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一刻我唔抗拒電視上見到欣宜
但係要我喜歡睇佢相信冇呢一日
塊肉餘生記之Great Expectations
一百把不捨和惋惜沈殿霞 離世的聲音中,九十九把會說到「大家一定要把對肥姐的愛,延續在欣宜 上。」潛台詞是擔心欣宜在失去母親保護後將面臨不利的境況。尤其當態度殷切的這句話出自與沈殿霞同行的藝人口中,聽眾又是媒體和廣大群眾,欣宜處境有幾「危險」可想而知。許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白雪公主(欣宜)「狼吻」(在「大眾」眼中)王子(吳卓羲 )事件——的後遺症:連「娛樂了大眾四十年,沒有功也有勞」的沈殿霞,媒體和大眾都可以不給她面子,單單一個欣宜,當然更不會被「網開一面」。就像小雞沒有了母雞在身邊,森林中馴良的鹿、羊、牛、貓頭鷹均會為牠有可能成為老虎、獅子、鱷魚噬咬的目標物而憂慮。在張牙舞爪齜牙咧嘴的猛獸之前,我們不單擔心小雞能否生存,我們是把對這嗜血的媒體和社會的恐懼全投射到她身上。從正面,即感性角度看,是喪母的欣宜令我們重拾良知。從負面——或務實角度看,那不過是「假慈悲」,源於香港人總是懂得「在什麼時候以什麼面貌示人」。
只要欣宜將來從事不是娛樂的任何一行,她的處境再危險,也壞不過謝霆鋒 那位打死也不要入娛樂圈的妹妹謝婷婷。謝小姐雖也因為出生藝人世家而逃不掉被狗仔隊拍下被標籤為「溝仔」、「夜蒲」、「穿大膽泳衣與男友在泳池親熱」之類的照片,但起碼她不用肩負所謂的形象責任——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用因有「教壞青少年」或「破壞代言產品型像」的危險而失去人身自由。但欣宜的志願是成為受歡迎藝人,那代表她不能在一系列的清規中「犯錯」:抽煙是罪,交男友十二點前不回家是罪,被發現有婚前性行為更是「死罪」,需要像阿嬌 般站出來接受以「公審」形式來進行的大眾強暴。媒體拿謝婷婷的「鬼妹」lifestyle沒辦法是因為她couldn't care less(廣東話「話之你」),欣宜身在圈中,有時難免一人分飾兩個箭靶——承受自己身分的「不便」之餘,還要代人做「出氣筒」。
半唐番踩中文化地雷
你沒注意到嗎?過去幾年從娛樂擴大成社會新聞的藝人後代「醜聞」,主角佔多數是自小在美加受教育的華裔鬼仔和鬼妹。最早有鄭中基在機艙醉酒鬧事,之後是霆鋒的頂包案,再下來是陳冠希 。就連純情如欣宜一吻身邊的吳卓羲都引起廣管局 收到投訴。這些「中招」的名字中有人確實犯錯,另一部分卻是踩中文化差異所佈下的地雷:香港是個連國際學校學生都較易惹麻煩的社會——英文講得好與自主意識比較強的年青人對大多數人總是有覑莫名威脅。
欣宜在宣布母親離世的記者會上落淚,當時她的嘴裏正好吐出一句:「我會乖,爭氣」,娛樂新聞節目乾脆將這句話剪出來不斷重播。這個畫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欣宜把(我認為)原意是I'll Be Good用中文說成了「我會乖,爭氣」。是出於她的善意,把面前的所有人——包括媒體——看成是應被尊重的長(前)輩,本來可以全部用她最流暢的英語來朗讀的文章(像陳冠希的「致港人道歉書」),她還是選擇了廣東話。「乖/爭氣」成為一張為兌現別人期望而簽下的支票——我們從小答應父母要乖、爭氣,不就是要讓他們更有顏面,在別人面前更有光采嗎?
乖與Be Good大不同
乖,是服從。Be Good卻是做到自己心目中的「有分寸」。I'll Be Good和「我會乖,爭氣」的分別,在於說出這話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主動抑或被動位置上。如果欣宜真得乃母真傳,有乃母之風,那她往後所追求的便不是「乖」——作為病人,肥姐有幾次「乖」的紀錄?甚至,她有幾介意大眾覺得她「乖」還是「不乖」?
