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3|回復: 3

寶島推理鎖匙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8-20 22:4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按︰仍然是《達文西密碼(相關新聞 - 網站)》,這本書除了令羅浮宮(相關新聞 - 網站)及玻璃金字塔遊人逼爆外,原來亦有份帶動近年台灣的推理書市場,再加上幾位推理死忠出版人灌溉不斷,令台灣推理小說出版從未斷絕,且聽閱讀大家楊照為各位娓娓道來。

推理小說在台灣,從來不曾熱門、流行過,因為台灣基本上缺乏讓推理小說能夠健康發展的社會基礎。推理未受重視,不算意外,真正意外的,反而是推理小說在台灣一脈香火,雖幾經波折,竟然一直延續下來,不曾斷絕。

從文化習慣上看,台灣嚴重缺乏打破砂鍋問到底,追求極限可能的心理力量﹔從教育體系上看,台灣的一般邏輯訓練在考試制度下近乎厥如,就連西方學術傳統中最講究邏輯分析能力的數學與物理學,在台灣都「橘越淮為枳」,變成用背公式、套公式來學習,那就更不必提其他學科中內含的邏輯推理意識受到如何踐踏了。

再換一個角度看,台灣人的正義觀念也沒什麼特別稱道的地方。對於罪與罰的思考、討論,怎樣的罪應該得到如何的罰,罪罰之間構成的關係,怎樣才合理才合乎正義,這類話題,都很難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裏。

與罪與罰關係最密切的,是法律是法哲學。然而在台灣,法律長久以來畸形發展,重技術輕原理,愈是「懂」法律的人,愈是對法律背後蘊含的正義因素,興趣缺缺。法律被化約為一套打官司、寫訴訟的技術,根本無關正義,更無關對罪與罰的理解。

這樣指摘,不是要「唱衰台灣」,而是必須具體地點出,推理小說存在的社會條件,在台灣多麼貧乏。

正義焦慮

寫推理、讀推理,當然是要「有理可推」,也就是認真計較邏輯合理性,深深相信事物內在有其不可變易不可欺瞞的內在因果條理。一時的欺詐,畢竟還是逃不過最嚴格的邏輯檢驗,因而才能得到揭剝表面、顯露內在事實的高度樂趣。

邏輯有賴於感官資料的輔助,才能找出欺瞞迷霧中的詐術。感官資料就是不厭其精不厭其詳的觀察體會。推理小說在某個意義上,必定要是「感官小說」,依賴於既感官(最常是視覺)的極端尖銳挖掘。謎團與真相也就是兩套感官建構的競爭,假造的感官印象與真實的感官視覺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拿掉了比常人細膩敏銳千倍的,觀察微物細節的能力的話,那麼福爾摩斯絕大部分的神奇推理,都將成為不可能。

要讓推理小說不只「有理可推」,還能在社會上引起迴盪,就要有另外一層關連,那就是推理小說虛構的騙局,不管是詐財、騙婚、誘拐或掩飾謀殺犯行,要能夠聯繫上那個閱讀社會的某種「正義焦慮」,也就是說小說替社會大眾遂行了他們渴求,卻無法在現實中實現的正義渴求,提示了一條解決社會普遍不義狀態的出路。

擁有推理小說寫作與閱讀傳統的社會,幾乎毫無例外,都是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上才得以長出推理花朵的。

台灣社會沒有養活推理寫作與閱讀的餘裕,然而過去一、二十年,出版上推理小說卻從不曾缺席過。這中間沒什麼必然,卻多得是意外的偶然。

偶然有幾位熱愛推理的讀者,取得了足夠的出版資源,以他們個人的願力,為推理服務,以傳道士的精神,幾乎像印善書般,不計市場盈虧,印製發行推理小說。

一個偶然的關鍵人物是林白出版社的林佛兒。他的興趣焦點集中在日本推理小說,找了一群日文譯手,大量介紹日本推理小說進到台灣,堪稱日本推理小說的先鋒。

林佛兒不只出書,還有餘力辦數十年如一日的《推理月刊》。再有餘力時,他還鼓吹本土推理創作,自己也投筆加入行列,更辦過文學獎來努力挖掘人才。

林佛兒怎麼會有如許「餘力」﹖顯然不是靠推理賺來的出版利益,而是因為他另外經營的羅曼史小說品牌,一度和希代並稱「出租書店二大」,在這上面獲得了足夠的財務支援,才能有效支助推理出版。

