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FlyingDonkey

第七十九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6-11-9 17:14:40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blog.sina.com.cn/u/5748fb3f0100069t

《黑皮書》(Black Book)



范霍文作為知名個性派,與去年《暴力史》的柯南伯格的位置相仿



出品:荷蘭

導演:保羅·范霍文

劇本:保羅·范霍文、傑拉德·索特曼

主演:克麗斯·凡·霍頓、哈莉納·賴瓊

發行:索尼經典

簡介:

故事以二戰末期的荷蘭為舞台,因叛徒出賣而導致全家遇害的猶太裔德國少女,發毒誓要為不幸慘死的親人報仇雪恨。這樣一個復仇題材的驚悚片,由一部《本能》讓莎姨活到現在的「不良導演」保羅·范霍文掌勺,爭議度和話題性當然100%。影片參賽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雖顆粒無收,但並不意味著競爭力低下。評委在影展結束後表示,《黑皮書》在最佳導演、女主角兩項大獎上均有很強的競爭力,無奈生不逢時,面對德高望重的雷乃和米倫,只能望塵興嘆。



其實,自不過不失的商業片《透明人》以來,蟄伏六載的范霍文,攜老搭檔傑拉德·索特曼(《納粹軍旗下》)重出江湖,本身便是一條震動影壇的猛料。想必是大洋彼岸系統化的運營機制,嚴重束縛這位「以表現人性惡著稱」的個性派電影人。因此,在好萊塢嚴重水土不服後,返回故鄉以母語攝製的《黑皮書》,多少有些「歸復原點」的意味。



預告片顯示,范霍文的獨家風格鋪天蓋地。「黑暗狂野的氣質+殘酷的殺戮鏡頭+過激的性描寫」等刺激性內容,也許容易誘發免疫亢奮的學院會員的各種過敏症候。但是請不要忘記,本片是「二戰背景下,掙扎求生的猶太人的故事」,See!強大實力一目瞭然。不僅如此,七次提名四次得獎的荷蘭,堪稱最受最佳外語片獎寵幸的國家(對比一下,德國十三次提名兩中……)。另外,鑑於《鮑比》將為莎朗·斯通迎來久違的奧斯卡提名,她與范霍文這對「本能組合」若在頒獎典禮上聚首,亦屬不可多得的八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9 17:15: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9  05:14 PM 發表
http://blog.sina.com.cn/u/5748fb3f0100069t

《黑皮書》(Black Book)

出品:荷蘭

導演:保羅·范霍文

荷蘭代表, <本能>, <星河戰隊>導演保羅韋浩雲回歸歐洲新片, <Black Book>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9  05:26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9 17:17:17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blog.sina.com.cn/u/5748fb3f0100069u

El Laberinto del Fauno

拉丁版《艾莉斯夢遊仙境》

出品:墨西哥
導演:吉列莫·德·托羅
劇本:吉列莫·德·托羅
主演:伊凡娜·巴克洛、道格·瓊斯、瑪麗貝爾·維爾杜
發行:電影之家

簡介:

比驚悚系統的《黑皮書》更不靠譜的恐怖類型,導演是墨西哥出口好萊塢的「迷幻派」——《刀鋒戰士2》和《地獄男孩》的吉列莫·德·托羅。標題中的「潘神」,即經常客串各路網遊的「羊頭怪」。這位希臘神話中的農牧之神,管轄範圍本是牧人、獵人、農民,卻帶著迷宮出現在小女孩奧菲莉婭宅第附近的古樹里。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隱喻,奧菲莉婭的父親具備牧人(管理層)與獵人(刑法者)的身份,卻是隸屬於弗朗哥獨裁政權的法西斯軍官,終日追查、搜捕反抗組織和左派人士,以絞刑、閹刑等殘暴手段無情鎮壓。時值1944年,在戰爭威脅的陰雲下、冷漠死寂的環境里,被劊子手父親和衛道士母親徹底遺忘的孤立無援的童心,為逃避現實的無助,唯有進入想像中的魔幻世界。



