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0-17 21:06:01

The Flag Of Our Fathers + Letters from Iwo Jima

Clint Eastwood 導演, Steven Spielberg監製, 連續兩年奉獻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編劇Paul Haggis 新片s The Flag Of Our Fathers + Letters from Iwo Jim, 一雞兩味, 分別硫磺島戰役美方日方兩個角度的電影 Flag Of Our Fathers + Letters from Iwo Jima:icon032:

Flags of Our Fathers 香港十一月九號上畫, 主演 Ryan Phillippe+Paul Walker:icon032:
香港名稱戰火旗蹟直頭侮辱套電影......
http://www.flagsofourfathers.net/

影片根据二次大戰真人事蹟改編。一九四五年二月,二次大戰歐洲戰線接近尾聲,但在太平洋上戰爭依然惨烈血腥。而最轟動及決定性一役,發生在硫磺島上。命運安排五名海軍及一名看護兵在硫磺島折缽山(Suribachi)上共同舉起美國軍旗時,被戰地記者攝下一幀照片。這張順手拍下的英雄照片傳回美國後,不單令六名美軍頓成為國家的英雄,亦使美國人扭轉對太平洋戰事悲觀的看法。照片亦成為戰時美國英雄的象徵,令人難忘的映象之一。
照片不經意捕捉的英雄象徵改變了六名舉旗者的一生。當中三人於數天後戰死,三名生還士兵返回美國。他們當天偶然被派遣協助戰友舉旗,實是微不足道,相較在戰場上壯烈犧牲的士兵,卻無法得不到應有的光榮。生還者就背負着這份罪惡感度過餘生。



Letters from Iwo Jima 香港未定上畫日期, 渡邊謙+中村獅童主演:icon032: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tters_from_Iwo_Jima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0-1709:14 PM 編輯 ]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0-17 21:15:44

香港名稱戰火旗蹟直頭侮辱套電影...... 尤其當戰爭場面之佔全片三分一:(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0-23 22:54:29

http://album.sina.com.cn/pic/5748fb3f02000exq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1-2 10:08:17

男主角Ryan Phillippe 同 Reese Witherspoon 離婚:(

橙色力量 發表於 2006-11-2 10:17:23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0-1709:15 PM 發表
香港名稱戰火旗蹟直頭侮辱套電影...... 尤其當戰爭場面之佔全片三分一:(

不如叫《戰火揸旗》啦。:icon101: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1-2 10:20:20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6-11-210:17 AM 發表


不如叫《戰火揸旗》啦。:icon101:
:icon125:....................《戰火扯旗》:icon032:


香港應該會當呢套係另外一套《拯救大兵瑞恩》:icon101::icon101::icon101: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1-7 19:34:24

http://www.wretch.cc/blog/woosean&article_id=5147266

硫磺島的英雄們:只需三個片段

美國人顯然很喜歡克林伊斯威特,無論他是否在銀幕上扮荒野大鏢客。

這種情感,只能根植於我們無法融入的文化記憶,為此,我們很難理解【殺無赦】或【斷背山】到底對西部片型造成了什麼震撼,也無法完全體會伊斯威特的鏡頭語言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美國人如此地推崇喜愛。

以我來說,伊斯威特的作品總流露著西部片的滄桑與簡約情調,從科幻軍事的【火狐狸】、晚年之愛的【麥迪遜之橋】、勵志悲劇的【登峰造擊】或公路電影的【強盜保鏢】,一切的一切都是老牛仔風塵僕僕的跨界冒險,無論是帶著頭盔、或者帶著拳套。

於是,一旦內涵或形式的複雜度凌駕了老牛仔滄桑與簡約的範圍,伊斯威特的執導技法通常會出問題,過去的例子是【熱天午夜之情慾地帶】,最新的例子就是本片,【硫磺島的英雄們】。

