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6|回復: 16

第六十四屆威尼斯影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9-6 02:04: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終身成就獎 - 大衛-連治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9-9  10:43 AM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2:05:00 | 顯示全部樓層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feature films, presented as world premieres or at least not yet given public screenings outside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or in Italy. The international Jury will assign the following prizes (no joint winners permitted):

- Golden Lion for Best Film

- Silver Lion for Best Director

- Special Jury Prize

- Coppa Volpi for Best Actor

- Coppa Volpi for Best Actress

- “Marcello Mastroianni” Award for Best Young Actor or Actress

- Osella for Best Tchnical Contribution

- Osella for Best Screenplay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02: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參賽電影 + 部分個人簡評

Barbara ALBERT Fallen Austria - 88’

Nina Proll, Birgit Minichmayr, Ursula Strauss



Gianni AMELIO La stella che non c’è Italy, France, Switzerland, Singapore - 103’

Sergio Castellitto, Tai Ling



Darren ARONOFSKY The Fountain USA - 96’

Hugh Jackman, Rachel Weisz

98 年怪片  Pi (圓周率) 導演新作


Allen COULTER Hollywoodland USA - 126’

Adrien Brody, Diane Lane, Ben Affleck, Bob Hoskins
強 cast 用第一代電視版超人謀殺案, 大玩好萊塢潛規則


Emanuele CRIALESE Nuovomondo (Golden Door) Italy, France - 120’

Charlotte Gainsbourg, Vincenzo Amato, Francesco Casisa



Alfonso CUARÓN Children of Men UK, USA - 114’

Clive Owen, Julianne Moore, Michael Caine

墨西哥導演Alfonso CUARÓN , 衰仔失樂園, Harry Potter 3 導演 新作


Brian DE PALMA The Black Dahlia USA - 120’

Josh Hartnett, Scarlett Johansson, Aaron Eckhart, Hilary Swank, Mia Kirshner, Mike Starr, Fiona Shaw

懸疑大師白賴仁迪龐馬新作, 改篇 LA Confidential 原作者作品



Emilio ESTEVEZ Bobby. Work in progress USA - 120’

Sharon Stone, Anthony Hopkins, Demi Moore, Lindsay Lohan, Laurence Fishburne, Heather Graham, Helen Hunt, Ashton Kutcher, Lindsay Lohan, William H. Macy, Martin Sheen, Christian Slater, Sharon Stone, Elijah Wood,

超恐怖 cast, 藉助Robert Kennedy 刺殺事件, 重構美國六十年代歷史


Stephen FREARS The Queen UK, France, Italy - 97’

Helen Mirren, James Cromwell, Michael Sheen

英國片, 扮盡現英國政壇人物, 戴安娜車禍後事件


Mahamat-Saleh HAROUN Daratt Ciad, France, Belgium, Austria - 96’

Benoît JACQUOT L’intouchable France - 82’

Isild Le Besco, Bérangère Bonvoisin, Marc Barbé



KON Satoshi Paprika Japan - 90’

animazione



Joachim LAFOSSE Nue propriété Belgium, Luxembourg, France - 92’

Isabelle Huppert, Jérémie Renier, Yannick Renier



ÔTOMO Katsuhiro Mushishi Japan - 131’

Joe Odagiri, Makiko Esumi, Nao Omori



Alain RESNAIS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 France, Italy - 120’

Lambert Wilson, Sabine Azema, André Dussollier, Laura Morante, Pierre Arditi, Isabelle Carré



Jean-Marie STRAUB, Danièle HUILLET Quei loro incontri Italy, France - 68’

Angela Nugara, Vittorio Vigneti, Grazia Orsi



Johnnie TO Fangzhu (Exiled) Hong Kong, China - 98’

Anthony Wong, Francis Ng, Nick Cheung, Josie Ho, Simon Yam
杜琪峰新作 - 放逐



TSAI Ming-Liang Hei yanquan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Taiwan, France, Austria - 115’

Lee Kang-Sheng, Chen Shiang-Chyi, Norman Atun
蔡明亮新作, 黑眼圈


Paul VERHOEVEN Zwartboek Netherlands, Belgium, Germany, UK - 135’
Paul VERHOEVEN(本能, Hollow Man, 星河戰隊 導演) 時隔六年, 回歸荷蘭新作戰爭片

Carice van Houten, Thom Hoffman, Sebastian Koch, Halina Reijn



Ivan VYRYPAEV Ejforija Russia - 74’

Polina Agureeva, Maxim Ushakov, Mikhail Okunev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Sang sattawat (Syndromes And A Century) Thailand, France, Austria - 105’

Nantarat Sawaddikul, Jaruchai Iamaram, Sophon Pukanok, Jenjira Pongpas
Ali Barkai, Youssouf Djoro, Hisseine Aziza

Sanxia haoren (Still Life), by Jia Zhang-Ke, is the surprise film in Competition at the 63rd Venice Film Festival
三峽好人- 賈樟柯新作, 剛剛今日最後確定為參賽影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6 12:5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沙朗同迪美之前有冇合作過???
有艾殊頓.古查...我個人覺得佢好靚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6 16:55:2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iguel~~ 於 2006-9-6  12:58 PM 發表
沙朗同迪美之前有冇合作過???
有艾殊頓.古查...我個人覺得佢好靚仔.

第一次, 導演係Martin Sheen 個仔, 迪美前男友; 迪美叫沙朗來客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10 12:45:11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labiennale.org/en/news/cinema/en/65249.html

GOLDEN LION for Best Film:

Sanxia Haoren (Still Life) by Jia Zhang-Ke



SILVER LION for Best Director:

Alain Resnais for the film Private Fears in Public Places



SILVER LION REVELATION:

Emanuele Crialese for the film Nuovomondo - Golden Door



SPECIAL JURY PRIZE:

Daratt by Mahamat-Saleh Haroun



COPPA VOLPI

for Best Male Actor:

Ben Affleck in the film Hollywoodland by Allen Coulter



COPPA VOLPI

for Best Female Actor:

Helen Mirren in the film The Queen by Stephen Frears



MARCELLO MASTROIANNI AWARD

for Best Young Actor:

Isild Le Besco

in the film L’intouchable by Benoît Jacquot



OSELLA

for Best Technical Contribution:

Emmanuel Lubezki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for the film Children of Men by Alfonso Cuarón



OSELLA

for Best Screenplay:

Peter Morgan

for the film The Queen by Stephen Frears



SPECIAL LION:

Jean-Marie Straub and Danièle Huillet for innovation in the language of cinema

Official Awards of the 63rd Venice Film Festival

HORIZONS

The Horizons Jury of the 63.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comprised of Philip Gröning (President), Carlo Carlei, Yousri Nasrallah, Giuseppe Genna and Kusakabe Keiko, has decided to award:



HORIZONS PRIZE to:

Mabei shang de fating by Liu Jie

The Horizons Prize is supported by Groupama with a cash prize of 10,000 Euro.