早在五年前的《鬼童院》里便將幽閉空間的鬼故事講得出神入化的德·托羅導演,絕對是性情中人。為鍾愛的《地獄男孩》毅然拒絕《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勇氣(結果讓接手的阿方索·卡隆拍成那副醜相……),真不是三言兩語能贊完的。憑藉獨到的文藝氣質與頂級的懸念製造力,把續集《刀鋒戰士2》拍得比第一部還經典,也是有目共睹。因此,在戛納和多倫多引發影評人狂熱的《潘神的迷宮》,極有可能粉碎「恐怖片歧視」——何況電影之家打出「以純潔而另類的角度審視二戰」的宣傳標語,超必殺。


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4467022
《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

葛雷摩˙戴˙托羅 (Guillermo del Toro) 的《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 ──之前譯為《猛獸迷宮》──真的是超棒的影片。我認為如果片商只買《羊男的迷宮》進來卻不順便買《惡魔的脊椎骨》(El Espinazo del diablo) 發 DVD,那就沒辦法完全搞懂戴˙托羅他對西班牙內戰的著迷。

戴˙托羅他說,《羊男的迷宮》已在他心中盤桓二十年;如果當他還是菜鳥導演的時候就能夠募得足夠的資金,《羊男的迷宮》應該就會是他執導的第一部片。周星星我認為幸好不是如此,因為今天的數位科技比當時更加夠力,所以我們才能夠有今天如此驚人的《羊男的迷宮》。運用很多特效的《羊男的迷宮》讓周星星我想起彼德˙傑克森 (Peter Jackson) 這位也超級會用特效的導演,但會有這個聯想最主要是因為戴˙托羅的身材、臉型都很像彼德˙傑克森。其實呢,法國影評界已經把戴˙托羅比喻成墨西哥的提姆˙波頓 (Tim Burton),我認為非常地貼切;但我想再更進一步:戴˙托羅其實是非英語世界的提姆˙波頓。玩奇幻 (le fantastique),戴˙托羅已經是頂尖的一員。

一九三六年,法蘭西斯柯˙佛朗哥 (Francisco Franco) 將軍發動叛亂,形成三年的內戰。《惡魔的脊椎骨》的故事從一九三九年講起,正好是內戰末期。一開始我們看到的地景其實比較接近北美洲墨西哥,因為一片廣褒的黃土讓人聯想成是沙漠;整個故事將圍繞在一個天主教的孤兒院裡面。幽靈、鬼魂的鬼故事讓孤兒院裡面的人人人人心惶惶,漸漸地奇幻的元素,以及奇幻的影像將主宰整部影片的調性。攝影,根本不用再說了。除了兩部美國片《秘密客》(Mimic)、《刀鋒戰士二》(Blade II) 外,戴˙托羅一向啟用他的墨西哥同胞葛雷摩˙納瓦羅 (Guillermo Navarro) 擔任攝影指導。《惡魔的脊椎骨》特殊的暖色調非常吸引人(下圖)。

《羊男的迷宮》則是把時代定在一九四四年,地景跟《惡魔的脊椎骨》差了十萬八千里(不僅僅是隱喻):這一回我們跑到山中,甚至是森林裡面。為了迷宮等等場景,我們更加強冷色調;但其它地方還是太誇張的暖色調。須知:《羊男的迷宮》現在的劇本已經跟二十年前戴˙托羅設想的《羊男的迷宮》已有很多的修正。一位年輕的小女孩 Ofelia(由 Ivana Baquero 飾)跟著母親 Carmen(由 Ariadna Gil 飾)跑去山中一營區投靠佛朗哥派的指揮官 Vidal(由 Sergi L&#243;pez 飾)上尉的故事。Carmen 再嫁 Vidal 上尉並已懷有 Vidal 上尉之子的身孕,所以對 Ofelia 來說 Vidal 上尉是她的繼父。

Ofelia 被一隻昆蟲/精靈指引,走進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迷宮中,結果遇見一位奇獸:半人半羊的詭異生物,他自稱是牧神 (Fauno)。牧神丟給她三件必做之事,因為她真實的身份其實是一位公主,而公主有義務要完成那三件事。

