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wn_Johnson
http://www.shawnjohnson.net/
http://www.aqweek.cn/johnson-and-qiaoliang.html
肖恩和她的中國教練
來自 阿Q週刊feedsky ahq 著
體壇網通訊員李敏報導 今年春天,肖恩·約翰遜在家鄉愛荷華州的西德梅因去往超市的路上,遇見了一個「熟悉的人」——在走廊的轉角有一個可口可樂的廣告牌,上面是真人大小、栩栩如生的紙板「約翰遜」。
有那麼幾秒鐘,她在那裡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一等到反應過來,約翰遜就迅速的「撤退」了。
在陪伴女兒參加6月份的全美奧運選拔賽時,約翰遜的母親特裡是這麼說的:「她當時就想,『哦,我的天哪,我可不想有誰發現我站在那裡盯著自己的廣告牌看……』」接下去特裡又說道:「不論她有多麼出名,引起多麼大的關注,其實,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女孩罷了,她也和其他人一樣,隨時會有不安全感。」
肖恩·約翰遜,16歲的全能世界冠軍,肩上背負的是眾人熱切的期望。北京奧運會上,她無疑是女子全能金牌的大熱門,而屆時東道主中國的體操選手們也將竭盡全力希望能在自己的領土上擊敗她。
與其他選手不同,約翰遜身上還有一份特殊的壓力——長期以來一直擔任她教練的喬良正是80年代前期中國體操明星。北京奧運會,是對他們師徒倆職業生涯的一個共同考驗,也是至關重要的考驗。喬良將要回歸故土,回到自己獲得最初的成功的地方,同時還要帶著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體操天才,她正值大好年華,已經有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在手。
在家鄉,約翰遜已經是人人知曉的世界冠軍了。小姑娘那4尺9吋,90磅重的身體已經被鑄成銅像,在愛荷華榮耀大廳裡作展示。6月,在那裡舉行了一個肖恩·約翰遜展覽會。8月份,在愛荷華州博覽會上,她的「相似物」——「黃油約翰遜」(雕像是用黃油做成的,除了材質比較特殊外,雕像製作的和一般雕像同樣精細)將與著名的「黃油奶牛」(90年代初就一直深受旅遊觀光客的歡迎)一同站在聚光燈下,驕傲的接受人們的注視。
她的頭像出現在遍及全國的可口可樂汽水罐上,出現在麥當勞的紙產品上,不僅如此,因為當地的汽車代理商的慷慨,她的坐騎還是一輛紅色的陸虎。據市場專家估計,約翰遜在奧運會之後的廣告合約可以達到100萬美元甚至更多,具體如何就要看她在奧運會上的表現而定了。
暫時撇開約翰遜的種種商業價值吧,她只希望自己能夠繼1984年的瑪利·洛·瑞騰和2004年的卡莉·帕特森之後,成為第三個贏得奧運女子全能金牌的美國選手。
擺在面前的壓力自然巨大,但約翰遜認為並不會影響到她。「我現在不覺得自己是個明星,我從來也沒覺得自己是明星過。在我心裡,總覺得自己還是很年輕、很稚嫩,所以我總是會尋找一些偶像來向他們看齊,我想這樣會更好的激勵自己。」
她的父母親,特裡和道格-約翰遜可從來沒有成為過體操運動員。她的父親曾經參加過高中的體育活動,僅此而已。
肖恩是他們倆唯一的孩子。肖恩才3歲的時候,他們就讓她參加體操訓練,讓體操來消耗小孩子身上多餘的能量。特裡和道格夫婦倆從來沒有施加過壓力給小小的肖恩。他們也沒有這個必要。
當小肖恩6歲的時候,他們倆給予了喬良教練全部的信任和絕對的支持。他們對教練的唯一要求就是肖恩需要過正常的生活,其中就包括就讀全日制的公立學校。他們不想讓女兒將時間全部獻給了體操,而放棄了自己的童年。
這也正是喬良想要聽到的。
40歲的喬良,就是在中國的體育培養體系裡成長起來的。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教練選中,作為未來的體操冠軍來培養。在10歲的時候,他就離家來到了體操學校。之後,除了全能項目和鞍馬外(最好成績是第二名),他幾乎得到了中國國家比賽的所有冠軍。雖然他從來都沒有參加過奧運會,但在12年的國家隊生涯裡,他一共贏得了30多枚國際賽事的獎牌。
