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制度的一點奇想
--loong5古代知識和權力的使用緊密相關,統治者不但壟斷了權力,連知識也都成了一種鞏固統治的工具,所以教育當時只局限於精英階層。相比起來,現代的教育都可算是符合了孔子「有教無類」的原則了,但現在的教育制度,又是否夠「公平」呢?
我們之所以支持「九年免費教育」,理由不外乎是:教育對所有人都是有利的東西。我們知道社會上有不同的社會階級存在,富有家庭的子女比窮等人家的子女在社會更有競爭的優勢。但我們認為一個人將來的社會地位不應受其家庭背景所影響,反之他的才能、努力和個人選擇才是決定性的因素。為了使每一個人將來出來社會競爭有一條相同的起跑線,不受社會階級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以義務教育來使一些有才幹但貧困的學生有出頭的一日,以達致社會階級流動的效果,體現機會平等的原則。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148814&group_id=237
看起來清楚明白的原因,往往背後的預設才是最值得深思研究的地方。就以上的理由,筆者起碼有三個問題要問。一)為什麼我們認為人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去接受教育?二)如果問題一的答案是肯定的話,為什麼我們要人人(不論富或貧)給予義務教育,而不是只給窮人?三)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究竟是不是他應得的,如果是的話,為什麼他有義務要把這些優勢,白白地磨滅掉?
要回答這三個問題並不如想像般容易。
首先談談平等的機會,很容易理解,比如四個人打麻雀,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食一舖「十三么」,就是都有相同的機會率去拿一手好牌,這是一個解釋。但當我們落實「人人有書讀」的口號之時,所謂的「平等的機會」,就不只是相同機會拿一手好牌這麼簡單。我們認為每一個人自己的才能才是決定自己社會地位的主要因素。比如踢波,好波就是地位高,「屎波」就是地位低,不應該和球員在哪一個球會,是否足球世家等有直接的聯繫。同時,我們也會認為一個人要對自己的人生選擇負上責任。一個有錢闊少懶懶閒和一個勤力的草根相比,如果兩人的才能相若,我們會覺得後者比前者應得更高的成就,所以我們應該給一個盡力消除社會階級影響的平等機會予後者,使一些庸懶的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上代價。所以,當一個人的教育是對其人生影響如此重要,保障一個平等的機會接受教育,當是一件不容置疑的要事。
如果我們認為一個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是如此重要的話,那麼我們能不能再進一步,推行不同程度的「補償教育」呢?背後的理由是這樣的:人人義務教育並不等如每一個人都能夠有相同、平等的機會去接受教育,因為有錢人家的子女總比窮家子弟有更多的機會去增廣見聞。如果教育的定義不只局限於正規的課堂,還包括形形式式的課外活動和體驗教育的話,那很明顯地越富有的家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受到「多元教育」。很好的例子是彈琴,還有形形式式的交流團「放眼世界」──當一個讀名校的學生入大學前已經飽覽歐陸的人文氣息,拿綜緩的清貧學子還在本地街頭嗅著廢氣「氣息」。如果我們真的有意要推行「平等的機會」去接受教育的話,一種針對弱勢社群的補償教育似乎就是一個不得不為的補救措施了。當然,要定義哪一些人是「弱勢」、哪一些人是「強勢」是一件頗困難的事情,但暫時讓我們的討論先停留在應然的層面上,如果我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去接受教育,那麼我們就應該要為弱勢社群提供不同程度的補償教育,比方說,為貧苦的中學生提供「課外活動基金」、「鋼琴資助計劃」、「遊學活動獎學金」......
但是,如果不接受以上所提「平等」的內涵的話,就推不出上述的結論了。有錢的人會問,如果一個人的才能和他所身處的社會環境,完全是先天因素決定,並不受個人因素的控制,只是運氣使然,那麼為什麼我有義務要把自己先天所得的優勢抹掉?既然我們接受一個人能夠用他的天賦來換取成就是應得的,為什麼我承繼先人的社會優勢並充分發揮就不是應得的呢?既然兩者都是運氣使然,為什麼前者是應得,而後者不是呢?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大多數人會直覺地覺得以自己的天賦來爭取成就是自己應得的,因為這是自己選擇努力奮鬥的結果。個人的天賦只是一個命運的偶然,無論如何都說不上是應得的,但基於(一)自己的選擇(二)對於自我的理解,很自然便認為自己的天賦是組成「自我」的重要部分,因而認為後天努力的成果是自己所應得的。但一個人身處的社會階級並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也通常不是構成自我的重要部分,故此這只是一個偶然而然的環境,所以是任意和隨機的,你不能說這是你應得的一個結果,因此,有錢人並不能以「應得」作為反對「補償教育」的理由。要貫徹平等機會的原則,就要全面地把社會階級對教育的影響減至最低,那就是「補償教育」的中心思想。
針對弱勢群體的「補償教育」比不分彼此的「義務教育」當更能體現平等機會的原則。這一種差別對待並不是對有錢人「不公平」,反之如果我們認為「平等」的內涵就等如一視同仁對待所有的人,那才真的會促成「不平等」的情況出現,使教育成為「精英選拔精英」的工具,那和古代的科舉制度,又有什麼分別呢?
