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安納度 Shutter Island不赦島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thumb/7/76/Shutterislandposter.jpg/200px-Shutterislandposter.jpgHYVrHkYoY80 <不赦島>-里安納度式的matrix!
(請注意﹕此文章會講及電影<不赦島>之部份內容,請未觀看此電影者不要看此文章。)
早兩日到奧海城看<不赦島>的優先埸,我是帶著非常興奮的心情進埸的。第一,里安納度是我喜歡的演員,第二,以懸疑為賣點的shutter island,很想看。
萬萬想不到的是,原來它不是「懸疑片」,而是齣劇情片,而且是套極深的電影,要觀眾好用腦的戲。重重布局,其實並非交代劇情,而是導演刻意帶觀眾進入他的圈套。因為一度我們會自以為了不起,猜到真相。但.......最後里安納度的一句話,會立即令觀眾的準備一下子崩裂!
這是種里安納度式的matrix!觀眾骨子裡信任他,所以他釋演角色時所講的話,觀眾也相信了﹔當角色懷疑時,我們也懷疑了。問題是,男主角本身知不知道真相?是否只有觀眾「被玩」?電影中哪個是真實世界,哪個是虛幻世界,還是跟本由第一秒於船上,到結局都是假的?!這就是導演希望觀眾思想的地方,若回想一次,後面「真實故事」的許多對白,其實跟前面許多對白是重疊的!
再反多一反,電影說男主角因老婆被殺,追查至島上,還不時出現老婆的鬼影或幻影﹔既然一切可以是假,可不可以是﹕死的就是男主角自已本身,來到島上就是要教化他自己已死的事實,其他「人」在幫他!以這想法再并入他最後那句,也解得通! 里安納度巔峰之作
套戲幾好睇,睇完都要再諗一諗,
我都比佢搞到差D痴線 痴線x3
初步點解都解得通,都有漏洞:( http://yule.sohu.com/20100605/n272584015.shtml
電影《禁閉島》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來源:南方網 作者:舒琪
南方都市報 本文深度劇透,如果你還沒看過《禁閉島》並且還想看的話,請看完電影後再閱讀此文。
我的部分朋友不大喜歡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ShutterIsland),綜合原因大抵有三:
1、我很早就猜到了結局!(有人說20分鐘,有人說一個小時);
2、斯科塞斯終於被好萊塢同化了,《禁閉島》不外乎是另一部語不驚人死不休、缺乏新鮮感(和原創性)的好萊塢電影;
3、拜託他不要再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了,後者怎樣也做不了羅伯特·德尼羅。大衛-波德威爾(DavidBordwell)最離譜,甚至說斯科塞斯怎麼都不懂得拍電影了!他對斯科塞斯一向有偏見。我體諒他生病(連聲音也差不多沒有了),並也數落了邁克爾-曼(Michael Mann)的《公眾之敵》(Public Enemies)一番(不懂得拍電影的應該是曼先生),所以沒跟他爭論。
這些所謂理由當然都不成立。《禁閉島》根本就不是那種佈局精密、非到最後一分鐘才把謎底揭盅的電影———事實上,影片根本就沒有謎底。迪卡普里奧飾演的Teddy到底是瘋子還是不是,都不是重點所在。說早就猜到結局,應是指「Teddy兩年前已經瘋掉」一事吧?也就是說,Dr.Cawley的說法才是真相。但你確實相信他的話嗎?他形容的那個「角色重演」的治療方法,不是有點太過……什麼嗎?他要Teddy的主治醫生「扮演」他的警探拍檔,也就是說,把一個子虛烏有的人物植入Teddy的想像世界裡,你覺得能夠自圓其說嗎?換句話說,你「猜到」的,會是「真正」的結局嗎?