故事本身非常簡單。

戰地記者的無心之作史無前例地激勵了二戰末期的全美民心,當局決定利用照片中的「英雄們」感召全國人民進而募集戰爭所需的資金,於是雷尼、約翰與艾拉三人自硫磺島被召回國內,踏上一段永無止境的巡迴募款歷程,他們將在此面對良知、記憶與尊嚴的考驗。

故事簡單,角色卻很龐雜。

落難照片英雄的家屬、蘇維倫上校(【諾曼地大空降】的尼爾麥唐諾)、麥克(【搶救雷恩大兵】的貝瑞培普)與四處走訪探詢父親秘密的詹姆斯,都是具備重要功能的配角,然而恐怕少有人能從他們身上找到意義足夠的刻畫與描繪,敘事的過程也過於零散破碎,一如漢克的名字不斷被提起,畫面上卻難以尋得漢克的側寫。

單就這點,伊斯威特就應該自動讓賢,換上保羅哈吉斯登場導演;哈吉斯或許略顯匠氣,然而他畢竟擁有技巧,所以可被稱為匠,而這點資格,伊斯威特還未能取得。

至於貫穿全場的三個主角,戲份很夠、描寫卻很薄,雷尼(傑西布萊德福特)的愛出風頭與自身缺乏戰場經驗的認知反差、約翰(萊恩菲利普)的沈默守分與其對大局無能為力的疲憊與悲傷、艾拉(亞當畢區)的良心不安與夾雜憤怒與愧疚的行為失序,在本片的脈絡裡完全稱不上深入立體,甚至還頗為空洞扁平。

即使是情感波動最明顯的艾拉,在全片之中都顯得角色稀薄,看看他反覆推崇與懷念的麥克,本片到底提供了多少線索足以說明艾拉對麥克的朝思暮想?更不用提那輕輕點到的種族議題,作用低微到即使全數砍除都不必覺得可惜。

於是,在【熱天午夜之情慾地帶】之後,本片再度暴露了伊斯威特的僅有本事,他與梅爾吉伯遜一樣,因為只有這點本事,所以在鏡頭與敘事上盡可能地精簡省事,勝出的條件則取決於奪冠等級的演員、嚴謹的時代考究、精緻的技術支援,以及壓倒性地優秀的劇本。

他們不會成為山姆曼德斯,不會成為奈沙馬蘭,不會成為抽掉編劇、演員與技術之後還能讓人明確掌握到其「執導」才華的導演。

有趣的是,本片已成為明年奧斯卡的大熱門,一如梅爾吉伯遜當年的【英雄本色】,一樣地缺乏執導技巧,卻能靠著簡單的故事與亮眼的片段感動眾人、輕取評論——事實上,【英雄本色】在角色方面,還比本片更有特色。

然而,我並不討厭本片,因為在優秀的戰爭場面以外,本片至少有三個片段得到我的青睞。

其一,募款餐會上雪白的雕像甜食被澆上宛如鮮血的草莓醬汁,不但能喚醒戰場上殘酷的記憶,也能襯托出後方人民對戰爭的缺乏體認與不明就理。

其二,運動場上重現豎立美國星旗的過程,炫麗的煙火與觀眾的嬉鬧對比到戰場上的砲火與同袍的慘叫,著實令人怵驚心,澎湃的奏樂與助興的女郎們更讓一切顯得空泛而荒謬。

其三,也是我最喜歡的片段,片尾暫別砲火的大兵們在硫磺島的海濱盡興地玩著水,殘酷戰爭中微渺卻真實的片刻逸樂,讓回首盼顧間映滿眼簾的悲慘之間還能透露出些許的燦爛溫暖。

在這三個片段之外,我無須對本片進行多餘的理解與詮釋,因為這三個片段,已經非常完滿。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1-7 19:35:17

香港應該會當呢套係另外一套《拯救大兵瑞恩》,繼而聲稱戰爭場面不夠深入,口水多過茶云云...