<正義與平等系列‧一> 補償教育在教育理論上自然不是新鮮的想法
但一般市民應該較少接觸這種想法 原帖由 銀公主 於 2006-8-2910:11 AM 發表
補償教育在教育理論上自然不是新鮮的想法
但一般市民應該較少接觸這種想法
香港呢d功利社會又點會去蝕底俾人??
.... 原帖由 銀公主 於 2006-8-2910:11 AM 發表
補償教育在教育理論上自然不是新鮮的想法
但一般市民應該較少接觸這種想法
我有個讀education既fd成日提議既方法
但我認為要係香港實行機會太微
根本利益階層唔會肯比咁多錢出黎幫手 強制教育既終極目的可能只係想減少社會問題 原帖由 hehe0114 於 2006-8-2902:52 PM 發表
強制教育既終極目的可能只係想減少社會問題
呢個係其中之一,但為左提升人類的平均生活水平都係 Imagine now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 an award of $100, 000, 000, to encourage progressive companies. Whichever HK company makes the most net profit in the financial year will be given the award. Very likely Li Ka Shing's group gets it very year.
Apply this to academic scholarships (/awards). First of all, students from rich families have more resourses, in turn more competitiveness. (I won't waste time to prove this "fact".) Well, then you can see the ones who get scholarships of every kind tend to have this 'advantage'.
Student A is rich and works hard. Student B is poor and works hard. No doubt student A has better chance to win. Follow this route. Student A, with the financial reward, easier to get into a better-money-making degree (Law, Medic)... Blahblahblah... The richer the riches, the poorer the poores. The introducers of these awards intentionally produce such exploitation. 原帖由 Hala Madrid 於 2006-8-2903:06 PM 發表
Imagine now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 an award of $100, 000, 000, to encourage progressive companies. Whichever HK company makes the most net profit in the financial year will be given the award. Ve ...
你提出既例子係指而家既情況,定係指上文作者的建議? 原帖由 AirKID 於 2006-8-2902:43 PM 發表
我有個讀education既fd成日提議既方法
但我認為要係香港實行機會太微
根本利益階層唔會肯比咁多錢出黎幫手
作者亦知道這個現實
所以佢都話暫且唔討論點實行,
只係單單闡釋呢個理念是否較現行制度合理 原帖由 hehe0114 於 2006-8-2902:52 PM 發表
強制教育既終極目的可能只係想減少社會問題
亦不見得減少了:icon101: 原帖由 銀公主 於 2006-8-2906:49 PM 發表
亦不見得減少了:icon101:
只係產生左另外一類問題 原帖由 Hala Madrid 於 2006-8-2903:06 PM 發表
Imagine now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 an award of $100, 000, 000, to encourage progressive companies. Whichever HK company makes the most net profit in the financial year will be given the award. Ve ...
"呢個世界係unfair"呢一點..
唔係今日先知ga la.. :icon101:
咁唔通無人地咁有advantages就唔努力讀咩...
btw.....education原意就係想拉近呢個gap.. 原帖由 銀公主 於 2006-8-2906:47 PM 發表
你提出既例子係指而家既情況,定係指上文作者的建議?
而家既情況.我只係想指出獎學金(這一類金錢資助)理應只歧視性地給予努力而成績好的貧學生,而不予努力而成績好的富學生.有錢人成日話獎學金應只予勤力的學生,而迥避了學生背景的不同,從而合理化有錢學生”搶”得更多資源(錢)的荒謬. 原帖由 Hala Madrid 於 2006-8-2907:28 PM 發表
而家既情況.我只係想指出獎學金(這一類金錢資助)理應只矽^的荒謬.
咁又唔好discriminate人地家底好而ignore左人地ge努力...
獎學金=獎好成績ma....
應該一視同仁ge...
咁仲有"助學金"呢樣野ga ma.. 原帖由 HackerWong 於 2006-8-2907:27 PM 發表
"呢個世界係unfair"呢一點..
唔係今日先知ga la.. :icon101:
咁唔通無人地咁有advantages就唔努力讀咩...
btw.....education原意就係想拉近呢個gap..
No, no, no. 我完全接受到別人有這樣的優勢.於我,問題在於”佢地問題而不見,不立心去幫助糾正".上左岸,就當冇野發生? 話時話你點睇”全民博士”的可能性?當權者話好難有雙贏.我覺得有心一定可以.如台灣六十percent大學生,香港得個十八percent就話飽和,真係... 原帖由 HackerWong 於 2006-8-2907:35 PM 發表
獎學金=獎好成績ma....
又唔一定喎.............可以獎佢彈琴個d野...不過無錢既話又點學呢? 原帖由 stephenlion 於 2006-8-2911:12 PM 發表
又唔一定喎.............可以獎佢彈琴個d野...不過無錢既話又點學呢?
公立學校唔係有補貼架咩 原帖由 AirKID 於 2006-8-2911:43 PM 發表
公立學校唔係有補貼架咩
補足?
唔會
d家長唔要佢地幫手做家務先算喇 原帖由 Hala Madrid 於 2006-8-2907:28 PM 發表
而家既情況.我只係想指出獎學金(這一類金錢資助)理應只矽^的荒謬.
因成績好而自動有的獎學金普常不高
而需要申請的手續繁複,審查也多,有錢人也嫌麻煩而不申請
獎學金制度仍然鼓勵了不少貧苦學生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