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
哩齣戲有冇人睇過? 講一個陪審員以一敵十一說服其他陪審員由認定個0靚仔有罪--->無罪有睇過先有得傾,雖則都唔易有,因為黑白片來的,但很出名的,大家見到都可以買隻來睇 係 vcd collection 入面 :icon064: Originally posted by 納比 at 2005-2-26 11:46 PM:
講一個陪審員以一敵十一說服其他陪審員由認定個0靚仔有罪--->無罪
有睇過先有得傾,雖則都唔易有,因為黑白片來的,但很出名的,大家見到都可以買隻來睇
HKV $20 :o Originally posted by 納比 at 2005-2-26 11:40 PM:
哩齣戲有冇人睇過?
睇過...除左頭幾分鐘成套戲都o係間房度拍.... 黑白片?
我睇係彩色version, any different?
"除左頭幾分鐘成套戲都o係間房度拍...."
因為咁而好深刻, 因為無冷場 Originally posted by iivan at 2005-2-27 06:23 AM:
黑白片?
我睇係彩色version, any different?
"除左頭幾分鐘成套戲都o係間房度拍...."
因為咁而好深刻, 因為無冷場
我睇果個係黑白version,不過分別唔大喇:icon101:
覺得佢反駁果十一個人d論點夠唔夠力 其實刀仔同行路個point都夠la, 係d 陪審員太過有character ja:icon110: Originally posted by iivan at 2005-2-27 11:32 PM:
其實刀仔同行路個point都夠la, 係d 陪審員太過有character ja:icon110:
我覺得henry fonda有點死都拗番生:icon101: Originally posted by 納比 at 2005-2-27 11:48 PM:
我覺得henry fonda有點死都拗番生:icon101:
唔知佢係邊個character tim:icon064: Originally posted by iivan at 2005-2-28 01:24 AM:
唔知佢係邊個character tim:icon064:
以1敵11果個呀 個猶太人重勁, 無視一切証訟:icon101: 威尼斯影展參展, 得獎特別評委獎+代表俄羅斯報名奧斯卡外語片; 大導演米亥柯夫今年翻拍了 12:icon032:
普京竟然批准:icon101: (而不是甚麼生死倒計時:icon101: ) SPECIAL LION for Overall Work to:
NIKITA MIKHALKOV (電影 十二怒漢 俄羅斯翻拍版導演)
http://ent.sina.com.cn/r/m/2007-09-08/22061707882.shtml
《12怒漢》:俄羅斯借車臣孤兒亮出了偉大良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22:06新浪娛樂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賽片《十二怒漢》是1957年美國版本的翻拍,當年的美國版本很成功,是1957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得主,該片「少數如何挑戰多數」的思想精髓,也成為後世廣為傳頌的典範。
美國版《十二怒漢》導演是悉尼·盧曼特,主演是亨利·方達,影片講述的是陪審團12個成員中,持反對意見的一個人如果說服了其他十一個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方向,從而使正義伸張,一個人的命運也從此改變。美國版影片相當出色,在第30屆奧斯卡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提名,雖然最終輸給了《桂河大橋》,但50年來光彩不滅,是影史不可磨滅之作。
本屆參賽片《十二怒漢》導演是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影片借用了同樣的框架結構,典型的舊瓶新酒,卻向人們生動展示了蘇聯解體後、面臨民族矛盾的俄羅斯現實之創痛。
影片開始,一個車臣少年被控殺害養父,兩個證人指證,一個說在樓裡聽見了少年的喊聲「我要殺了你!」,一個說在對面看見少年舉刀。鐵證看似如山。這時,12名來自社會各界的評審團來給少年最後定罪。
12個人嘻嘻哈哈,覺得是個容易的事,一開始有的彈琴,有的玩球,有的還吸毒。主席好容易叫大家坐下,說了一下案子的情況,讓大家快辦完正事,辦完了好走。主席讓大家舉手。
只有一個人沒舉,大家驚訝的望著他,意思是「這人怎麼這麼耽誤事兒呢?」
那個人忽然大夢初醒的問:我不知道你們在舉什麼?
大家哈哈大笑,和他說了一下這個鐵證如山的小案子。
這個人聽完了說,我還是不舉手,因為我一旦舉手,這個人就被我們這夥人就這麼了結了,可是這背後是一個人的生命呢!