同樣都是孩子,他與約翰遜的生活卻有著天差地別。
回顧歷史,喬良說道:「老實說,我不認為有誰能看到一個6歲的孩子,就可以對著他承諾說,你很棒,你將成為一個世界冠軍,你將成為一個奧運選手。如果真有人這麼說,那絕對是在撒謊。每個人都應當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在你面前,只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而已,你需要對他的人生負責。」
一個新的起點
1991年,喬良搬到了愛荷華州,在愛荷華大學學習英語的同時,還幫助訓練體操隊。
那年他才23歲。做了多年職業運動員的他,已經習慣了享受名望和舒適,忽然之間,他就變成了一個可憐的大學生,甚至連英語都說不好。而且他居然可以不用在一天裡花去8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在體育館了。這一點上的改變讓他過了好久才適應過來。
「體操在中國可是一件大事,就像這裡的橄欖球、籃球一樣。只要你是一個職業運動員,你就不必擔心除了訓練、比賽、成績之外的任何事情。來到這裡後,我發現居然得自己做飯——那可算得上是我人生中最巨大的挑戰之一了。什麼?我居然要自己做飯?我之前還從來沒有自己做過飯呢!」他笑著說。
喬良在大學裡待了7年的時間,然後就開了一家自己的體育館。他和他的妻子,莊立文(喬良在北京市隊裡時的隊友)想要培養年輕的體操運動員。
兩個月之後,在他們的體育館裡,走進了一個精力十足的小孩——肖恩-約翰遜,她就住在附近。回憶起當時約翰遜的樣子,喬良是這麼形容的「牙齒都沒有長全」「就像剛剛才不用尿布的小寶寶」。像她這樣年齡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在第一天來這裡的時候顯得非常害羞,但當時約翰遜可是一點都不見外,一下子就跳到了高低槓上,感覺「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之後他們就開始著手訓練起約翰遜來。在真實的人生和體操之間,作到了很好的平衡。喬良負責主要的訓練工作,而36歲的莊立文則負責指導約翰遜的平衡木和自由體操。
喬良說:「我從來都沒有告訴過她的父母說,她會成為一個世界冠軍。我從來就沒有向他們承諾過任何東西。我只是說,他們的女兒有著非常出色的潛力,她有機會取得很棒的成績。」
其他的優秀體操選手——尤其是在中國——經常在一週時間裡要訓練上40多個小時,而約翰遜現在大概每週訓練26個小時(工作日的時候每天4小時,週六的時候會有6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安排,都和典型的高中學生的日程表基本一樣。
在河谷中學就讀的第二年,約翰遜取得了全A的優異成績,她會研讀海明威和福克納,會解剖一隻母牛的眼球,還會穿著一身閃耀的黃裙,同41位她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參加舞會。
約翰遜說:「體操之外的生活讓我成熟冷靜,腳踏實地,我喜歡這種真實而又平凡的感覺。」
她也清楚的知道,其實喬良本可以在訓練時對她態度再嚴厲些,要求更嚴苛些的。但恰恰相反,他和妻子一同讓體操訓練變成了充滿趣味的活動。約翰遜對此充滿感激。
即使比賽進行到了最最緊張的時刻,喬良也會在體操場上露出微笑。
為了表示對教練的感謝,約翰遜已經將他們倆的中文名字寫在了她參賽服的袖子上。在11歲的時候,當她贏得了青少年奧林匹克國家錦標賽的冠軍時,她將自己的獎牌送給了莊立文。在這些年裡,約翰遜也接觸了一些中國文化,會說一些中國話,比如說從1數到10,比如說「還行」(這是她在體育館裡經常聽到的形容詞)。
北京奧運會已經越來越近。雖然喬良和莊立文夫婦倆已經身為美國公民了,但約翰遜還是能夠明白這屆奧運會對於他們比什麼都重要。她想要將一枚奧運金牌作為禮物送給他們,作為他們一直以來對她的付出的感謝。
