《花落花開》是一部充滿意外的作品,一如只看沙賀芬的畫作,你很難想像那是從多苦悶窘迫的心靈世界裡激盪而生的生命詠歎調。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7928246
花落花開:精工織細錦以文找文
以小觀大,人焉廋哉?電影能捉緊角色的生命細節,真性情就更感人了。
曾國藩曾經寫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聯句激勵讀書人,其實,拍電影也適用這八個字。
馬丁.波渥斯(Martin Provost〉執導的《花落花開(Séraphine)》中用了兩個「小處著手」的技法,讓我看了心有戚戚焉。
首先是女星尤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飾演的素人畫家沙賀芬.露薏小小成名之後,經紀人的妹妹安瑪莉要替她拍照留影,沙賀芬欣然同意,但是她的眼睛不直視照相機的鏡頭,「來,看我這邊!」安瑪莉比著手勢要她往前看,不過,沙賀芬不理她,眼睛直盯著前方上空。
沙賀芬不癡沒呆,那是她特地挑出的姿勢:「我的靈感來自上天,拍照就要用這個姿態。」她很頑固,作畫如此,拍照亦如此。
但是一聽到這句對白,沙賀芬的性格卻得到了最清楚的印証,她信仰虔誠,作畫是因有天使叮嚀,所以沒學過繪畫又何妨?所以就算顏料不齊,根本沒畫筆,她光用手指塗抹,也可以畫得好生開心,她的鄰居更都知道,每有畫作完成時,她都會唱起讚美詩,感謝神,這也是為什麼《花落花開》的開場就是她風塵僕僕,也要趕著去望彌撒,唱聖詩的主因。
作畫也是取悅上帝的一種方法,這是多美麗的性格與志向?是不是像極了《火戰車》裡面那位每次在田徑場上快跑的選手能夠感覺到神的喜悅一樣,運動或作畫的天賦都因神的啟示與祝福,願意一直為神而畫,那是多質樸的感恩之心呢?
神人交流之說,有點玄,但是點到為止,很美麗;不過,沙賀芬筆下的花花草草都另外洋溢著火焰般的熱情,難免引人好奇她的內心到底燃燒著多強烈的創作火焰,於是安瑪莉又問了一向單身的沙賀芬:「妳談過戀愛嗎?」
沙賀芬的唇角微微上揚:「有的,我們曾經論及婚嫁,可是,他求婚之後,就不見了。」這段自白,可能含著一段被人遺棄的碎心歷史,可能是一段突遭不幸的人生悲劇,沙賀芬沒有多做說明,她的眼睛和笑容,說明著因為曾經愛過,一旦把能量轉化成繪畫,火焰依舊狂猛,不管那是傷心或者痛心,不悔愛過,慶幸愛過,藝術雖然是「苦悶」的象徵,不傷怨自憐,格局才大。
只是沙賀芬畢竟還是凡人,經濟環境改善之後,她訂製了華麗白紗,也試圖買下豪宅,那些都是以前舉債乞食的她不敢奢想的夢幻,發達之後的揮霍,隱隱讓人覺得不祥,而且就在試穿白紗的時候,導演悄悄透過裁縫店裡的廣播讓大家聽見了不景氣的浪潮已悄悄襲捲了歐美,肚子都吃不飽的人生,誰還有閒錢餘力來照顧藝術家呢?沙賀芬的悲與喜真的好像只有一牆之隔,隨時就會穿牆而來,再難閃躲了。
輕輕一筆,讓我們看見了時代與人性,看見了性格與命運,《花落花開》的「小處著手」有如精工刺繡,織成一張綿密的劇情織錦,讓電影更婀娜多姿。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