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Wired》和《壹週刊》及其模仿者,是因為安達信把他於○四年所撰寫長文〈長尾巴〉(〈The Long Tail〉,仍可於wired-com/wired/archive免費下載)衍化為同名書(加上副題「何以未來生意賣少成多」)於七月出版(Hyperion)並馬上登上《紐時》及《華日》的暢銷書榜。〈長尾巴〉並非「最佳譯名」,唯其意實與熊彼德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及的「叢生的創新」(Clustering of Innovation)相似,熊彼德論證企業家成功創業後,跟風者群起,經濟於是活力十足,繁榮由是而生。《壹週刊》與模仿者的情況相近。模仿者稍欠創意,然而,只要能滿足部分消費者需求,亦即找到現在商界中人掛在口邊的Niche,一樣有生存空間。剛剛看到一個現成例子,「冬甩」(doughnut)本是「純甜品」,但商人看到口味不同的市場,於是推出「款式多不勝數,少說也有三十種,朱古力、士多啤梨……,每一種口味都是一種誘因」(八月五日本報「理性消費版」彭敏惠的〈飄來似水流年之香〉),這「三十種冬甩」,便是「原味冬甩」的「長尾巴」!不難想像,多元化的「冬甩」吸引了更多的顧客。
「冬甩」屬舊經濟,《長尾巴》寫的是新經濟,對於「舊經濟人」如筆者,真是大開眼界。事實顯示提供給消費者的無限選擇會創造無限需求—這裏筆者想起「供應創造需求」的「賽伊定律」(Say's Law: 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舊經濟和新經濟在形式上差異甚大,但經濟學原理可說是一以貫之。安達信的書並無提及熊彼德(一八八三—一九五○)及賽伊(一七六七—一八三二年),他顯然是典型的「新經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