《羊男的迷宮》比《惡魔的脊椎骨》更加融合奇幻跟史實,周星星我甚至要說戴˙ 托羅其實是拍了一部成人童話。詭異的時候很詭異,暴力的時候很暴力(應該會被列為限制級),但很突然在結尾的時候又童話般地催淚,心腸要很鐵才可能不濕眼眶。戴˙托羅真的拍出一部傑作;就算今年坎城拿不下一座金棕櫚獎,但(應該)絕對有權踢掉《火線交錯》的最佳導演獎。詳細影評,將等這部片正式上院線後再發表出來──因此可能是一年後的事。金馬影展某一下午場,甚至是晚上十一點半那一場,絕對要搶下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9 17: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9  05:17 PM 發表
http://blog.sina.com.cn/u/5748fb3f0100069u

El Laberinto del Fauno

拉丁版《艾莉斯夢遊仙境》

出品:墨西哥
導演:吉列莫·德·托羅
劇本:吉列莫·德·托羅
主演:伊凡娜·巴克洛、道格·瓊斯、 ...

墨西哥代表 - El Laberinto del Fauno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0 08: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丹麥代表 - Efter Brylluppet

出品:丹麥

導演:蘇珊娜·比埃爾

劇本:安德斯·托馬斯·詹森、蘇珊娜·比埃爾

主演:邁茲·米克爾森、拉爾夫·拉斯卡爾德

發行:IFC

簡介:

善良的男主人公畢生致力於幫助流浪的兒童難民,因此告別祖國隻身遠赴印度,並在當地管理一所孤兒院。無奈禍從天降,當寄託著全部情感與希望的孤兒院面臨關閉的威脅時,他只能被迫接受一份挑戰道德倫理的協議。答應資助400萬美元的奸商當然不會平白無故大發慈悲,為滿足其開出的條件,主人公必須返回丹麥參加對方千金的婚禮,而後完成那項不可告人的任務……。



《窗外有情天》、《血海兄弟》連續兩部作品均被媒體追捧的女流導演蘇珊娜·比埃爾,不僅很早便獲丹麥電影藝術學院獎的肯定,更是公認21世紀將「Dogme95」觀念發揮到極致的稀代人才。新作《婚禮之後》在大洋西岸的多倫多備受矚目的同時,在東岸的歐洲電影獎亦助比埃爾順利入圍最佳導演的提名名單,可見,近年來狀態奇佳的天才依舊保持著高水準——結合丹麥是兩次斬獲最佳外語片的北歐重鎮,本片的競爭力委實不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0 15:53:50 | 顯示全部樓層
奧斯卡能否再添新貴?五匹「黑馬」欲一鳴驚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15:02 新浪娛樂
       
http://ent.sina.com.cn/m/f/2006-11-10/15021322150.html

奧斯卡能否再添新貴?五匹「黑馬」欲一鳴驚人

朱迪·丹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娛樂圖片

  新浪娛樂訊 據《洛杉磯時報》9日報導,作為世界影壇的一項最高榮譽,奧斯卡自有它的獨到之處——它雖沒有會員卡,但卻有小金人;雖沒有俱樂部會所,但卻有召開「年度會議」的柯達劇場。奧斯卡爭奪戰提前到來,大導演、大明星們拉開了架式,連一些默默無聞的人物也在積蓄力量,準備在「奧斯卡之夜」突然引爆。

  奧斯卡再添新貴?

  奧斯卡評委似乎總是對一些特定的演員青睞有加,這已不再是什麼秘密;朱迪·丹奇、凱特·溫斯萊特、傑克·尼科爾森等人的再次提名便可見其中端倪。但所有這些事情都在發生著改變,其速度就像是在奧斯卡身上安裝了一條寬帶,使得任何問鼎的機會都如同潮水般起起落落,充滿了太多未知的因素。

  小金人之爭雖一度與「貪婪」二字聯繫在一起,但現在也正經歷著一場合理的轉變,很多問號也就因此產生:埃米里奧·埃絲泰威茲(Emilio Estevez)能否獲得最佳導演獎?薩沙·伯龍·科恩(Sacha Baron Cohen)能否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夢幻女孩》(Dreamgirls)女配角詹妮弗·哈德森能否單憑簡短的走秀一路領跑?把賭注押在眾多類似傑西卡 ·貝爾(Jessica Biel)的演員身上,聽起來是一次不大不小風險,但卻不能不說幾富想像力。