HORIZONS DOC PRIZE to:

When the Levees Broke: A Requiem in Four Acts by Spike Lee





Premio Venezia Opera Prima “Luigi De Laurentiis”

The Opera Prima Jury of the 63.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comprised of Paula Wagner (President), Guillermo Del Toro, Mohsen Makhmalbaf, Andrei Plakhov, Stefania Rocca,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LION OF THE FUTURE  - Premio Venezia Opera Prima “Luigi De Laurentiis” to

Khadak by Peter Brosens and Jessica Woodworth

Aurelio De Laurentiis and Filmauro award a cash prize, of 100,000 USD, to the winning first film (50,000 to the director, 50,000 to the producer). To the director, an additional film voucher for 40,000 Euro will also be awarded, offered by Kodak.





CORTO CORTISSIMO

The Corto Cortissimo Jury of the 63.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comprised of Teboho Mahlatsi (President), Francesca Calvelli, Aleksej Fedorčenko, has decided to award:



CORTO CORTISSIMO LION for Best Short Film to:

Comment on freine dans une descente? by Alix Delaporte



PRIX UIP for Best European Short Film to:

The Making of Parts by Daniel Elliott



SPECIAL MENTION to the film

Adults Only by Yeo Joon Han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10 13:30: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11 08: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3367208

得獎名單如下(加入不少照片):

金獅獎:《三峽好人》(Still Life) 由賈樟柯執導

最佳導演銀獅獎: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為了《多心》(Cœurs)

最佳發現銀獅獎:《新世界》(Nuovomondo) 由艾曼紐埃耳․柯里阿雷斯 (Emanuele Crialese) 執導

評審團特別獎:《乾季》(Daratt) 由馬哈瑪-沙雷․哈魯恩 (Mahamat-Saleh Haroun) 執導

最佳女主角: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為了《黛妃死亡密碼》(The Queen)

最佳男主角:班․艾弗列克 (Ben Affleck) 為了《銀色殺機》(Hollywoodland)

最佳年輕藝術家獎:伊皙兒․勒貝斯柯 (Isild Le Besco) 為了《賤民》(L'Intouchable)

最佳技術貢獻獎:艾曼紐埃耳․盧貝斯基 (Emmanuel Lubezki) 為了《男人小孩》(Children of Men) 的攝影指導

最佳劇本獎:彼德․摩根 (Peter Morgan) 為了《黛妃死亡密碼》(The Queen)

特別獅子獎:尚-馬黎․史陀 (Jean-Marie Straub) 跟丹妮埃兒․余葉 (Danièle Huillet)

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加進正式競賽本就非比尋常,況且他還有另外一部紀錄片《東》也在放映,《世界報》記者寫說「本以為大會宣布會有賈樟柯的新片加進來,但實際上是加進來兩部片。」《世界報》很讚賞賈樟柯的這兩部片。

阿藍․雷奈的《多心》首映之後評價即很高,未拿下金獅反而有點奇怪。下圖是阿藍․雷奈。



評審團特別獎《乾季》已經答應金馬獎,可看到它。



艾曼紐埃耳․柯里阿雷斯的前一部作品《呼吸》(Respiro) 我有 DVD,是位非常不錯的導演。這次他以《新世界》得獎,我強烈建議明年的台北電影節做艾曼紐埃耳․柯里阿雷斯專題。根據《世界報》報導,參加威尼斯影展的記者其實最看好《新世界》,但前三項大獎都給了別的影片。還有,義大利文片名即是《新世界》,不要再用英文譯名把它翻譯成《金色大門》好嗎?以下第一張圖是導演艾曼紐埃耳․柯里阿雷斯,第二張圖是《新世界》的女演員:義大利女演員(左起)Isabella Ragonese、Federica de Cola、Aurora Quattrocchi 以及法國女演員(剛在《誰的急速夢幻?》出現)Charlotte Gainsbourg。



最後我要貼的是最佳年輕藝術家獎伊皙兒․勒貝斯柯 (Isild Le Besco)。



由於威尼斯影展是義大利的影展,法國媒體界不可能天天追隨威尼斯影展的腳步,再加上我不諳義大利文,所以我也只能根據幾家像是《世界報》、《解放報》、《新觀察家》的報導來判斷。但,我真的超級佩服《世界報》,從他們之前報導的值得注意的影片,到今天我看到得獎名單,簡直是準到達百分之八十。台灣的報紙媒體有簡單幾句話談到《乾季》,但完全沒談到《多心》、《新世界》、《賤民》,所以這幾天有來我部落格的客人應該不會太看不懂這個得獎名單。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11 17:12:07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峽好人》(Still Life)會唔會HK 上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11 18:08:3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atting 於 2006-9-11  05:12 PM 發表
《三峽好人》(Still Life)會唔會HK 上畫

DVD 一定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24 22:5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賈樟柯《東》與《三峽好人》

每年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都跟威尼斯影展有3天重疊,多數威尼斯得獎片皆可在多倫多看到,今年也不例外。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奪得金獅獎,卻是意外中的意外——影片原本在康城之後再度落選威尼斯(康城寧取婁燁的《頤和園(相關新聞 - 網站)》),卻在影展中途突然補上加入競賽行列,然而只在深夜放映,加上是高清錄像攝製,看過的人其實不多,能夠奪金可謂超冷門的賽果。

多倫多電影節本來只選映了《三峽好人》的紀錄片姊妹作《東》,但賈樟柯還是把前者也帶來加映了一場。情就與7年前張元在威尼斯憑《過年回家》贏得最佳導演獎後,把影片帶來多倫多,與他另一部一早入選的紀錄片《瘋狂英語》同時放映一模一樣。

一幅油畫 兩部電影

《東》這個片名讓人想起東方,但更直接的指主角畫家劉小東(早在王小帥14年前的首作《冬春的日子》中出任男主角)。他去年前往三峽地區創作油畫《溫 》,邀賈樟柯同行拍攝紀錄片。油畫/紀錄片的第一部分就以奉節為背景,這座有兩千年歷史的城市因三峽工程的建設而即將消逝,11名拆遷工人成為他現場鋪地寫生的模特兒,僅穿內褲在戶外風景前打牌賭博。第二部分則在泰國曼谷(相關新聞 - 網站)進行,請來11名酒吧女郎寫生,炎熱的畫廊使人昏昏欲睡,唯有地上的水果鮮艷如昔。

在拍攝《東》/紀錄劉小東創作《溫》第一部分的時候,賈樟柯被三峽的環境和工人打動,興起了拍攝故事片《三峽好人》的念頭。劉小東在片中表示,無論未來多麼黯淡,年輕工人的肉體仍然煥發青春和生命的美麗。賈樟柯在訪問中也說﹕「這裏的人們生活得非常主動,他們把找工作叫做『找活路』,他們坦然承認生活的困難,並因此爆發出生命的活力……那些沉默的人們,有太多壓在心頭不輕易向人言表的故事。」