大家收斂了笑容。這個人接著說:我看到了給這個孩子辯護的律師,他的眼神空洞,我覺得有疑問。
他又接著說: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當年很愛我的妻子,可是我們很窮,我找不到工作,又不想把專利賣給外國人,我妻子就打三份工,很辛苦,後來她受不了離開了我,我就開始酗酒,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我喝的連死都不怕了,成天進出醫院,身上都是傷,還自殘,有一天我坐火車,火車上一堆烏煙瘴氣叫罵的人,我醉醺醺臭烘烘的和這些人一起,這時候我看到對面坐著一個女人,領著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姑娘,小姑娘問這個女人,說對面那個男人是不是瘋了,我聽見這個女人說:他並沒有瘋,他只是非常非常的難過。
十一個人都靜悄悄的聽這個人說話。
這個人接著講:後來我的專利賣了很多錢,我和這個女人結了婚。現在我們的兒子四歲了。我本該死在了陰溝裡,可是這個女人,是她給了我一個機會。
在靜默中,這十一個人都明白了這個人在說什麼。
說服的過程是跌宕起伏峰迴路轉的,比分在一點一點的接近,在僵持到6:6的時候還有戲劇性的反覆,就像生活中每一個普通的人都是偉大的演員,這12個人,有12個故事,有12個人格,車臣少年成了他們展示各自經歷和良心的一個道具。
他們審判的對象是個車臣孤兒,而車臣一直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傷痛,車臣人驍勇善戰,車臣共和國境內以穆斯林族為主,信奉伊斯蘭教,俄羅斯族只佔少數,經過了1994、1999年兩次正面衝突,2002年莫斯科大劇院800名觀眾遭車臣武裝分子劫持,以及2004年車臣總統和俄高加索司令在慶典中被炸身亡,車臣飽受戰爭摧殘,經濟衰敗,兒童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十二怒漢面對的是民族的創傷,面對的是人類對真相、真理和人道的責任,通過激烈的爭論和征服他們終於意識到,「we come, we see, we judge.(我們來了,我們看見,我們下判斷)」,這是一件多麼沉重而嚴肅的事!
十二怒漢來自不同的民族,其中有一個就來自高加索地區,所以當一個來自俄羅斯族的怒漢說這個車臣少年無知,又說高加索人就是沒文化的時候,這個來自高加索的怒漢憤起反擊:高加索人沒文化?你敢說高加索人沒文化?!我們高加索出了帕斯捷爾納克!你敢說我們沒文化?!
他們又爭論到了俄羅斯的現實,一個怒漢說:我們現在對什麼都無所謂,把什麼都當成一個笑話,活著是個笑話,死了是個笑話,戰爭是笑話,地震是笑話, 5000萬的孤兒我們也當成笑話。我們就不能不那麼沒心沒肺的哈哈笑嗎?就不能把哈哈笑變成微笑嗎?我4、5歲的時候和奶奶在一起住,有一天她突然發病,跌倒了,我們叫了救護車,但救護車讓我們等的就像「永遠」那麼長,我奶奶倒在地上非常痛苦,我不知道該怎麼讓她好受一點,就模仿我們當時的鄰居,那個鄰居平時總是能讓奶奶發笑,我記得奶奶忍著巨大的痛苦,還對我露出了微笑,當她的屍體被抬走的時候,那個微笑還是留在她的臉上。我們對現實,為什麼不能像我奶奶那樣呢?