約翰遜說:「他們馬上就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回到自己的家鄉。我想用我的成功,來證明給所有人看,他們仍然是成功的,仍然是離開之前那個傳奇人物。他們這麼多年的努力才讓我走到今天。我想要讓他們為我感到自豪。」
當喬良聽到這句話時,他的眼睛模糊了。很久很久之前,他就知道,約翰遜已經足夠優秀,足夠讓他自豪了。
在2005年時,他勇敢的寄出了一份當時年僅13歲的約翰遜的訓練錄像帶給美國女子國家隊的領隊馬薩-卡羅利,他向卡羅利建議,憑約翰遜的實力應該進入美國隊。卡羅利說自己在收到這份包裹後,當時閃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哇,看來這個教練可真是自信滿滿啊!」
於是她看見了那盤錄像帶,看見了約翰遜身上閃耀著的才華。
正是因為那盤錄像帶,卡羅利才會邀請約翰遜來到國家隊的訓練中心。
從那之後,約翰遜就成為了美國第四個在全能賽事中獲得世界冠軍的女子選手,在她之前獲此殊榮的是金-茲梅斯卡爾 (1991), 夏倫-米勒 (1993-94) 和 切爾茜-梅美爾 (2005)。去年,約翰遜還贏得了自由體操項目的世界冠軍。
高難度動作
自從去年她開始征戰高級別的賽事以來,約翰遜只失手過一次全能比賽,就是今年的泰森美洲盃上輸給了她的隊友娜斯蒂亞-柳金。因為在該項比賽中約翰遜首次嘗試了一種新的動作:踺子後手翻轉體兩週半屈體,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
那時的她沒有做好動作的把握,現在她已經能應付自如了。放眼世界,也只有約翰遜和少數幾個體操選手敢於嘗試那樣的動作,例如巴西的巴博薩和中國的程菲。
前輩瑞騰希望約翰遜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就。她認為,那些高難度的動作,還有她可愛的臉蛋,燦爛的微笑,已經讓約翰遜成為了奧運會的標誌人物。
「當我已經80歲的時候,在街上走路,人們看見我還會叫一聲我美國甜心,這感覺太奇怪了。」瑞騰笑著說。「我想我們的確需要一個新的美國甜心了。」
低調的帕特森認為約翰遜的實力的確很強,但同時她也忠告約翰遜,除了比賽本身的難度之外,還要學會應對其他方面的壓力。「想要排除所有讓你分心的事物是很不容易的。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人人都稱你為下一個瑪利-洛-瑞騰的時候,你就要學會無視這一切。」
約翰遜也會有擔憂的時候。曾經有兩次,她告訴自己的父母想要放棄體操,因為害怕自己的表現無法達到人們的期望值——一次是在她年紀還非常小的時候,之後一次是在2005年,她入選青少年國家隊的時候。
她的父母只是告訴他,把問題留到第二天再來解決。於是每一次醒來,約翰遜都改變了她的主意。
母親特裡說:「這樣的困惑總是發生在轉折的時刻。她只是對我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勝任。』」
肖恩-約翰遜說她經常會通過寫一些詩歌,畫一些畫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去年冬天,她作了一首詩,名叫《冠軍》。詩的開篇是這樣的:
失利總讓你疼痛讓你失落
但你仍會堅強的再次拚搏
多少次你默默的哭泣難過
但什麼都無法阻止你對勝利的執著
整首詩被她繪在床頭板上,好讓自己可以天天看見。
約翰遜說,她將詩句當作一種「抒發內心排解煩惱」的手段。「也許我有時會有一些些的保守,也許有時我想隱瞞自己的感受,擔心有人會發現我的秘密。」
每一天,當她在空中翻滾、飛躍時,她的名氣也在不停的增長著。
7月14日,在德梅因市區,一個由1500人組成的強大陣容歡送走他們的英雄約翰遜和她的同伴洛洛-瓊斯(她將參加奧運會的女子100米欄比賽)。最近,當地超市的那個紙板「約翰遜」神奇的消失了。
商店的經理說,一定是哪個過分狂熱的粉絲偷了它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