末日城市爆發生命力

於是,《東》裏面出現過的空間也會出現在《三峽好人》裏,後者裏面的角色(煤礦工人韓三明)也同樣是前者裏面的人物(拆遷工人模特兒)。韓三明曾在賈樟柯前作《站台》和《世界》中亮過相,這回同樣以本色演出,飾演的煤礦工人從汾陽來到奉節,尋找他16年前出走的前妻。二人在長江邊相會,彼此相望,決定復婚。

另一方面,女護士沈紅(趙濤飾)從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他們在三峽大壩前擁抱,一支舞後黯然分手,決定離婚。「老縣城已經淹沒,新縣城還未蓋好,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該捨棄的要捨棄。」

賈樟柯自述﹕「帶攝影機闖入這座即將消失的城市,看拆、爆炸、坍塌,在喧囂的噪音和飛舞的塵土中,我慢慢感覺到即使在如此絕望的地方,生命本身都會綻放燦爛的顏色。鏡頭前一批又一批勞動者來來去去,他們如靜物般沉默無語的表情讓我肅然起敬。」靜物,也就是影片英文名字Still Life的意思。美國《綜藝》雜誌的影評便拿此開玩笑,諷刺影片節奏緩慢,看來評論界對侯孝賢(相關新聞 - 網站)、蔡明亮(相關新聞 - 網站)和賈樟柯等人的褒貶愈來愈壁壘分明,各走極端。

打動威尼斯評審的關鍵

但這回威尼斯影展(相關新聞 - 網站)的評審團(由嘉芙蓮.丹露任主席)被《三峽好人》打動,未嘗不是上兩次《站台》和《世界》角逐威尼斯無功而還的補償。其中一個關鍵,正在於其簡單、樸素的人物和風格,比前作的繁複多義更易超越東西文化的隔閡。在貧窮落後的環境裏,巨變中卑微的小人物身上找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更是最能感動西方觀眾的永恒主題。

經歷過《世界》一役,賈樟柯明白到內地觀眾不可強求,暫時又未準備如寧浩拍《瘋狂的石頭》般改轅易轍,《三峽好人》這半即興之作便特別能夠放得開,一改前作千鈞之量為氣定神閒地靜觀兩段人生小故事,高清拍攝也少了三分沉重,多了幾分自由。

相反的是蔡明亮同場角逐的《黑眼圈》,本來同樣比前作多出一份溫柔,但構圖和燈光卻更精雕細琢,成熟之餘也令他一貫的簡約(minimalist)風格更不平易近人,難討評審歡心亦是意料中事。

內地評論 愛彼為難

儘管如此,內地評論對賈樟柯仍不免愛彼為難(ambivalent),既喜他終於能「為國爭光」,又覺得「藝術電影」不受觀眾歡迎,並非中國電影的出路。但在今天張藝謀(相關新聞 - 網站)、陳凱歌(相關新聞 - 網站)等第五代導演紛紛轉戰市場大拍古裝大片,連馮小剛(相關新聞 - 網站)都不能倖免的時候,賈樟柯的小本寫實路線仍可堅持下去,且在張藝謀掄元多年後,接力摘下威尼斯金獅獎,總算可喜可賀,對中國獨立電影也打了一支強心針。

文﹕李焯桃

策劃﹕王慶鏘、李焯桃

編輯﹕葉旺文

http://hk.news.yahoo.com/060923/12/1tjgh.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4 23: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亞洲電影節有 <東>, 應該可以敲定<三峽好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9 10:48:37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labiennale.org/en/cinema/
"第64屆威尼斯影展"主要得獎名單

GOLDEN LION for Best Film:
色.戒 (LUST, CAUTION)
by 李安 (USA/China/China, Taiwan)

SILVER LION for Best Director to:
Brian DE PALMA for the film: REDACTED (USA)

SPECIAL JURY PRIZE to (ex aequo):
LA GRAINE ET LE MULET by Abdellatif KECHICHE (France)
I'M NOT THERE by Todd HAYNES (USA)

今年競爭激烈, 金銀獅之外, 還有兩套電影, 更有多個 Special Jury 比另外一套電影 (下述)

COPPA VOLPI for Best Actor:
Brad PITT in the film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 by Andrew DOMINIK (USA)

COPPA VOLPI for Best Actress:
Cate BLANCHETT in the film: I'M NOT THERE by Todd HAYNES (USA)

下年奧斯卡, Cate 有 I'm not here 扮 Bob Dylan, 有 Elizabeth 續集......

MARCELLO MASTROIANNI AWARD
for Best Young Actor or Actress:
Hafsia HERZI in the film LA GRAINE ET LE MULET
by Abdellatif KECHICHE (France)

OSELLA for Best Cinematography to:
Rodrigo PRIETO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for 色.戒 (LUST, CAUTION) (USA/China/China, Taiwan)

OSELLA for Best Screenplay to:
Paul LAVERTY for the film IT'S A FREE WORLD… by Ken LOACH
(UK/Italy/Germany/Spain)

SPECIAL LION for Overall Work to:
NIKITA MIKHALKOV (電影 十二怒漢 俄羅斯翻拍版導演)



ORIZZONTI
The Orizzonti Jury at the 64th Venice Film Festival, comprised of Gregg Araki (President), Hala Alabdalla Yakoub, Giorgia Fiorio, Ulrich Gregor and Frederick Wiseman, has unanimously decided to award the following prizes:

ORIZZONTI PRIZE to:
SÜGISBALL (AUTUMN BALL) by Veiko ÕUNPUU (Estonia)
The Orizzonti Prize is supported by Fondation Groupama Gan pour le Cinéma with a cash prize of 20,000 Euro.

ORIZZONTI DOC PRIZE to:
無用 (USELESS) by 賈樟柯 (China)

SPECIAL MENTION to:
KAGADANAN SA BANWAAN NING MGA ENGKANTO (DEATH IN THE LAND OF ENCANTOS) by Lav DIAZ (Philippines)



Leone del Futuro
Premio Venezia Opera Prima “Luigi De Laurentiis”
The Venezia Opera Prima Jury at the 64th Venice Film Festival, comprised of Bill Mechanic (President), Randa Chahal Sabbag, Rupert Everett, Liu Jie and Valeria Solarino, has unanimously decided to award the

Leone del Futuro - Premio Venezia Opera Prima “Luigi De Laurentiis” to:
LA ZONA di Rodrigo PLÁ (Giornate degli autori-Venice Days, Spain/Mexico)

Aurelio De Laurentiis and Filmauro award a cash prize, of 100,000 USD, to the winning first film (50,000 to the director, 50,000 to the producer). To the director, an additional film voucher for 40,000 Euro will also be awarded, offered by Kodak.