橙色力量 發表於 2006-11-7 22:01:41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707:35 PM 發表
香港應該會當呢套係另外一套《拯救大兵瑞恩》,繼而聲稱戰爭場面不夠深入,口水多過茶云云...

是不夠火爆吧?:icon110:

但相信亦不會像Thin Red Line般「前衛」吧?:icon101:

[ 本帖最後由 橙色力量 於 2006-11-710:04 PM 編輯 ]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1-8 00:02:18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6-11-710:01 PM 發表


但相信亦不會像Thin Red Line般「前衛」吧?:icon101:
還是買不到 The Thin Red Line 的 vcd/dvd:(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6-11-10 00:56:12

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4543069

《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
jostar2 - 電影評論 | 2006-11-09 23:57:53
鼓勵此網誌:0  推薦這個部落格: 38
《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 從兩個多月前 (20.08.2006) 才剛過世的喬˙羅森塔 (Joe Rosenthal) 他拍的一張非常知名的照片談起,影片講的是美國好萊塢很少在談的太平洋戰爭。

類型:廣告行銷及用過即可丟的臨時演員

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執導但不參演的《硫磺島的英雄們》講 Hank(由 Paul Walker 飾)他架好的旗「給拔了」之後 Doc Bradley(由 Ryan Philippe 飾)、Ira Hayes(由 Adam Beach 飾)、Rene Gagnon(由 Jesse Bradford 飾)他們三個人意外地成為美國英雄的故事。

同一年同一時間,位在歐洲大陸的納粹德國還沒有垮台。在大西洋兩岸,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以相同的跟不同的方式玩弄「宣傳片」(尾註一):納粹德國跟美國都廣泛地利用廣播;比較不同的是,美國更會利用場面調度(無意間成為搖滾巨星巡迴演唱會的濫觴)。Doc Bradley、Ira Hayes、Rene Gagnon 他們三位重新演繹一次插旗的動作,但是地點是在一座體育場內:要嘛我們回到羅馬戰士的那個年代,要嘛就是在演歌劇《阿伊達》(Aïda),此種宣傳戰未能讓當時的美國人覺得噁心,正是因為它服膺美國的愛國主義反而更振奮人心(並正是因為已振奮人心所以美國的確是崇尚愛國主義)。

伊斯威特舉的大旗,也許是「反英雄主義」;但把《硫磺島的英雄們》理解成是那張照片的「making」(尾註二)(the making of that photo) 會更恰當、更具人性面的關懷。結果,我們不僅看到 Doc、Ira、Rene 他們三位截然不同的個性、命運,我們還看到美國宣傳戰(募集戰爭債券)的「making」。這個「making」是驚人的,因為真相被隱藏,被宣傳的其實是「謊言」。

硫磺島那張照片只是一個藉口,伊斯威特上將這一回的野心真的值得欽佩:西恩˙潘 (Sean Penn) 的話還在我腦海中──美國好萊塢永遠只從參戰的美國人的觀點來拍片,一點都不願意從戰爭受害者的觀點講一個故事──日本人觀點的《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就將要和《硫磺島的英雄們》一起構成伊斯威特觀點的硫磺島戰役的歷史。

伊斯威特的大旗「反英雄主義」似乎也有點是以英雄主義的方式架起來的:針對 Doc 的塑造,雖然跟 Ira、Rene 相比之下他比較平板、不動人,但他好歹是影片片尾最後一位敘述者的父親,所以人在硫磺島的 Doc 就永遠都在救人、永遠沒有道德上的缺陷,簡直就是一位具備正當性的魅力的英雄。老年的 Doc 就是為溫情主義鋪路:透過他兒子 James Bradley 之口,Doc 又成為父子關係的英雄。前面沒有鋪陳,就這樣憑空掉下來一句「我愛你,把爸!」