不過,即使Ted dy不是瘋子———也就是說,他的確接到一名精神病人離奇失蹤的報告,前來島上調查;而他也確實暗藏私人動機(追尋殺死妻子D olores的縱火狂人Andrew Laeddis的下落)———Chuck在島上第二天便向他提出的陰謀論(Dr.Cawley早警覺到T eddy一直在暗中調查病院,所以設計了失蹤病人這個幌子,引Teddy入甕),又會可信嗎?(Chuck憑什麼證據產生這個論斷?)
我們其實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整件事:在Teddy瘋與不瘋之間,有什麼是共通的?也就是說,有什麼可以被肯定是真實的?答案是以下這些方面:
Teddy是一名聯邦探員(不論是兩年前或是在影片開始時的1954年);
他酗酒,抽煙甚凶;
他有一名死於意外的妻子(不論是被Laeddis放火燒死,或因殺死三名子女而被Teddy開槍打死———那三名子女是否存在暫時存疑);
他在二次大戰時參加過解放達豪(D achau,這段史實十分著名),目睹(甚至參與過)很多瘋狂的屠殺;
後兩件事明顯地對他影響甚深,可怕的回憶經常纏繞著他,加上他的職業本質(查案、追兇),使他惶惶不可終日。換言之:他是最有資格成為妄想症(或偏執狂)患者的candidate(按:候選人)。
不應忽略的是影片的時代背景:不論是1952抑或1954,都是HUAC(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最活躍的時期。通過反政府(和反共產黨)的名義,HUAC在美國(特別是文藝界)製造了一種白色恐怖主義氣候。這都是真確的。片中Teddy懷疑精神病院的秘密研究(利用腦白質切斷手術進行洗腦)也是HUAC暗中資助的計劃之一,可能也是屬於他的妄想症症狀。但Dr.Cawley「指證」他是病院嚴重病患者的手法(閉門聆訊,利用證人指控),卻是 HUAC最常用的伎倆。
我覺得正是這種paranoia(按:偏執)的氛圍,才是《禁閉島》的重點所在。戰爭的殘餘陰影、血肉模糊的記憶、腐蝕心靈的罪疚感、黑箱作業和滿口謊言的政府、不信任和互相指控的習慣,這是上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的面貌(這一併解釋了為什麼斯科塞斯在片中引用了大量50年代的類型電影——— 特別是屬於心理學範疇的恐怖片和黑色電影———作為參考材料的做法),但又何嘗不是今日美國的寫照?Teddy瘋與不瘋不打緊,問題是他周圍的人和環境有沒有瘋、是否令人發瘋?
明乎此,斯科塞斯被好萊塢同化這說法有多幼稚,就自不待言了。《禁閉島》在美國的映期一度被延(最初被排在去年底上映,以趕及奧斯卡提名的),評論不乏冷嘲熱諷者(最終票房報捷是另一回事)。如果斯科塞斯真的已躋身好萊塢權力榜分子,那麼他構想多年、改編自遠藤周作原著的《沉默》便不會依然開拍無期了。《禁閉島》由頭到尾都烙印著他(過去作品)的影子。影片第二個鏡頭:Teddy對著鏡子自說自話(「你得振作點!」),難道沒叫你想起《出租車司機》(Taxi Driver)與《憤怒的公牛》(RagingBull)嗎?主角都是沒意識到自己正徘徊在失控邊緣的瘋子。在更大程度上,影片又是《下班後》(AfterHours)和《穿梭陰陽界》(BringingOut the Dead)的另一次變奏。如果連這都不能證明斯科塞斯是個如何忠於自我的電影作者,那我也無話可說了。(只需比較一下今日的年輕導演,怎樣一個二個一部成名/賣座片之後,便應好萊塢的招手,紛紛搶著開拍superhero(按:超級英雄)的大製作,你便應該收回上面的說法了。)
至於迪卡普里奧,那是各花入各眼。連他自己也忙不迭地說,我怎麼可能跟德尼羅比?但他是個一等一用功的好演員,你能否認嗎?他在斯科塞斯的手上,一部比一部進步、成熟,你能否認嗎?(你以為他做不來的,他都做到給你看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