CORTO CORTISSIMO
The Corto Cortissimo Jury at the 64th Venice Film Festival, comprised of François-Jacques Ossang (President), Yasmine Kassari and Roberto Perpignani, has unanimously decided to award the following prizes:


SILVER LION FOR BEST SHORT FILM for Best Short Film to:
DOG ALTOGETHER by Paddy CONSIDINE (UK)

special mention to:
LIUDI IZ KAMNYA (STONE PEOPLE) by Leonid RYBAKOV (Russian Federation) for its humorous and radical metaphor about a familiar, real situation


PRIX UIP to:
ALUMBRAMIENTO by Eduardo CHAPERO-JACKSON (Spain)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9-9  10:51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9 10:57:55 | 顯示全部樓層
威尼斯評述:好萊塢大獲全勝![1/2]
from 小畢的奧斯卡觀測站 by 畢成功

由於墨索里尼政權干預評選期間的零公信力與20世紀中後期因資金問題而數載停辦,現年75歲高齡的威尼斯電影節迄今累計64屆。北京時間9月9日凌晨,第64屆威尼斯影展完美謝幕,喧囂的水城也從容地回歸往日的平靜。萬眾矚目的中美合拍華語作品《色,戒》不僅進賬最佳攝影獎,更為李安先生贏得生命中的第二尊金獅;事前呼聲甚高的、由姜文執導的《太陽照常升起》在主競賽單元顆粒無收;低調造訪的賈樟柯則憑《無用》於地平線單元收穫最佳紀錄片獎,……華語電影內部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李安再奪冠雙金獅,華語電影水城蟬聯

淒切婉約的《斷臂山》、含蓄動人的《三峽好人》已連續兩年讓中國導演與金獅子結緣。本屆的評委會換作簡·坎皮爾、凱薩琳·布蕾亞、保羅·范霍文、佛森·歐茲派特、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等一班生猛之徒重裝上陣,又有善於製造話題的張藝謀大師領銜,口味當然也要從前兩年的「清茶淡飯」變為如今的「生猛海鮮」。……這是我們事前預料到的。

然而,在同志悲戀中剛剛「向瓊瑤致敬」的李安先生,恰恰於本屆祭起《色,戒》180度熱辣轉型,我們未曾預期的結果便悄然從天而降。正中下懷的評委會無視兩年前剛剛問鼎的戰績,果敢地將至高榮譽再度獻給李安,讓這位奧斯卡最佳導演轉眼成為繼路易·馬勒、張藝謀之後躋身「雙金獅俱樂部」的影史第三人。恭喜李安先生!恭喜《色,戒》!恭喜華語電影!毋庸置疑,每位中國影迷都應該為華語影人、為中國電影感到驕傲!

同時,若從「打太極,分豬肉」的搞平衡角度分析。一方面,這是華語電影的重大喜訊;另一方面,也是好萊塢陣營的豐碩成果;再一方面,合拍片成為日趨國際化的華語電影今後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又一次得到有力地印證(《色,戒》既是兩岸三地的合拍,也是中美合拍);最後一方面,本屆賽事的中美兩大陣營(雙方的選手合計佔半數以上)因一部聯姻之作被同時安撫,且「形象代言人」李安貴為眾所周知的巨匠、而《色,戒》雖毀譽參半卻細膩考究至極,足夠服眾,……亦堪稱評委會的完美選擇。


一金兩大:「並列+增設」,頒獎也要原創~

被《色,戒》「鎮壓」的三部佳作《穀子和鯔魚》(La Graine et le mulet)、《我不在場》(I'm not There)、《十二怒漢翻拍版》(12),前兩位並列「第二名」性質的評委會大獎,後一位則屈尊「榮譽今獅」。不同於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在威尼斯屬於非常設獎項,最近一次是三年前的《深海長眠》(反過來,份量低一些的「安慰獎」性質的「評委會獎」[或曰「評委會特別獎」],則戛納不常設,威尼斯常設),「榮譽金獅」則基本屬於「原創」。

本屆同時湧現出兩位「評委會大獎」得主,另有一隻「榮譽金獅」在旁,可知最終結果出爐前,評委會關於這三部佳作與《色,戒》誰該笑到最後勢必展開了難以想像的激烈爭吵。張藝謀在頒獎典禮最初便強調「評委內部意見並不一致」,足以證實四部猛片不相伯仲、各具擁躉(指評委之中)的實況——相信老張為好友李安投出了關鍵的一票。

有趣的是,被「法蘭西情色女王」凱薩琳·布蕾亞導演同時頒出的《穀子和鯔魚》與《我不在場》完全代表兩種極致。質樸、傳統的《穀子和鯔魚》可謂「親情」、「夢想」的溫馨寫實,而先鋒、實驗的《我不在場》恰恰是「藝術」、「心靈」的變幻寫意。前者被布蕾亞親口稱作「本屆影展最大的驚喜」;後者「多人分飾一角」的怪招則堪稱「無雙的另類」。同時選擇法國人的「平平淡淡總是真」和美國人的「橫看成嶺側成峰」,無疑再次彰顯威尼斯電影節兼容并包的學者氣質。順便一提,《谷》和《我》走出的兩位女優分別當選最佳新人演員和影后,亦算是對兩部與金獅大獎失之交臂的佳作的厚禮補償。

另一方面,翻拍自悉德尼·魯邁特導演的同名黑白經典《十二怒漢翻拍版》的「榮譽金獅」意味著它在評委心中同樣高居與《色,戒》一時瑜亮、難分勝負的王者地位。1991年因《蒙古精神》在水城奪魁的俄羅斯巨匠尼基塔·米哈爾洛夫,用舉重若輕的手法賦予這部厚重、深刻又不失黑色幽默的翻拍片以無法抗拒的魅力,賺足當地觀眾的眼淚也融化了評委冰冷的心。三部佳作同《色,戒》毫釐之間的激烈競爭,充分說明電影節和電影獎的殘酷性、「荒唐性」(本來嘛,不同的題材怎麼比!?),佳片如雲的盛況固然是觀眾的幸福,但對置身競賽漩渦的電影人和非要排出位次的評委們而言,絕對大不幸也!


德帕爾瑪大人洗刷污名再創新高
最佳導演:臥薪嘗膽,名導故地雪恥!

這是好萊塢繼《我不在場》之後,在本屆的第二波收成。去年參賽的《黑色大麗花》因冗長的節奏、零散的情節等調度失當問題而遭遇滑鐵盧的布萊恩·德·帕爾瑪,儘管商業片拍過不少,但一直被公認是幾大「無冕之王」之一。可惜去年的完敗並未讓尖刻的影評人礙於大師的面子而有所收斂,反倒讓德·帕爾瑪承受了超乎想像的猛烈抨擊,留下異常慘痛的創傷記憶。此番再戰威尼斯,心有餘悸的老人家採取「儘量低調」的戰略指導思想仍未逃脫「爛片被拍症候群」的指摘;當然,更多媒體面對《節選修訂》(Redacted)清一色無名小卒的黯淡陣容甚至不置可否、不屑提及。