Ira 堅稱真正的英雄是 Mike(由 Barry Pepper 飾),但縱使 Mike 的戲比 Hank 還多,但頗有些魅力的 Barry Pepper 還是有點太符合刻板印象──奮勇保護同袍的士官或中尉軍官,沒有被好好利用。

仍然有一幕是尷尬的缺點:當 Doc、Ira、Rene 被獻上甜點──淋上紅色草莓醬的硫磺島冰淇淋,在雙重意義上這都是媚俗的:虧美國大廚想得出這一道媚俗的甜點,以及算準觀眾、影評人將針對這一幕作出廉價評論的媚俗編劇技巧。從紅色草莓醬倒敘到硫磺島戰役,這已經是《驚聲尖笑五》的笑話之一。

《硫磺島的英雄們》比較不流俗的就是伊斯威特把「making」呈現出來,想必很刺激愛國主義強烈的美國觀眾。前幾個月,我們用《超人再起》救了一、兩條從摩天大廈墜下來的人命,告訴美國觀眾超人是後九一一的大英雄;現在《硫磺島的英雄們》卻告訴美國觀眾體育場跟媒體的場面調度僅僅是在塑造英雄(而非真正的英雄被表揚),更何況這一部片「說不定」是在影射仍未結束的伊拉克戰爭。

連鎖反應的聯想

喬˙羅森塔的照片意外地製造出三位「意外的英雄」(accidental heroes),筆者馬上聯想到某位大兵──她的故事還被拍成電視影片──珍妮佛˙林區 (Jennifer Lynch)。一位被解救出來的戰俘居然享有《兄弟扛起來的珍妮》(Jennie of Our Brothers) 般的英雄地位,可見美國的英雄主義陰魂不散。為「謊言」作宣傳,這正是這一次伊拉克戰爭莫名其妙開打的原因。持續該批判的是當今所有英雄主義的儀式:據說一旦有美國大兵從伊拉克回美國本土休假,在美國的機場就會被旅客圍住鼓掌歡呼「我們敬愛你!也歡迎你!」(←—請用唱的)「我們的英雄!」天知道這一位平凡的大兵有沒有用槍托痛歐伊拉克平民!

伊斯威特畢竟是位堅定的共和黨黨員,所以所有戰爭片的典故他全用上了:為打發時間打撲克牌,打撲克牌的同時秀出女朋友的照片,這個時候一封家書馬上到來,然後廣播傳出類似 Edith Piaf 的歌聲小夜曲。要溫情、要抒情,都要先同情阿兵哥他們的身份。但伊斯威特優異的導演生涯更證明他是不折不扣的人道主義者,特別是 Ira Hayes 這一角色他下了非常多的功夫(Adam Beach 的表現動人),沒有其他的軍人角色比他更悲劇。

解除戰爭片愈來愈講究聲光效果、殘忍畫面的魔咒,伊斯威特能夠把《硫磺島的英雄們》拍得中肯、寫實(雖然有幾幕又太戰爭式地寫實)。它告訴我們有一支廣告片要拍,召集一些臨時演員(似乎沒有加薪),然後這些臨時演員因為得到鎂光燈的青睞上升成為英雄。只是,當鎂光燈轉去尾隨其他人之後,英雄下降成為不須要分類的垃圾。待《來自硫磺島的信》上映後,恐怕有必要再重新檢視一遍《硫磺島的英雄們》,因為伊斯威特上將值得我們花時間等待。再注意:莫名其妙在壕洞消失的美國大兵(忘了叫什麼名字)有可能會在《來自硫磺島的信》演出來,並依此類推其它沒有說明清楚的場景。周星星評價:《硫磺島的英雄們》★★

尾註:(一)「宣傳片」德文是 Propaganda;法文是 propagande;英文是 propaganda;源自拉丁文 propaganda。(二)「making」應可譯為「幕後製作過程」。