  距離1月的「提名日」尚有一段時日,一切還處在未定之中,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性很大。事實上,目前的形勢也已向這方面發展。一度被假定為緊鎖的大門因為路旁不太可能的競爭者的出現而變的不那麼神秘。如果繼續這種情況,本年度的小金人之爭必將是最危險、最刺激的一次,也許有人會產生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不呢?
奧斯卡能否再添新貴?五匹「黑馬」欲一鳴驚人
格斯林

  格斯林勇往直前

  萊恩·格斯林(Ryan Gosling)在《半個納爾遜》中的表現是經得起奧斯卡評委們討論的,如果最終拿下影帝桂冠,相信很多人也不會有什麼疑義。然而,格斯林卻未能躋身奧斯卡眾多大名單的前甲之列。換句話說,他可能是一個更為出色的演員、一個能夠擔當重任的演員、一個符合好萊塢要求的演員,但捧走小金人尚需時日。

  憑藉在《半個納爾遜》等影片中令人驚訝的演技,格斯林正完全沿著自己設定的路線前進。(他在「納爾遜」中出色地刻畫了一名成功戒毒的中學教師。)格斯林說:「好萊塢確實存在這一說法,而且有一定的影響力。面對這種潛規則,一些人可能有兩種選擇,一些人只有一個,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種事實。然而有意思的是,這種事情並沒有在我的身上發生。我做過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情,也做過一些對自己沒有特殊意義的事情,但前者的次數要比後者多處許多。」

  格斯林也不加掩飾地談起為什麼要對所飾演角色的特點「刨根問底」。他說:「我付出了很多,12歲就在這個行業打拚了。我曾經在毫無自由可言的情況下工作過很長時間——銷售電視廣告空間,說一些在我看來取悅觀眾的話。為了找到一份能夠鍛鍊自己,能夠積累經驗的工作,我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法梅加追求「複雜」

  與凱特·布蘭切特的遭遇極為相似的是,觀眾很難從人群中認出女演員維拉·法梅加(Vera Farmiga)。法梅加在《深入骨頭》(Down to the Bone)中的過人表現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只是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但他還是成為影評人追捧的對象,並且收穫無數的獎項。人氣提升了,片約也就接踵而來,法梅加隨後在《無間行者》和《結構生活》(Breaking and Entering)中一顯身手。

  在《無間行者》中,法梅加飾演的州精神病醫師深陷兩個所愛的人的情感漩渦,內心十分痛苦,與此同時,她所愛的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捲入一場致命的貓捉老鼠遊戲。片中,法梅加將角色的正直與複雜表現的淋淋盡至,毫不費力地將警匪片所需要的女性形象帶到觀眾面前;人們在感受精彩刺激之時,不免對法梅加的演技大為歎服。

  法梅加說:「真的是太可怕了,不是嗎?她的的確確同時愛上了兩個男人。但這種事情也可以說成是一種挑戰,而且有其一定的真實性。我不希望把它當成一種輕鬆、容易的決定。我飾演過的角色性格各異,但其中最吸引我的卻是『複雜』二字,它們是矛盾與衝突的根源。一個複雜的人往往也融合了其它一些特徵,例如困惑、恐懼和不安全感。」

  繼《無間行者》和《結構生活》之後,法梅加又接拍了其它一些影片,可以說,她的工作一直處於馬不停蹄的狀態。由於能夠完全融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法梅加必將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性格演員,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奧斯卡在認可如此人才的時候總是顯得猶猶豫豫,但法梅加似乎並不介意這種事情發生,與其他一些略顯貪婪的演員相比,她沒有把「榮譽」二字看得那麼重。法梅加說:「難道我反對出演女主角嗎?當然不是!我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她們都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人物,從這個角度上說,我更願意做一個性格演員,而不是出演女一號。在40年代的好萊塢,很多人的想法是和我一樣的,我不知道它現在是否依然適用。」
奧斯卡能否再添新貴?五匹「黑馬」欲一鳴驚人
邁克爾·什恩

  奧斯卡擁抱「布萊爾」?