現在看來,選擇緘口不語的人還算聰明,因為他們此時此刻已瞠目結舌、啞口無言。《節選修訂》通過抨擊媒體作為政府喉舌藏匿真相的負面效應,揭示出伊拉克戰爭為當地無辜民眾帶來的傷害與死亡,依然是德·帕爾瑪擅長的爭議題材,卻在全球媒體病詬美國的政治順風中脫穎而出。曾被無情預言「《黑色大麗花》之後將一蹶不振」的名導德·帕爾瑪就這樣輕鬆打完漂亮的翻身仗,順利戴冠最佳導演——被他尊為恩師的傳奇人物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若地下有知,想必也會含笑九泉吧。

影帝影后:帥哥美人,共架星光大道~

上屆威尼斯電影節的《好萊塢莊園 Hollywoodland》將曾經的「金酸梅影帝」本·阿弗雷克送上影帝寶座,一度引發媒體沸騰。今年,另一位「八卦雜誌的寵兒」布拉德·皮特斬獲該殊榮,話題性不減昨年。5月登陸戛納時,皮特為新任愛侶安吉麗娜·茱莉量身打造的《堅強的心 Almighty Heart》才在棕櫚海灘爆棚;而今自制自演的《刺殺神槍俠》(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又成功激活自己好皮囊下面沉睡許久的野性與激情,傳神演繹了昔日的西部偶像,是「附體」更是「本色」。

與影帝皮特和本屆評委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聚首過《通天塔》的澳洲女皇凱特· 布蘭切特,至今竟未拿到過一個三大電影節或奧斯卡的影后頭銜(《飛行者》獲的奧斯卡獎是最佳女配角),幾乎是全球業界的污點。《伊拉莎白女王傳》雖登基金球獎劇情類影后的寶座,但當年的小金人竟與《莎翁情史》的格溫妮斯·帕特洛離奇私奔,為所有攻擊美國電影學院的人留下永恆的素材。

及至本屆賽事,較之《刺殺神槍俠》裡戲份長足的皮特,僅佔《我不在場》(I'm Not There)1/6容量的布蘭切特最終加冕影后,無異於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沒辦法,下載過《我不在場》預告片的朋友一定深有感觸:「忘我入魂」的稀代天才布蘭切特美女,短暫亮相一、兩秒鐘的鏡頭足以令人著魔——何況唯一的反串身份又賦予她同台鬚眉所不具備的亮點!由是觀之,布蘭切特能超越性別的界限,精準挖掘出偉大音樂家鮑勃·迪倫的不羈內核,開花結果正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編劇拉維提托「導師」肯·洛奇的福揚名立腕
其他獎項:歐洲齊喑,英國一支獨秀!

因身體原因不再蒞臨的「新浪潮符號大師」埃裡克·候麥,沒能享受去年駕到水城的阿蘭·雷乃巨匠獲得的獎項致敬;同樣御體欠安而大面積取消採訪的「埃及電影金字塔」尤瑟夫·夏因先生亦然。常被用於補償的「平衡道具」最佳編劇獎由去年才捧得戛納棕櫚枝的英國名導肯·洛奇的《自由世界》(It's a Free World...)折桂。從北愛問題轉向非法移民的勞工現象,仍持續貫徹以小見大的草根路線,堪稱洛奇的不敗法寶。而短片金獅被英國作品《狗群》(Dog altogether)爆冷收入囊中,無疑為不列顛人錦上添花。

號外二:75週年獎得主貝托魯奇大師回首往昔「黑幕」

較之上面兩個重要獎項的「高潮迭起」,《色,戒》的映像牛人羅德里格·普列托問鼎藝術貢獻獎(最佳攝影)不啻毫無懸念。曾為《弗瑞達》、《斷臂山》、《通天塔》等多部奧斯卡提名作品掌鏡的普列托,不僅在鏡頭內為老搭檔李安掃瞄出一個不同以往的老上海,更存在長年相好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導演坐鎮評委席「內應」,本就王相十足。更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不論對《色,戒》褒還是貶的兩種聲音,都無差別為其攝影唱讚歌,稍具競爭力的《贖罪》苦於揭幕的不利位置最終無力撼動《色,戒》,原在情理之中。

編外禮物:老將新人,兩岸各有驚喜~

去年牽走金獅的賈樟柯,再憑《無用》從本屆的地平線單元捧回最佳紀錄片獎。不僅實現了賈老師本人的彈無虛發,又繼《圖雅的婚事》制霸柏林後繼續為「第六代」增光添彩,還促成以賈為首的「第六代」與張為首的「第五代」的「相逢一笑泯恩仇」,當然喜不自勝。用分段式方案對比時尚風流的巴黎與樸實無華的汾陽,解構「人與衣裳」的奇妙關係,……匪夷所思吧?如果說《三峽好人》制勝在於風韻,《無用》則由創意上位。

曾擔任今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的《最遙遠的距離》在水城斬獲「國際影評人周」的最佳影片,可謂華語作品在本屆影展收穫的「編外」驚喜。相對於作品在「促進台灣電影業早日復甦」的艱難進程中奉獻的可貴推力,該片導演——台灣業界新生代才子林靖傑接受的3000歐元褒獎不過是微末的小事一樁。

本作雖是林靖傑執導的處女劇情長片,但其老道的運鏡方式、熟練的敘事手法卻絲毫不顯生澀稚拙——若以流行音樂來比喻,帶有「療傷色彩」的《最遙遠的距離》彷彿「治癒系」的范范和鬼束千尋的歌。桂綸鎂、賈孝國、莫子儀扮演的三位迷惘於鋼筋水泥的都市牢籠的年輕人,努力擺脫情傷困擾、解開心靈桎梏、重新找回自我的經歷,便構成這個簡潔質樸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林導還借本片緬懷了一位兩年前不幸辭世的好友。

再見,如果您對這出頒獎不滿意,歡迎關注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

至此,75週年的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在《色,戒》創造華語導演三連擒獅的佳績中落下帷幕。全球一家的電影人告別了水氣氤氳的麗都島、白鴿盤旋的聖馬可廣場,靜候明年在秀色可餐的水城重逢。謹於此預祝力挫強敵的《色,戒》在回國公映時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並期待有關部門能考慮派遣該片參評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9 11:02:25 | 顯示全部樓層
SPECIAL LION for Overall Work to:
NIKITA MIKHALKOV (電影 十二怒漢 俄羅斯翻拍版導演)

http://ent.sina.com.cn/r/m/2007-09-08/22061707882.shtml
《12怒漢》:俄羅斯借車臣孤兒亮出了偉大良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22:06  新浪娛樂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賽片《十二怒漢》是1957年美國版本的翻拍,當年的美國版本很成功,是1957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得主,該片「少數如何挑戰多數」的思想精髓,也成為後世廣為傳頌的典範。

  美國版《十二怒漢》導演是悉尼·盧曼特,主演是亨利·方達,影片講述的是陪審團12個成員中,持反對意見的一個人如果說服了其他十一個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方向,從而使正義伸張,一個人的命運也從此改變。美國版影片相當出色,在第30屆奧斯卡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提名,雖然最終輸給了《桂河大橋》,但50年來光彩不滅,是影史不可磨滅之作。

  本屆參賽片《十二怒漢》導演是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影片借用了同樣的框架結構,典型的舊瓶新酒,卻向人們生動展示了蘇聯解體後、面臨民族矛盾的俄羅斯現實之創痛。

  影片開始,一個車臣少年被控殺害養父,兩個證人指證,一個說在樓裡聽見了少年的喊聲「我要殺了你!」,一個說在對面看見少年舉刀。鐵證看似如山。這時,12名來自社會各界的評審團來給少年最後定罪。

  12個人嘻嘻哈哈,覺得是個容易的事,一開始有的彈琴,有的玩球,有的還吸毒。主席好容易叫大家坐下,說了一下案子的情況,讓大家快辦完正事,辦完了好走。主席讓大家舉手。

  只有一個人沒舉,大家驚訝的望著他,意思是「這人怎麼這麼耽誤事兒呢?」

  那個人忽然大夢初醒的問:我不知道你們在舉什麼?