帶覑病容照常逛街,心裏盛覑不熄的「我是沈殿霞,怎容你(們)控制我的生命?!」火焰的她,自主意識無比強大,當時也因為把不少心靈弱小的人嚇倒,媒體的鏡頭才會對她窮追不捨——是她的「不乖」打破了病人慣性形像和行為,造就了把她放在封面上的八卦刊物大有市場。
只是,人一死,頭上便會出現光環。「光環」的作用是令我們對一個人的消費,從「病者」過度到「死者」再徹底物盡其用。「病」的時候,便去消費「病」的可怖。「死」了,便消費「懷緬、感慨、遺憾、惆悵」——「她」把一部分的我們也帶走了。欣宜近日同是出現在電視熒幕上而沒有令廣管局收到「有女藝人令我不安」的觀眾投訴,不只因為她「乖」,更因為她在大眾消費「死亡」帶來的感傷中有個「恰如其份」的位置和角色。
殘酷的說,這極可能是她得以藉身為沈殿霞之女而嘗到甜頭的唯一一次。
感傷換走刻薄
如果不是感傷,我們會接受媒體為沈殿霞所塑造的「託孤」情懷,一改以往對欣宜的刻薄、嘲笑,從此把她視為故人之女,盡力培育盡心關懷嗎?只是,從沈殿霞生命後期的自我和「不乖」看來,「開心果」也有放下娛樂別人的時候。而我們覺得驚訝,不過是根本不曾深入認識她。也就是說,欣宜要走上藝人之路,即便她有一個母親名叫沈殿霞,她還是不太可能遺傳到媽媽當年的「優勢」,因為在不同時代,大眾對藝人品種要求的多少,會決定藝人生存空間的闊窄。而這,並不是「乖」便能改變的現實。
沈殿霞十三歲出道。當年是新移民 的她(從上海 來港),雖說與欣宜在加拿大 出生有點相似,但不同的是,如何「適應環境」和學習「適者生存」從來不是欣宜成長過程的課題。她的踏足娛樂圈不是從加入藝員訓練班開始(沈是南國學員),她也毋須像沈殿霞般在《紅樓夢》中飾演走漏掉包計風聲而吃大觀園中婆子耳光的「傻丫頭」;她不用和其他同齡的小朋友或同輩同台並飾演烘托紅花的綠葉,但我(們)當初記得沈殿霞,絕大多數是由於蕭芳芳 陳寶珠 身邊有個閏中密友或損友,或是不自量力破壞良緣,與她們爭奪男朋友的「肥妹(婆)」。
如果芳芳和寶珠是大力水手,我們一直是以對布魯圖的觀感來看沈殿霞——她有幾可愛是其次,重要的是,主角身邊或對面不能沒有激發他們力量的催化劑。催化劑當然重要,但它到底是功能性的——沈殿霞從出道到最後一次亮相熒幕,幾乎全是「功能性」的表演——除了在甘國亮《女人三人》的一集中破天荒飾演一個有(立體)「性格」的女人。
四十六年來操作永不脫線,並不是說她沒有人性、沒有感情,而是她沒有一般女藝人的精神負擔:毋須建立讓大眾投射慾望(性幻想)的自我形象。有趣的是,熒幕上一親近小生如曾江呂奇謝賢 便擺出癩蝦蟆想吃天鵝肉姿態的那個她,在現實中卻半點不因為鄭少秋 有覑風流倜儻的外表而否定了與他成為一對的慾望(假設傳聞中的女追男是事實)。
意思是,不管沈殿霞私下對自己有什麼想像,她的公眾形象一直是中立(中性)的「主持」、「司儀」;她的可觀性是不拘小節、聲大夾可愛,完全與美女無關。而沈殿霞的吃得開,便是由於聰明的她出道不久便明白到「肥肥」不可能推翻或顛覆大眾對於俊男美女才能當主角的慾望規條,但「肥肥」可以從中紓緩、減輕人們的焦灼和戒心。年輕時她是鼠隊唯一女性,眾鼠兄的解釋:「從沒把她當女人!(哄堂大笑)」。及後變成德高望重,她就是大家姐,連阿姐都敢頂咀的「頑童」曾志偉也要忌她幾分。這條道路,對於十三歲便出來行走的胖女孩來說,真是走來不易,更是少半點決絕之心不行。
相反自我形象「遺產」難以繼承
而欣宜卻是一開始便嘗試在大眾面前飾演「寶珠」和「芳芳」。命運在某些地方上重疊——自兒童階段便天才橫溢,體形也相似——的母親和女兒,卻在對「自我想像」上背道而馳:純然因為眼中兒女都是一朵花,還是沈殿霞不再在欣宜身上重施當年對自己的「自我幻想」的抑壓?