他們爭論到「事物的可能性」和「如何評價一個人」,一個猶太怒漢說,我爸爸當年英俊,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那時候正是二戰,我爸爸要去德國,那女人居然跟著他去,他們一起被關進了集中營,1953年他們被放出來,一起生了11個孩子。我知道了我媽媽也並不就是天使。
他們爭論到「如何對待一個法律機器下犯過失的人」,一個怒漢說:我叔叔是個善良的人,人人都愛他,可是有一天他生意失敗,走投無路,就借了高利貸,他還不了,有一天就去打劫一個小店,警察圍住了這個店,我叔叔嚇壞了,要開槍,這時這群警察的頭兒來了,他說我進去和這個人談,我不帶槍,大家都認為他瘋了,他說服了我叔叔,我叔叔扔了槍,和他一起喝起了酒。我叔叔沒有進監獄。這個警察拯救了他。
他們在爭論道義的同時,開始分析案件的疑點,他們檢查了殺人凶器,演示案件的過程,從而推斷案件的證詞不成立,車臣孩子不可能殺他的養父,凶手另有其人。
最後一輪舉手投票,主席看到每個人都舉手認同車臣孩子無罪。
忽然主席說:你們忘了我還沒舉手呢,我也是十二個人中的一個。
大家呆住了。
主席說:其實我早就知道這孩子無罪,證人的證詞有明顯漏洞,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把這個孩子送進監獄,他也許能多活一陣,把這個孩子釋放了,他出了法庭的門舉目無親,那些真的殺了他養父的人會找他來尋仇,他過不了多久就會暴屍街頭。
大家沉默了。出了法庭的門,就是可怕的現實。社會現實是他們無法左右的。
突然一個怒漢說:那他要是在監獄裡上吊了呢?
主席猶豫了一下說:那就是他的命了。
大家又開始為了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的義務爭論了。
爭論完了,主席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還願意判這個孩子無罪嗎?
陸陸續續,十一隻手都舉了起來。
主席看了看,也舉起了手。
無罪就是無罪的。
孩子被無罪釋放了。有人繼續照顧這個孩子的生活。真正的凶手被通緝逮捕。
影片在一次次掌聲中結束,因為影片在正式結束前虛晃了二次,觀眾都以為是完了,長舒一口氣,可是又開始了,又以為完,又開始了,所謂餘音繚繞,經久不息。
除了精彩的台詞,影片中十二位男主角都有出色表現,十二怒漢構成了一個表現力極強的整體。通過這部影片,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向世界展露了他們在新遊戲規則下對生命、對正義的思考,展露了他們對俄羅斯豐富的民族性的自豪感和深深的憂慮,展現了他們對現實的迷惘。
從歷史上看,苦難的俄羅斯有著多姿多彩的個性,人道起來像個聖人,霸道起來像個爛人,浪漫起來像個詩人;時而像個美麗的姑娘,時而像個醉酒的漢子,時而又是個仰望蒼穹的哲學家。但眾口一詞的是,俄羅斯的藝術有著偉大的傳統,從古典音樂、文學、戲劇、詩歌、舞蹈到電影,都達到過必須仰視的高度。如今,發展和徬徨中的俄羅斯用自己的一部改編電影《十二怒漢》,藉著對一個車臣孤兒命運的審判,再次向世人展現了自己反省自身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一次,俄羅斯對著車臣孤兒亮出了自己的良心,為自己苦難的民族灑下一行熱淚。
竇婉茹 9月8日發自威尼斯電影節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1735264
米亥柯夫:俄羅斯怒漢 070912以文找文
加入書籤: HemiDemi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furl technorati MyShare UDN共享書籤 BlogLive
tonyblue - 說故事的大師 | 2007-09-12 00:58:27
鼓勵此網誌:0 推薦這個部落格: 238
李安的威尼斯捷報,讓台灣媒體都將焦點集中在《色,戒》身上,忽略了世界電影地圖上其他的大師與聲音。
2007年威尼斯影展把金獅獎頒給了李安的《色,戒》,以致於台灣媒體理所當然大肆報導李安和《色,戒》的種種,幾乎沒有人特別注意到另外一位以《十二怒漢(12)》獲得特別金獅獎的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亥柯夫(Nikita Mikhalkov)。
台灣上映過的俄羅斯電影並不多,米亥柯夫至少就有兩部,分別是獲得1991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的《蒙古精神(Урга/Urga)》和1994年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以及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烈日灼身(Утомлённые солнцем /Burnt by the Sun)》。可惜,他的光芒全被李安被遮蓋掉了。
米亥柯夫今年的參賽作品《十二怒漢》是將美國導演薛尼.盧梅(Sidney Lume)的名片《十二怒漢(12 Angry Men)》移植到了車臣,當年的《十二怒漢》曾獲得1957年柏林影展金熊獎,新版的《十二怒漢》描寫一位車城青年涉嫌殺死了具有俄國軍官身份的繼父後,接受審判的故事,原本是証人舉証歷歷,死刑難逃的殺人官司,卻因為一位陪審團員力排眾議,而讓陪審團及觀眾都有了重新思考犯罪行為的契機。
根據米亥柯夫的說法,他的《十二怒漢》是要把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思潮帶進俄羅斯,而不是在挑戰俄國的車臣政策,更不要被車臣少年殺害俄國軍官的簡單邏輯,就在罪証不足的情況下將嫌犯匆匆定罪。擺脫成見與偏見,追尋真理的人道主義情懷,其實也是米亥柯夫一向關切的主題,威尼斯影展特別頒給他特別金獅獎,也算是沒得大獎的一種肯定方式吧。
看到米亥柯夫,我就想起了我曾經在1993年訪問他的「慘況」。
首先,我不懂俄文,只會說英語;他不會英語,只會俄語,這樣的訪問怎麼進行?