  大家哈哈大笑,和他說了一下這個鐵證如山的小案子。

  這個人聽完了說,我還是不舉手,因為我一旦舉手,這個人就被我們這夥人就這麼了結了,可是這背後是一個人的生命呢!

  大家收斂了笑容。這個人接著說:我看到了給這個孩子辯護的律師,他的眼神空洞,我覺得有疑問。

  他又接著說: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當年很愛我的妻子,可是我們很窮,我找不到工作,又不想把專利賣給外國人,我妻子就打三份工,很辛苦,後來她受不了離開了我,我就開始酗酒,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我喝的連死都不怕了,成天進出醫院,身上都是傷,還自殘,有一天我坐火車,火車上一堆烏煙瘴氣叫罵的人,我醉醺醺臭烘烘的和這些人一起,這時候我看到對面坐著一個女人,領著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姑娘,小姑娘問這個女人,說對面那個男人是不是瘋了,我聽見這個女人說:他並沒有瘋,他只是非常非常的難過。

  十一個人都靜悄悄的聽這個人說話。

  這個人接著講:後來我的專利賣了很多錢,我和這個女人結了婚。現在我們的兒子四歲了。我本該死在了陰溝裡,可是這個女人,是她給了我一個機會。

  在靜默中,這十一個人都明白了這個人在說什麼。

  說服的過程是跌宕起伏峰迴路轉的,比分在一點一點的接近,在僵持到6:6的時候還有戲劇性的反覆,就像生活中每一個普通的人都是偉大的演員,這12個人,有12個故事,有12個人格,車臣少年成了他們展示各自經歷和良心的一個道具。

  他們審判的對象是個車臣孤兒,而車臣一直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傷痛,車臣人驍勇善戰,車臣共和國境內以穆斯林族為主,信奉伊斯蘭教,俄羅斯族只佔少數,經過了1994、1999年兩次正面衝突,2002年莫斯科大劇院800名觀眾遭車臣武裝分子劫持,以及2004年車臣總統和俄高加索司令在慶典中被炸身亡,車臣飽受戰爭摧殘,經濟衰敗,兒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十二怒漢面對的是民族的創傷,面對的是人類對真相、真理和人道的責任,通過激烈的爭論和征服他們終於意識到,「we come, we see, we judge.(我們來了,我們看見,我們下判斷)」,這是一件多麼沉重而嚴肅的事!

  十二怒漢來自不同的民族,其中有一個就來自高加索地區,所以當一個來自俄羅斯族的怒漢說這個車臣少年無知,又說高加索人就是沒文化的時候,這個來自高加索的怒漢憤起反擊:高加索人沒文化?你敢說高加索人沒文化?!我們高加索出了帕斯捷爾納克!你敢說我們沒文化?!

  他們又爭論到了俄羅斯的現實,一個怒漢說:我們現在對什麼都無所謂,把什麼都當成一個笑話,活著是個笑話,死了是個笑話,戰爭是笑話,地震是笑話,5000萬的孤兒我們也當成笑話。我們就不能不那麼沒心沒肺的哈哈笑嗎?就不能把哈哈笑變成微笑嗎?我4、5歲的時候和奶奶在一起住,有一天她突然發病,跌倒了,我們叫了救護車,但救護車讓我們等的就像「永遠」那麼長,我奶奶倒在地上非常痛苦,我不知道該怎麼讓她好受一點,就模仿我們當時的鄰居,那個鄰居平時總是能讓奶奶發笑,我記得奶奶忍著巨大的痛苦,還對我露出了微笑,當她的屍體被抬走的時候,那個微笑還是留在她的臉上。我們對現實,為什麼不能像我奶奶那樣呢?

  他們爭論到「事物的可能性」和「如何評價一個人」,一個猶太怒漢說,我爸爸當年英俊,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那時候正是二戰,我爸爸要去德國,那女人居然跟著他去,他們一起被關進了集中營,1953年他們被放出來,一起生了11個孩子。我知道了我媽媽也並不就是天使。

  他們爭論到「如何對待一個法律機器下犯過失的人」,一個怒漢說:我叔叔是個善良的人,人人都愛他,可是有一天他生意失敗,走投無路,就借了高利貸,他還不了,有一天就去打劫一個小店,警察圍住了這個店,我叔叔嚇壞了,要開槍,這時這群警察的頭兒來了,他說我進去和這個人談,我不帶槍,大家都認為他瘋了,他說服了我叔叔,我叔叔扔了槍,和他一起喝起了酒。我叔叔沒有進監獄。這個警察拯救了他。

  他們在爭論道義的同時,開始分析案件的疑點,他們檢查了殺人凶器,演示案件的過程,從而推斷案件的證詞不成立,車臣孩子不可能殺他的養父,凶手另有其人。

  最後一輪舉手投票,主席看到每個人都舉手認同車臣孩子無罪。

  忽然主席說:你們忘了我還沒舉手呢,我也是十二個人中的一個。

  大家呆住了。

  主席說:其實我早就知道這孩子無罪,證人的證詞有明顯漏洞,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把這個孩子送進監獄,他也許能多活一陣,把這個孩子釋放了,他出了法庭的門舉目無親,那些真的殺了他養父的人會找他來尋仇,他過不了多久就會暴屍街頭。

  大家沉默了。出了法庭的門,就是可怕的現實。社會現實是他們無法左右的。

  突然一個怒漢說:那他要是在監獄裡上吊了呢?

  主席猶豫了一下說:那就是他的命了。

  大家又開始為了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的義務爭論了。

  爭論完了,主席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還願意判這個孩子無罪嗎?