也因此,當林佛兒的羅曼史小說事業迭遭變化打擊時,連帶受難的,就是台灣推理小說出版了。林白在此領域沉寂的那幾年,日本推理小說在台灣的能見度也跌到谷底。

另外還有一位不能不提的推理關鍵人物是詹宏志。當年他離開遠流,暫時失業,回歸編輯本位,同時幫皇冠編了一套在台灣比推理小說更冷門的「間諜小說名著選」,還幫遠流籌畫編選了「謀殺專門店」。

「謀殺專門店」大有助於開拓台灣推理出版的眼界。詹宏志將注意焦點完全放在英美及西歐國家,而且還近乎傲慢地在「謀殺專門店」總序中,將過去台灣譯介過的日本推理小說一筆抹煞,宣稱以歐美標準來看,日本推理小說家當中,可以與歐美探偵小說等量齊觀的,除土屋隆夫一人之外,就找不到其他的了﹗

「謀殺專門店」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那就是詹宏志想辦法搬來美國式的「書迷俱樂部」形式,意圖鞏固推理小說讀者基礎,進而試圖讓「謀殺」與謀殺推理進一步大眾化。

不過事實證明,即便聰明巧思如詹宏志,也無法突破推理小說在台灣落入的泥沼困境,「謀殺專門店」必定會在出版史上計下一筆,然而其能影響的讀者,卻相對有限。

「臉譜」獨撐時代結束

詹宏志後來打造起「城邦王國」,城邦旗下就出現了一家以出推理書為主的專業出版社——臉譜。臉譜的精神核心,與其說是詹宏志,毋寧更該是唐諾(謝材俊)。唐諾主編下的臉譜,走出了兩條別具特色的路——第一是大量持續系列出版固定作家作品﹔第二是大部分臉譜出的推理小說,都附有唐諾的長文導讀,文中旁徵博引,一方面給予閱讀推理小說各種「合法化」理由,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多閱讀推理可能的多元樂趣。

就靠這麼幾人,加上皇冠、志文、希代等其他出版社短暫「插花」,二十數年來竟然也能維持住推理小說出版的榮景,這不叫奇蹟叫什麼﹖

簡短回顧過去,我們才能比較準確地衡量,2005年推理、間諜書籍市場變化所彰示的特色。

從出版量、銷售量看,2005年的推理間諜書籍,當然是明顯成長的。不過比出版量、銷售量的成長更具分量的,應該是投入這個領域的出版社快速增加。

臉譜一家獨撐場面的時代倏忽結束了,連城邦集團內部,卻昂然躍出野心勃勃的商周,大張旗鼓搶進推理市場。商周兩年內連推好幾個日本推理小說系列,其中大師系列還不惜成本,找了詹宏志出馬到日本親訪土屋隆夫,過程並拍成紀錄影片,形成出版話題。並且在宮部美幸等作家作品的爭取上和臉譜互架拐子、短兵相接。

郭重興主持的共和國集團,也兵分兩路投入戰場。最特別、最大手筆的,是郭重興不惜血本,一口氣買下英國「間諜小說之王」勒卡雷19本小說版權,陸續譯印推出。

間諜小說和推理小說有一個相通之處,都牽涉詐術與詐術的揭穿。不過間諜小說往往是欺瞞對欺瞞,不同欺瞞之間的循環追逐,而不是探偵般的模式——一個真相追求者試圖打敗詐術經營者。