其次,我是在西班牙的San Sebastian 影展上遇見擔任競賽單元的評審委員米亥柯夫的,影展當局為他安排的翻譯人員只懂俄語和西班牙語,不會英語,我自然也是不會西班牙語的。
語言不通,怎麼辦?語言不通,怎麼採訪?
有人也許就此放棄了,但是我不甘心,好不容易遇見一位大導演,不做訪問,這趟西班牙不是白跑了嗎?眼睛溜呀溜的,我瞄到了一位曾經和我一起採訪過坎城影展與柏林影展的西班牙記者荷西,「他會說英語的啊!」我想起了我們在坎城期間的簡短交談,於是立刻飛奔上前請求協助,荷西很大方,立刻點頭就找上了翻譯,表示有一位台灣記者想要採訪俄國導演,但是訪問要轉三手才能進行,也就是我先用英文發問,荷西再翻成英語給翻譯明白,再由翻譯轉成俄語,等到米亥柯夫用俄語回答,翻譯翻成了西文,用由荷西轉成英語讓我明白。
很糗,也很費周章的一次採訪記,但是很難忘,畢竟難度太高了,試過一次後,我就不敢再這樣勞煩朋友了。當年,常跑影展的我,每回遇到採訪受挫,就有想要學日語、德語和俄語的衝動,但是因為影展通常只有短短十天,熬過去就忘了語言障礙的痛苦,就繼續懶散下去了。
那次的訪問歷時半小時,後來我根據採訪錄音和筆記,寫下了「來自俄羅斯的聲音─專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作品《蒙古精神》導演尼基塔.米亥柯夫」一文,發表在聯合副刊上,昨天找出了這篇十多年前的舊文稿,想起了當年抱著初生之犢不怕死的精神,闖盪國際影展的採訪往事,因而決定整理舊稿,與部落格上的朋友分享往事趣聞,同時也提供一點資訊,或許可以讓大家多認識一點米亥柯夫。
問:一位俄國導演,怎麼會想到到蒙古拍《蒙古精神》這種題材的作品?
答:如果,我到好萊塢拍《蒙古精神》,人們大概不會關心為什麼俄國導演要來拍中國題材的故事,可是我在中國大陸拍片時,好多人都來問我這個問題。一位導演選中拍片題材的決定,基本上就已反應出他的關懷心態,至於要講的話,應該也都很清楚地反應在電影上,可以讓影迷就個人的修養與感觸來做詮釋。
問:貝托魯齊到大陸拍《末代皇帝》,固然有其文化意圖,但是幕後片商的營利企圖相當明顯,讓人很容易理解其動機,但是你的《蒙古精神》純粹是文化層面的創作,自然更引人好奇關切。
答: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蒙古人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中國問題,歷史上,蒙古人曾經佔領俄國;從地理上來看,歐亞這一大塊地理彊域也是密不可分的。從經濟上來看,邊界人民的自然往來也相當頻繁。所以,我這個俄羅斯人來關切蒙古人的現況,其實既自然,又重要。
問:或許也因為蒙古人在中國是少數民族?
答:是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蒙古人有他們自己一套的生活方式,但是現實上卻又得接受中國漢民族的治理制度,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生命態度和生活情趣,一定就會有矛盾產生,更可能因而產生強烈衝突。譬如,電影中提到的人口政策「一胎化」的問題,對於在地廣人稀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而言,就意謂著生死存亡的威脅。
問:不過,你在《蒙古精神》中似乎試圖在探索更寬廣的人類生存問題?