  陸陸續續,十一隻手都舉了起來。

  主席看了看,也舉起了手。

  無罪就是無罪的。

  孩子被無罪釋放了。有人繼續照顧這個孩子的生活。真正的凶手被通緝逮捕。

  影片在一次次掌聲中結束,因為影片在正式結束前虛晃了二次,觀眾都以為是完了,長舒一口氣,可是又開始了,又以為完,又開始了,所謂餘音繚繞,經久不息。

  除了精彩的台詞,影片中十二位男主角都有出色表現,十二怒漢構成了一個表現力極強的整體。通過這部影片,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向世界展露了他們在新遊戲規則下對生命、對正義的思考,展露了他們對俄羅斯豐富的民族性的自豪感和深深的憂慮,展現了他們對現實的迷惘。

  從歷史上看,苦難的俄羅斯有著多姿多彩的個性,人道起來像個聖人,霸道起來像個爛人,浪漫起來像個詩人;時而像個美麗的姑娘,時而像個醉酒的漢子,時而又是個仰望蒼穹的哲學家。但眾口一詞的是,俄羅斯的藝術有著偉大的傳統,從古典音樂、文學、戲劇、詩歌、舞蹈到電影,都達到過必須仰視的高度。如今,發展和徬徨中的俄羅斯用自己的一部改編電影《十二怒漢》,藉著對一個車臣孤兒命運的審判,再次向世人展現了自己反省自身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一次,俄羅斯對著車臣孤兒亮出了自己的良心,為自己苦難的民族灑下一行熱淚。

  竇婉茹 9月8日發自威尼斯電影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9 11:03:07 | 顯示全部樓層
SPECIAL JURY PRIZE to (ex aequo):
LA GRAINE ET LE MULET by Abdellatif KECHICHE (France)

http://ent.sina.com.cn/r/m/2007-09-04/22131702798.shtml
《穀子和鯔魚》:關注弱勢群體的細膩和感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22:13  新浪娛樂

  這部參賽影片發生在法國馬賽附近的一個小港口城市裡。北吉是阿拉伯移民,年過六十,一輩子辛苦勞動修理船隻,換來的卻是老闆一紙無情的裁令。他離過婚,現在和一個小酒店老闆娘以及養女一起生活。北吉始終和前妻家庭以及孩子們保持緊密聯繫,微妙的家庭糾葛,窘困的經濟條件,讓失去工作的北吉備感生活的失敗,他悲傷頹廢,唯一的願望,就是將一座廢棄的輪船改造成阿拉伯特色餐館,能實現自己多年的夢想,同時給深愛的子女們留下一點財富。然而,微薄不穩定的收入,讓他面對著銀行貸款、市府批文、衛生許可等一系列手續難以克服。在北吉的美好願望帶動下,一家人和朋友們努力,眼看著夢想就要變成現實,卻又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北非地區曾是法國的殖民地,那裡的人們為法國在
二戰和戰後的一系列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然後,在法國本土,他們作為移民卻始終生活艱辛,處於二等公民的地位。隨著移民二代、三代人的崛起,他們開始關注移民區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早在去年戛納電影節,已經有為北非土著軍立名的《光榮歲月》獲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先例。這一次,《穀子和鯔魚》重點落在了用現實筆法真實地還原移民的日常生活和困境。導演在新聞發佈會上特意表明,要打破人們對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北非移民的傳統印象,為他們注入新的含義,賦予他們在生活中的英雄氣概。

  導演在片首註明這部作品獻給自己的父親。細膩和寫實是影片的最大特色,也是最成功吸引觀眾進入劇情的元素。這不僅有導演的細緻功力,而且演員的表演亦可圈可點。劇中的對白佔了相當比重。據導演透露,為了能夠將一切表現到位,演員們聚集到一起,單是對白的排練,就用了兩個月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是導演13年前就開始籌劃的劇本,在正式開拍的前夜,其中扮演男一號的演員身體不適而倉促離世;此外,又有另一位原本在劇中起重要承接作用的女演員在拍攝階段也不幸去世。最後,影片的男一號由導演邀請到的父親的生前好友、一位從來沒有演過戲、甚至從來不進影院的修船老工人來接替。事實證明,導演的眼光獨特,劇中演員們的本色出場,塑造了無比感人的法國阿拉伯移民社區的真實生活狀態。他們在片中面對生活的侮辱、他們的奮爭和孤獨,緊緊抓住觀眾的同情心。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是一個現實生活中夢想走向大銀幕的年輕女孩。她的第一部作品,令人吃驚地找不到一點新人的影子。

  如果說中國大多數影迷對阿卜德拉提夫-克西西(Abdellatif Kechiche)這個名字還很陌生的話,在法國電影圈內,他的天才則早已一次次得到證明。2000年他的處女作《la faute a voltaire》就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鼓勵新人的最佳電影銀獅獎。影片同樣涉及移民,一位突尼斯來到巴黎的年輕人愛上了這裡的一個消沉女子。他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躲閃》更是在法國2005年的凱撒頒獎典禮上光芒四射,獲得6項提名並最終拿到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在內的5項大獎。影片講述巴黎郊區的中學生排練一部關於馬里沃戲劇的故事,對法國敏感社區的獨特視角贏得了一致好評。劉敏 發自威尼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9-14 22:55:20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1735264

米亥柯夫:俄羅斯怒漢 070912  以文找文
加入書籤:        HemiDemi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furl        technorati        MyShare        UDN共享書籤                BlogLive
tonyblue - 說故事的大師 | 2007-09-12 00:58:27
鼓勵此網誌:0  推薦這個部落格: 238

李安的威尼斯捷報,讓台灣媒體都將焦點集中在《色,戒》身上,忽略了世界電影地圖上其他的大師與聲音。

2007年威尼斯影展把金獅獎頒給了李安的《色,戒》,以致於台灣媒體理所當然大肆報導李安和《色,戒》的種種,幾乎沒有人特別注意到另外一位以《十二怒漢(12)》獲得特別金獅獎的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亥柯夫(Nikita Mikhalkov)。

台灣上映過的俄羅斯電影並不多,米亥柯夫至少就有兩部,分別是獲得1991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的《蒙古精神(Урга/Urga)》和1994年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以及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烈日灼身(Утомлённые солнцем /Burnt by the Sun)》。可惜,他的光芒全被李安被遮蓋掉了。

米亥柯夫今年的參賽作品《十二怒漢》是將美國導演薛尼.盧梅(Sidney Lume)的名片《十二怒漢(12 Angry Men)》移植到了車臣,當年的《十二怒漢》曾獲得1957年柏林影展金熊獎,新版的《十二怒漢》描寫一位車城青年涉嫌殺死了具有俄國軍官身份的繼父後,接受審判的故事,原本是証人舉証歷歷,死刑難逃的殺人官司,卻因為一位陪審團員力排眾議,而讓陪審團及觀眾都有了重新思考犯罪行為的契機。

根據米亥柯夫的說法,他的《十二怒漢》是要把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思潮帶進俄羅斯,而不是在挑戰俄國的車臣政策,更不要被車臣少年殺害俄國軍官的簡單邏輯,就在罪証不足的情況下將嫌犯匆匆定罪。擺脫成見與偏見,追尋真理的人道主義情懷,其實也是米亥柯夫一向關切的主題,威尼斯影展特別頒給他特別金獅獎,也算是沒得大獎的一種肯定方式吧。

看到米亥柯夫,我就想起了我曾經在1993年訪問他的「慘況」。

首先,我不懂俄文,只會說英語;他不會英語,只會俄語,這樣的訪問怎麼進行?