間諜小說因而比推理小說更接近人性中的普遍黑暗。這種西方神學思想底的「幽黯意識」,在台灣也沒有什麼根基,再加上孕育間諜最重要的力量──冷戰美蘇對壘,台灣幾乎沒有什麼第一線的感受,間諜小說要在台灣找到眾多知音,絕非易事。

勒卡雷作品在郭重興大力提倡下,在台灣打開了知名度,不過論到市場的回饋,還是讓人要繼續為郭重興的眼光與勇氣,捏一把冷汗的。

共和國集團另外也長期出版老牌比利時作家西默農的法文推理小說,構成另外一個重點。

還有小知堂及皇冠,這兩年在推理小說上也頗有表現。小知堂搶的是傳統日本推理市場,定位比商周更為煽情、大眾些。皇冠則另闢蹊徑,和臉譜一起朝過去台灣較少接觸的西歐、北歐非英語系當代作品開發、引介。

成也《達文西》 敗也《達文西》

當然,也不能不提出版了《達文西密碼》的時報出版。從出版書種上看,時報在這個領域絕非「大戶」﹔然而若是用銷售總冊收與總金額來算,時報卻穩居龍頭地位,理由無他,因為時報掌握了丹‧布朗的熱銷作品。

事實上,這兩年推理作品特殊的出版暢旺現象,有一部分是《達文西密碼》所帶動的。一方面,讀了《達文西密碼》的讀者,體會到從前沒接觸過的推理閱讀樂趣,很可能欲罷不能,興味盎然地想找別的推理作品讀讀,這就創造了新的市場機會。另一方面,眼看《達文西密碼》這樣一本推理作品竟然能大賣幾十萬本,也讓出版社眼紅,願意多找幾本推理小說來,既湊熱鬧也賭運氣。一推一拉,推理小說在台灣獲得前所未有的青睞。

然而,也正因為這股熱潮是由《達文西密碼》帶起,兩年過去了,丹‧布朗和《達文西密碼》卻依然一枝獨秀,沒有明顯將銷售能量轉移成推理小說整體面的累積,也就讓我們對未來推理小說的前景,不敢太樂觀。

比起3、5年前,目前推理小說的讀者當然有顯著增加,出版社與書店的策略經營下,讀者遇到推理小說的機率,也比以前要高得多,然而帶動這波熱潮的本體《達文西密碼》,實際上是一種「懶人推理」的形式。表面上一直有謎團,一路一直在解謎,卻只是書中角色的事,讀者只是跟他們東跑西跑,很少有自己靜下來動腦筋思考推理的機會。這樣的作品帶動出的閱讀趣味,恐怕不足以挑戰眾多更嚴謹更嚴肅的推理作品。

再加上對推理小說不利的社會條件,在台灣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這又使得推理要生根,大有阻力。一年中出那麼多推理小說,可有一本台灣本土寫作、和台灣社會產生深刻互動的嗎﹖推理應該讓人動腦筋,應該要讓人思考社會正義的問題,既不刺激思考也不碰觸正義意識,這樣的推理潮流,能走多遠﹖

文/楊照

http://hk.news.yahoo.com/060819/12/1rmmp.html
發表於 2006-8-23 14:59:40 | 顯示全部樓層
"正義焦慮"is not always necessary,
"有理可推: neither.
"正義焦慮"is more suitable for crime story(or 社會推理小說)

the core of the detective should be the tricks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8-25 15: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洛奇 於 2006-8-23  02:59 PM 發表
"正義焦慮"is not always necessary,
"有理可推: neither.
"正義焦慮"is more suitable for crime story(or 社會推理小說)

the core of the detective should be the tricks


所以咪要分本格同社會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9-30 00:46:00 | 顯示全部樓層
今日睇完一本寶島推理小說-林斯諺"尼羅河魅影之謎"
搞到我要出POST讚佢

我覺得佢比名氣俾佢大的既晴還要好

[ 本帖最後由 洛奇 於 2006-9-30  12:48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HKCM

GMT+8, 2025-5-21 13:16 , Processed in 0.0246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