導演:Clint EASTWOOD;編劇:William BROYLES JR. 跟 Paul HAGGIS,改編自 James BRADLEY 跟 Ron POWERS 的回憶記事;攝影:Tom STERN;配樂:Clint EASTWOOD;卡司:John “Doc” Bradley(Ryan Philippe)、Ira Hayes(Adam Beach)、Rene Gagnon(Jesse Bradford)、Mike(Barry Pepper)、Hank(Paul Walker);片長:2h12

橙色力量 發表於 2007-1-8 20:08:06

張望﹕硫磺島的「愛國真相」

作者為日本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戰場上有沒有英雄?士兵冒覑生命危險奔赴戰場,是否因為他們愛國?

奇連伊士活(相關新聞 - 網站)執導的二戰硫磺島戰役兩部曲《父輩們的星條旗》(Flags of Our Fathers)和《硫磺島的來信》(Letters from Iwo Jima)最近先後在美日兩國公映(港譯《戰火旗蹟》及《硫磺島戰書》),嘗試解答以上疑問。兩片分別從美日兩方視角講述硫磺島戰役,獲輿論一致好評。其中從日方視角拍攝的《硫磺島的來信》以全日語、全日本演員攝製,在日本引起很大反響。不少日本評論指出,這部美製日語片將有利美國民眾了解當年駐守硫磺島的日本軍隊,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和美軍作戰。

令美軍生畏的日本將領

《硫》片的其中一大焦點是防守硫磺島的小笠原兵團指揮官栗林忠道。此君為日本陸軍中的「知美派」,早年曾在加拿大和美國擔任駐外使館武官,親身見證了美國令人生畏的戰爭潛力,因此和海軍的山本五十六一樣,極力反對和美國開戰。但由於當時日本軍中「留德派」當道,再加上過分強調軍隊的「精神戰鬥力」,栗林的意見遭到壓制。

1945年2月,美軍動員3個海軍陸戰師共6萬餘人,在10萬優勢海空兵力掩護下攻打硫磺島,以圖利用該島建立直擊日本本土的B-29轟炸機基地。美軍原先計劃5天內拿下硫磺島,然而陸戰隊登陸後遭到頑強抵抗,花了整整36天才攻下全島,死傷高達2.8萬多人,是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場美軍死傷多於日軍的戰役(日方死傷2.1萬多人)。美軍傷亡巨大,原因在於守將栗林放棄了日本陸軍傳統的「灘頭迎擊」和「玉碎突擊」,而是把防禦陣地「後置化」和「地下化」,令日軍在美軍優勢海空炮火的壓制下仍能保存實力打持久戰。栗林的戰法令美軍將領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今天,不少美軍軍官仍認為栗林忠道是太平洋戰場上最難對付的日本將領。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栗林忠道是日本軍國主義的鷹犬,侵略者的幫兇,更何栗林參加過進攻香港的戰役,並曾在廣東駐守。從歷史上來看,栗林忠道本身並不反戰,他反對的是發動一場勞民傷財、沒有勝算的戰爭。《硫》片講他的故事,顯然有一定風險。

善惡在敵我雙方共存

然而,奇連伊士活並沒有把焦點停留在一般「戰爭正義與否」的問題上。他更關心的是,戰爭期間「國家」和「個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戰爭是「正義」還是「非正義」。戰爭,作為一個非常態的社會現象被置於攝影機之前。在為拍攝蒐集史料時,奇連伊士活發現栗林在轉防硫磺島後一直給兒女寫信,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一位父親對子女的關愛。栗林雖為軍人,亦是常人,《硫》片片名由此應運而生(港譯《硫磺島戰書》,顯然歪曲了原意)。

日本普通士兵在戰場上的形象也是多面的:有些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直到最後仍寧死不降,逼迫下屬一起「玉碎」(自爆手榴彈);但更大多數和常人一樣,掛念遠在本土的家人,盼望活覑回去和家人團聚。他們參戰,很多是因為家人仍需仰賴軍國維持生活,戰爭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僅此而已。