其次,我是在西班牙的San Sebastian 影展上遇見擔任競賽單元的評審委員米亥柯夫的,影展當局為他安排的翻譯人員只懂俄語和西班牙語,不會英語,我自然也是不會西班牙語的。

語言不通,怎麼辦?語言不通,怎麼採訪?

有人也許就此放棄了,但是我不甘心,好不容易遇見一位大導演,不做訪問,這趟西班牙不是白跑了嗎?眼睛溜呀溜的,我瞄到了一位曾經和我一起採訪過坎城影展與柏林影展的西班牙記者荷西,「他會說英語的啊!」我想起了我們在坎城期間的簡短交談,於是立刻飛奔上前請求協助,荷西很大方,立刻點頭就找上了翻譯,表示有一位台灣記者想要採訪俄國導演,但是訪問要轉三手才能進行,也就是我先用英文發問,荷西再翻成英語給翻譯明白,再由翻譯轉成俄語,等到米亥柯夫用俄語回答,翻譯翻成了西文,用由荷西轉成英語讓我明白。

很糗,也很費周章的一次採訪記,但是很難忘,畢竟難度太高了,試過一次後,我就不敢再這樣勞煩朋友了。當年,常跑影展的我,每回遇到採訪受挫,就有想要學日語、德語和俄語的衝動,但是因為影展通常只有短短十天,熬過去就忘了語言障礙的痛苦,就繼續懶散下去了。

那次的訪問歷時半小時,後來我根據採訪錄音和筆記,寫下了「來自俄羅斯的聲音─專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作品《蒙古精神》導演尼基塔.米亥柯夫」一文,發表在聯合副刊上,昨天找出了這篇十多年前的舊文稿,想起了當年抱著初生之犢不怕死的精神,闖盪國際影展的採訪往事,因而決定整理舊稿,與部落格上的朋友分 享往事趣聞,同時也提供一點資訊,或許可以讓大家多認識一點米亥柯夫。

問:一位俄國導演,怎麼會想到到蒙古拍《蒙古精神》這種題材的作品?  
答:如果,我到好萊塢拍《蒙古精神》,人們大概不會關心為什麼俄國導演要來拍中國題材的故事,可是我在中國大陸拍片時,好多人都來問我這個問題。一位導演選中拍片題材的決定,基本上就已反應出他的關懷心態,至於要講的話,應該也都很清楚地反應在電影上,可以讓影迷就個人的修養與感觸來做詮釋。
   
問:貝托魯齊到大陸拍《末代皇帝》,固然有其文化意圖,但是幕後片商的營利企圖相當明顯,讓人很容易理解其動機,但是你的《蒙古精神》純粹是文化層面的創作,自然更引人好奇關切。

答: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蒙古人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中國問題,歷史上,蒙古人曾經佔領俄國;從地理上來看,歐亞這一大塊地理彊域也是密不可分的。從經濟上來看,邊界人民的自然往來也相當頻繁。所以,我這個俄羅斯人來關切蒙古人的現況,其實既自然,又重要。

問:或許也因為蒙古人在中國是少數民族?

答:是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蒙古人有他們自己一套的生活方式,但是現實上卻又得接受中國漢民族的治理制度,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生命態度和生活情趣,一定就會有矛盾產生,更可能因而產生強烈衝突。譬如,電影中提到的人口政策「一胎化」的問題,對於在地廣人稀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而言,就意謂著生死存亡的威脅。

問:不過,你在《蒙古精神》中似乎試圖在探索更寬廣的人類生存問題?

答:就我個人的觀察而言,中國人也好,蒙古人也好,甚至俄國人也一樣,都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共同問題,也就是「我們都可能沒有未來」。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觀察結果,今日世界的人們,不論國別,不論種族,不論身處何洲何處,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一種「橫向人生觀」的哲學基礎上,也就是基於生存上假設的身心需要,基於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對周遭的人事物,產生更多累積與擴張需求的滿足,譬如我們在衣食有慮的狀況下,就會不顧一切去爭取衣食無慮的明天,即使踩在別人頭上也在所不惜。有錢的人,誰不想再去賺更多的錢。而且,這種橫向擴張的慾望是很難停足滿足的,所以這種橫向人生的最後結果,必然是你爭我鬥,非有個你死我活的結果不可,自然就會導致毀滅的人生。

至於蒙古人的生活原則,則屬於「縱向人生觀」,一切講究自然天理,懂得尊重自然法則,取得和諧共濟的人生,這種生活態度,在當代人生中已屬難見,當然是搬上銀幕的好題材,既新奇,又有耐人尋思的哲理。

問:可是,蒙古人也曾經是歐洲人的惡夢,他們也曾是「橫向人生觀」之下,向外侵略搶奪的民族,只因龐大的帝國最後瓦解了,才成為今天的模樣。 

答:其實,《蒙古精神》的電影主題講的就是「幻滅」。蒙古人由盛而衰的演變過程,是一則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思索,也值得讓那些還在緬懷蒙古盛世的人思索,再強大的侵略帝國,最後還不是分崩瓦解的命。今天的他們或許已是樂天知命的放牧人,但從他們的生活上,我們也可以清楚發現,標榜橫向擴張思想的資本主義的親生活模式,已經透過新式科技產品的殼子,悄悄進入他們的人生之中。我的電影就是從「過去訊息」和「當代訊息」兩方向同時來架構的。

問:你的電影因為啟用蒙古演員,在台灣遭到禁演(註,當時的大陸政策限制中國演員的演出比例,《蒙古精神》因為主要演員都是蒙古人,只有一位俄羅斯人只佔了一兩位,因而被認定是中國大陸電影,所以禁演,但是後來政策放寬,《蒙古精神》終於得能在台上映)。

答:真的嗎?我不敢相信。

我不懂你們政府的規定和忌諱,但是我要講蒙古故事,當然是要用蒙古人來演出,全世界沒有人會認為這是部中國電影,連中國人都不以為如此,我只能說這是我的電影,一部俄羅斯電影。

問:政治干預藝術創作的現象,在開放後的貴國是否已經有了改善?

答:沒這麼容易。我剛放棄了一系列電視影集的拍攝計畫,劇名叫做《十字路口》,內容探討克里姆林宮內的權力鬥爭,我的拍法是把過去和現在交錯並陳,以古今對照的方式表現權力鬥爭的本質。但是官方一到要拍當代鬥爭故事,說什麼都不肯配合,連場地都不借,我只好放棄了。

問:你曾經把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黑眼睛》,在各個國際影展都獲好評,舊俄文學典藏豐富,是否還有類似改編計畫?

答:基本上,電影和文學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媒體。好的文學作品通常不適合改編上銀幕,好的文學改編電影,其實往往是從不起眼的作品上去取材,才有充分的影象和敘事自主權。但是我並不放棄從文學作品借鏡,入手的創作考量,有機會,遇上可以震撼人心的作品,我會努力再嘗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HKCM

GMT+8, 2025-1-19 16:52 , Processed in 0.0435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