欣宜往後真要在娛樂圈發展,身後不止背負媽媽沈殿霞,還有曾與沈殿霞「重量」相若的過去。即是,要大眾記得她是肥肥之女,又要大眾對她產生幻想。引發的心理恐怕有點矛盾和複雜,也就是對欣宜以後如何拿捏自己的身分的最大考驗。雖然,我十分認同她能歌善舞,只是香港人在女藝人身上追求的,才華往往是第二位。
當電視台還大量播放粵語片可看的年代,「人情世故」還是一種普及教育。換了任何節目都是鼓吹消費、增值的今日(包括所謂關懷貧困的「溫情真人秀」),即便欣宜一邊唱歌一邊踏覑沈殿霞的足舻當個大眾開心果,我怕她還是不大可能成為第二個沈殿霞。因為,當社會整體變得重視個人慾望多於人情,「個性」比起美貌,只會更加邊緣化。
丑女時代已過
不要說大牌如肥肥,當女主持人的名字由粥粉麵飯和士多啤梨蘋果橙等慾望符號代替開始,女丑(「醜」)生時代已正式落幕。以往必須出動吳君如 、梅小惠、朱咪咪和苑瓊丹的演技才有說服力的粗鄙動作如挖鼻孔、吐口水和掰大雙脾坐等,一來已被《美女廚房》式的索女出洋相所代替,二來,就是真要「歷史重現」,觀眾也會認為男扮女裝更有效果。因為經歷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港產片的衰落,加上電視台對女藝人類型的狹窄化,香港人對「女性」的幻想空間,已不可能生出第二代吳君如、梅小惠、朱咪咪或苑瓊丹。
更遑論看似搞笑,實則非常優雅的沈殿霞。
沈殿霞時代的過去,有可能也為欣宜的「女承母業」帶來一些困難 ——不是說她不可能成為母親的拷貝,而是假如她要依附大眾因為「愛肥姐,所以愛欣宜」的期望走出自己的路,她便永遠先要做個「乖」女兒而不能真正發揮己長。縱然,我也明白「愛肥姐,便要愛欣宜」的期許出自一眾藝人之口也是有覑弦外之音:懇請向來對在鏡頭前長大的欣宜不會吝嗇加鹽加醋的媒體對一代藝人之後手下留情。
但媒體若不是掌握大眾喜歡把自我恐懼和怨恨發泄在投射在別(藝)人身上的心理,他們還會對欣宜有興趣嗎?或放大來看,當揭露藝人「醜聞」的雜誌都乏人問津,你認為欣宜還要受到保護嗎?從這角度看來,一百句要愛惜欣宜的叮嚀,有九十九句是希望被香港的廣大市民聽進心坎裏。欣宜日後在銀色旅途上會遇上多少貴人或匪類,其實也是對香港人的情操的考驗。
文﹕林奕華
編輯:周俊霖
http://hk.news.yahoo.com/080223/12/2pcq4.html :icon075: :icon075: 本來睇左頭兩段時就想話佢講野唔好成日又中又英咁 , 好似人地Edison 咁講野用英文好過啦 , 點知過左兩段篇野已經有提到呢個問題:icon8:
"本來可以全部用她最流暢的英語來朗讀的文章(像陳冠希的「致港人道歉書」),她還是選擇了廣東話。" 睇佢個追思會,
原來娛樂圈有咁q 多人 原帖由 射手shooter 於 2008-2-2021:13 發表 http://www.hkcmforum.com/images/common/back.gif
唔知邊個台的記者不斷追問鄧光榮關於秋官的事
睇得出鄧光榮已經好x慶;)
台上爆seed:o 我有陣時覺得呢種追思會係有點兒那過...(無意去侵犯呢樣野)
其實我覺得除左追思會之外, 有冇其他方法係更適合去紀念/讚頌一個人
因為咁仲容易令人傷心 http://hk.youtube.com/watch?v=542eV8xF_Dg
[ 本帖最後由 疾峰 於 2008-3-206:52 PM 編輯 ] 我都唔明少秋官D乜...欣宜都同佢OK,你外人幾時到你理? 老秋果下仰天長嘆真係好憂國憂民 原帖由 Damn Kirby 於 2008-3-210:19 PM 發表 http://www.hkcmforum.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都唔明少秋官D乜...欣宜都同佢OK,你外人幾時到你理?
人地家事本來就冇需要話你知
講出黎又唔信, 咁想秋官點, 即場死比你睇? 原帖由 Dioray 於 2008-3-211:29 PM 發表 http://hkcmforum.com/images/common/back.gif
老秋果下仰天長嘆真係好憂國憂民
睇得出真係幾痛苦 原來肥姐未正正式式著過婚紗 呀阿哥, 人地家事你硬膠膠咁懶型小人做乜?好威咩? 鄧生好x惡啊:icon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