  在影片《女王》中,邁克爾·什恩(Michael Sheen)出演英國首相布萊爾,雖然只是在戴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後的場景中出現。《女王》利用「人民的王妃」——出自精明的布萊爾之口——之死給英國人帶來的巨大悲痛,檢驗英國首相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展現君主立憲制下傳統與現代的摩擦與碰撞。什恩說:「它是在講述一個國家,所描寫的東西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在《女王》之前,什恩也曾在電視電影《協議》(The Deal)中飾演布萊爾。在《女王》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的歌劇《弗羅斯特/尼克松》(Frost/Nixon)中,他又飾演了電視新聞記者大衛·弗羅斯特(David Frost)。《弗羅斯特/尼克松》將於2007年春季走入百老匯劇場。

  《女王》中,英國女王與首相上演了一場關係微妙的「拳擊比賽」,人類自身上的一些弱點——易犯錯誤、靠不住、頑固——在雙方的較量中被一一呈現。一些人表示《女王》幾乎是在遊走於真實與虛構之間。什恩解釋說:「為了讓人們更好地融入影片感受到故事的真實,你不能僅向他們展現光明的一面,必須讓每一個人看到人物的不同側面……讓他們看到鬥爭。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意識到他們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們是立體的、真實的。」

  面對聲勢浩大的《女王》,奧斯卡的評委們想必已做好準備擁抱「布萊爾」大人了,要知道,地道的倫敦音一貫是他們嫉妒的對象。
奧斯卡能否再添新貴?五匹「黑馬」欲一鳴驚人
傑西卡·貝爾

  新人貝爾力求轉型

  「當世最性感的女人」未必要具備以下3個條件:白皙修長的脖頸、跨世紀的服飾、戰鬥疲勞症。但2005年被《紳士》雜誌評為「最性感女人」的傑西卡·貝爾(Jessica Biel),的確是靠著這些性感元素出演了《魔術師》(The Illusionist)和《勇士之家》(Home of the Brave)。

  雖然是憑藉《德州電鋸殺人狂前傳》(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和《刀鋒戰士:三位一體》(Blade: Trinity)等影片中奔跑、跳躍的角色為大眾所熟知,但人們還是願意把貝爾與「突襲古墓」的奧斯卡影后安吉利娜·朱利相提並論。所不同的是,朱利從一開始就牢牢鎖定角色的品質,但貝爾卻不得不繼續奮戰。

  貝爾在《魔術師》中的表現可以用「積極」和「瘋狂」來形容。貝爾說,製片人無法將她想像成戲劇舞台上一個受壓抑的女公爵,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她——另一名女演員在影片開拍前自動退出。機會得來不易,雷厲風行的貝爾只準備了一天就披掛上陣了,由於太過倉促,開始時多少有些狼狽。

  貝爾回憶說:「《魔術師》對我的影響不亞於一場地震。要知道,我面臨很大的挑戰,我需要展現一些新的東西,展現與我過去的角色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對導演說『我一定會做到的,請給我一個機會』結果證明我是幸運的。我會更加努力,我要讓人們看到,站在他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熱辣、強壯、粗暴的女孩,她也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現在的我正處在轉型之路的中途,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時間,一方面,我需要時間發掘一些新的東西,將自己打造成多面手;另一方面,觀眾也需要時間接受和認可我的轉變。在我看來,任何與表演有關的人都是如此吧,作為一名演員,我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

  丑星哈利「鹹魚翻身」?

  奧斯卡極少向丑星伸出讚美之手,但傑基·厄爾·哈利(Jackie Earle Haley)顯然是個例外。哈利為《身為人母》中所飾演的角色送去人們的同情——一種令人不安的同情。片中的他是一名剛剛釋放的性犯罪者,痛苦地抗爭著自己可怕的慾望。哈利表示:「他不是一個為了獲得同情而設計的人物,我們的目的讓他更為真實、可信……我想我們實現了最初的想法,批判還是寬恕?只有留給觀眾們去評述了。」

  哈利遠離好萊塢的浮華世界雖然已經有很多年了(曾經出演原版《少棒闖天下導演》),但再次出山仍舊是不同凡響,無論是觀眾還是影評人,都對他的表現予以肯定和讚美;現在的哈利已然成為最佳男配角之爭的熱門人選。他說:「我只能用3個詞來形容我的心情——激動、興奮、外加一點點恐懼。」(楊孝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2 20:01:42 | 顯示全部樓層
意大利代表 - Nuovomondo
http://blog.sina.com.cn/u/5748fb3f010006aw

