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難民潮
論壇A22蘋果日報
2006-08-15
李怡專欄
--------------------------------------------------------------------------------
李怡專欄:
--------------------------------------------------------------------------------
每次會考放榜,就像是考生的生死關頭。無論是傳媒的報道,還是親友的關注,都讓考生覺得似乎一次成功就前途無量,而一次失敗就一輩子失敗似的。實際上這當然是錯誤的觀念。
美國有心理學專家認為,在考試成績中表現出來的智力是「惰性化智力」,與生活及未來的工作很少發生聯繫,而人的「成功智力」應包括三個方面: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當這三個方面都得到平衡發展時,一個人才具有真正的「成功智力」。
最近這兩三年,全世界都出現了所謂「高學歷難民潮」,意思是高學歷的人士找不到工作,或至少找不到適才適用的工作。從韓國、日本、美國、歐洲到中國大陸、台灣,自從高等教育的窄門全面大開後,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就持續上升。再加上全球化導致工作外移,許多高學歷的知識精英如夢初醒,驚覺自己快成為「高學歷難民」了。韓國今年有三十三萬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比四年前上升了兩成;台灣高學歷失業率六年來上升三成,中國大陸的大學畢業生待業人數五年增加超過一倍。在美國、歐洲、加拿大,高學歷的人士較勞工難以找工作,更是眾所周知的現實。於是,日本《新聞周刊》遂以「全球高學歷難民潮」當作封面故事報道。「高學歷難民」這名稱就是從這裏來的。
為甚麼會出現這現象呢?曾經擔任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文膽、著名趨勢觀察家平克(Daniel Pink)最近出了一本新書《A Whole New Mind》,他認為由分析、邏輯與知識建構而成的「資訊時代」,已漸漸從世界舞台退場,緊跟登場的,是以創意、整合、設計與同理心(能夠對別人的感覺感同身受、能帶給人快樂的能力)取勝的「觀念時代」(Conceptual Age)。
產業的靈魂是創意,而不是知識、技術,當然更不是資本。通用汽車北美分公司董事長說,通用汽車屬「藝術產業」,他們的產品是「藝術、娛樂和行動雕塑,只是湊巧是交通工具吧了」。寶馬的董事長說,他們造的不是汽車,而是「展現車主對品質要求的移動藝術品」。
平克指出:「三A」大趨勢促成「觀念時代」的來臨。「三A」是富足(Abundance)亞洲(Asia)和自動化(Automation)。在美國,三分之二的民眾擁有自己的房子,象徵富足。單是功能齊全的產品已無法滿足中產階級的要求,他們愈來愈醉心於追求具創意的、帶藝術意味的產品。這是「富足帶來的變化」。
在全球化浪潮下,知識工作從富裕地區外流亞洲。二○一五年以前,美國至少有三百三十萬個白領工作和總額一千三百六十億美元的薪資,流向印度、中國和俄羅斯。單靠知識已無法爭取就業,必須具備海外低薪工作者無法取代的創意,包括美感、整合力與想像力。
自動化也衝擊了專業人士的知識飯碗。即使印度的醫生、會計師沒有搶走你的工作,網上的醫療諮詢,和財務、報稅軟件,也遲早會取代你,至少取代你的大部份工作。
因此,從最新的就業市場的要求來看,單有高學歷是不足夠的,還要有創意,才會不被捲入「高學歷難民潮」。創意從何而來呢?它來自對藝術、設計、以至玩樂等等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因此,在觀念時代,學業成績好,不是一切;同樣,學業成績不理想,也並非失去一切。「成功智力」需要的是多面向的發展。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