答:就我個人的觀察而言,中國人也好,蒙古人也好,甚至俄國人也一樣,都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共同問題,也就是「我們都可能沒有未來」。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觀察結果,今日世界的人們,不論國別,不論種族,不論身處何洲何處,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一種「橫向人生觀」的哲學基礎上,也就是基於生存上假設的身心需要,基於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對周遭的人事物,產生更多累積與擴張需求的滿足,譬如我們在衣食有慮的狀況下,就會不顧一切去爭取衣食無慮的明天,即使踩在別人頭上也在所不惜。有錢的人,誰不想再去賺更多的錢。而且,這種橫向擴張的慾望是很難停足滿足的,所以這種橫向人生的最後結果,必然是你爭我鬥,非有個你死我活的結果不可,自然就會導致毀滅的人生。
至於蒙古人的生活原則,則屬於「縱向人生觀」,一切講究自然天理,懂得尊重自然法則,取得和諧共濟的人生,這種生活態度,在當代人生中已屬難見,當然是搬上銀幕的好題材,既新奇,又有耐人尋思的哲理。
問:可是,蒙古人也曾經是歐洲人的惡夢,他們也曾是「橫向人生觀」之下,向外侵略搶奪的民族,只因龐大的帝國最後瓦解了,才成為今天的模樣。
答:其實,《蒙古精神》的電影主題講的就是「幻滅」。蒙古人由盛而衰的演變過程,是一則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思索,也值得讓那些還在緬懷蒙古盛世的人思索,再強大的侵略帝國,最後還不是分崩瓦解的命。今天的他們或許已是樂天知命的放牧人,但從他們的生活上,我們也可以清楚發現,標榜橫向擴張思想的資本主義的親生活模式,已經透過新式科技產品的殼子,悄悄進入他們的人生之中。我的電影就是從「過去訊息」和「當代訊息」兩方向同時來架構的。
問:你的電影因為啟用蒙古演員,在台灣遭到禁演(註,當時的大陸政策限制中國演員的演出比例,《蒙古精神》因為主要演員都是蒙古人,只有一位俄羅斯人只佔了一兩位,因而被認定是中國大陸電影,所以禁演,但是後來政策放寬,《蒙古精神》終於得能在台上映)。
答:真的嗎?我不敢相信。
我不懂你們政府的規定和忌諱,但是我要講蒙古故事,當然是要用蒙古人來演出,全世界沒有人會認為這是部中國電影,連中國人都不以為如此,我只能說這是我的電影,一部俄羅斯電影。
問:政治干預藝術創作的現象,在開放後的貴國是否已經有了改善?
答:沒這麼容易。我剛放棄了一系列電視影集的拍攝計畫,劇名叫做《十字路口》,內容探討克里姆林宮內的權力鬥爭,我的拍法是把過去和現在交錯並陳,以古今對照的方式表現權力鬥爭的本質。但是官方一到要拍當代鬥爭故事,說什麼都不肯配合,連場地都不借,我只好放棄了。
問:你曾經把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黑眼睛》,在各個國際影展都獲好評,舊俄文學典藏豐富,是否還有類似改編計畫?
答:基本上,電影和文學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媒體。好的文學作品通常不適合改編上銀幕,好的文學改編電影,其實往往是從不起眼的作品上去取材,才有充分的影象和敘事自主權。但是我並不放棄從文學作品借鏡,入手的創作考量,有機會,遇上可以震撼人心的作品,我會努力再嘗試。 俄羅斯係世界上極少數會用審判團既大陸法國家 :icon032: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10-1807:35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images/common/back.gif
SPECIAL LION for Overall Work to:
NIKITA MIKHALKOV (電影 十二怒漢 俄羅斯翻拍版導演)
http://ent.sina.com.cn/r/m/2007-09-08/22061707882.shtml
《12怒漢》:俄羅斯借車臣孤兒亮出了偉大良心
http://www.sina.co ...
台灣上戲院了:( 導演新片 Before the devil know you're dead 星期四上:(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8-7-2206:47 PM 發表 http://hkcmforum.com/images/common/back.gif
導演新片 Before the devil know you're dead 星期四上:(
得個幾間院上:( 原帖由 CR7 於 2008-7-2509:31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images/common/back.gif
得個幾間院上:(
都好:(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