當人處於殺戮時,人性黑暗的一面蠢蠢欲動。「正義」,在戰場上也變得異常模糊。日軍無視敵我士兵的生命和人權,但美軍也有濫殺戰俘的行為。捍衛自由民主人權的軍隊在戰場上反而濫殺無辜,虐待戰俘,過去如是,現在亦然。戰場上的真相是,加害者和受害者在「正義」和「非正義」兩方共存。

「人」才是國家的主體

奇連伊士活的硫磺島戰役兩部曲所帶出的信息超越了國境,對中日兩國反思「愛國」都富有啟示意義。

日本近年也有不少電影回顧戰爭(如去年《男兒們的「大和號」》),但焦點往往集中在士兵民眾知何受苦受難,對軍國政府的戰爭責任及太平洋戰爭和日中戰爭之間的關聯卻避而不談。《硫》片上映後,日本部分評論藉機讚揚栗林忠道在艱苦逆境下精忠報國,是「日本的美學」,依然欠缺價值合理性層面的反省。

同樣,中國常常強調自身是戰爭中的受害國,但歷史原貌比教科書中簡單的二元對立要複雜得多。在當時普通老百姓眼中,日本和國民政府其實都是不同程度的加害者。抗戰時,國軍強拉壯丁,壓榨百姓,搜刮民財,令人民生活苦上加苦,有些地方甚至出現農民幫日軍偽軍打國軍的怪現象。以上歷史的側面,在愛國主義教育和一般的歷史教育中都被有意無意地省略了。

奇連伊士活的電影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他告訴我們,「人」才是國家的主體,民眾有權對愛國論述下的戰爭宣傳保持警覺,因為人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

http://hk.news.yahoo.com/070107/12/1zhq3.html

歐石南 發表於 2007-1-8 21:37:45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210:20 AM 發表

:icon125:....................《戰火扯旗》:icon032:


香港應該會當呢套係另外一套《拯救大兵瑞恩》:icon101::icon101::icon101:
外國人永遠無法明白星條旗對美國人既意義

歐石南 發表於 2007-1-8 21:41:08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0-1709:06 PM 發表
Clint Eastwood 導演, Steven Spielberg監製, 連續兩年奉獻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編劇Paul Haggis 新片s The Flag Of Our Fathers + Letters from Iwo Jim, 一雞兩味, 分別硫磺島戰役美方日方兩個角度的電影 Flag Of O ...
原來上左畫....:o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7-1-8 22:01:57

原帖由 歐石南 於 2007-1-809:41 PM 發表

原來上左畫....:o
未:icon101:
美國方星期四, 日本方未定:icon101:

歐石南 發表於 2007-1-8 22:03:59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1-810:01 PM 發表

未:icon101:
美國方星期四, 日本方未定:icon101:
Flags of Our Fathers喎:confused: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7-1-8 22:04:46

原帖由 歐石南 於 2007-1-810:03 PM 發表

Flags of Our Fathers喎:confused:
1.11喎:confused:

歐石南 發表於 2007-1-8 22:07:21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1-810:04 PM 發表

1.11喎:confused:
搵人睇先:icon036:

FlyingDonkey 發表於 2007-1-8 22:09:13

原帖由 歐石南 於 2007-1-810:07 PM 發表

搵人睇先:icon036:
睇都睇洛奇先:icon101::icon101::icon101:

橙色力量 發表於 2007-1-10 14:16:52

原帖由 歐石南 於 2007-1-809:37 PM 發表

外國人永遠無法明白星條旗對美國人既意義

......X國人永遠無法明白Y國旗對Y國人既意義......:o:icon101:

If the flag needs protection at all, it needs protection from members of Congress who value the symbol more than the freedoms that the flag represents.

-- Jerrold Nadler (D-N.Y.)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The Flag Of Our Fathers + Letters from Iwo J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