美利堅移民血淚史



出品:意大利

導演:艾曼紐爾·克里亞勒斯

劇本:艾曼紐爾·克里亞勒斯

主演:夏洛特·金斯伯格、文森佐·艾莫托

發行:未定

簡介:

綜觀所有的申奧外語片,屬這部最為狡猾——名目是意大利電影,內容竟然是「美利堅的移民血淚史」。輕信新大陸宛如天堂的傳言而傾家蕩產、飄洋過海的西西里人,不僅要放棄家園,更要放棄尊嚴和信仰,才能從自由的「原始人」進化至順從的「現代人」,並成為繁華世界的公民。所謂「金色之門」的誘惑,帶給一家人的卻是地獄般的遭遇、無法迴避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及永遠的異地鄉愁。



眾所周知,學院百看不厭的題材主要有四種:一、人物傳記(最佳影片的王道);二、反戰的戰爭片(同前,王道);三、反映社會問題的時代鏡子(近年漸成王道);四、自強不息的美利堅精神史、拓荒史、移民史(譬如《亂世佳人》……)。《金色之門》顯然屬於最後一種。不僅如此,因《天堂海灘》而廣為歐洲電影界推崇的克里亞勒斯執導、威尼斯電影節銀獅「新發現獎」,均是惹眼的附加分。更重要的一點:出品國意大利34次提名12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高居列強之首——就算拿不到獎,恐怕也能輕鬆地混個提名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2 20:0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阿爾及利亞代表 - Indigenes - 坎城影展五個影帝

出品:阿爾及利亞

導演:雷契德·波查雷伯

劇本:雷契德·波查雷伯、奧利維亞·洛雷勒

主演:伯納德·布蘭卡恩、薩米·布阿吉亞

發行:韋恩斯坦

簡介:

介紹影片的情節,不妨引用一句經典台詞:「解放了法國,我們就可以回家了!」一群來自北非的阿拉伯裔士兵,不遠萬里參加二戰,無論目標是金錢還是自由、平等、博愛,他們最終成長為將納粹德軍趕出法國的急先鋒。這是什麼精神?法國總統希拉克說得好:「這部長片是對二戰中法國非洲部隊的感謝。他們留給我們勇氣和民族之間親如手足的情誼,這種精神值得我們長久的分享和珍藏。」



長期遭受歧視的殖民地後裔,雖有宗主國國籍,卻從未真正享受過法蘭西公民的權益。但在二戰戰場上,卻有這樣一批來自非洲大陸的戰士,將激情、力量、鮮血、甚至生命奉獻給地中海對岸的法國。身為北非阿裔後代的導演波查雷伯,以全新的視點,將這段被忽視的歷史搬上銀幕,既討論了民族關係的敏感話題,又是對先輩英靈的絕佳告慰。順便一提,想必《光榮歲月》的五位男主角攜手登上戛納影帝寶座的頭條新聞,會在申奧的公關攻勢中被發行公司的哈維·韋恩斯坦Boss大肆宣揚一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2 20: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波斯尼亞(波斯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代表 - Grbavica - 柏林影展金熊獎

出品:波黑

導演:婭斯米拉·贊妮奇

劇本:婭斯米拉·贊妮奇

主演:彌爾珍娜·卡拉諾維奇、盧娜·米喬維奇

發行:未定

簡介:

《格巴維察》聚焦戰爭結束後瘡痍滿地的巴爾幹半島,探討熱門話題「戰爭後遺症」。母女二人相依為命的單親家庭,被一樁突發事件打破平靜。女兒不解為什麼媽媽不出示父親為國捐軀的證明——這直接導致參加學校旅行的費用令她難以負擔。最終,鍥而不捨的追問換來無比殘忍的真相。原來,「軍烈屬後代」的身份掩蓋著女孩系母親在集中營內慘遭強暴後所生的悲痛事實。



作品雖是女導演婭斯米拉·贊妮奇的首部長片(今年最佳外語片獎女導演扎堆……),卻在年初的柏林電影節爆冷斬獲金熊大獎,不僅令贊妮奇一鳴驚人,更讓這部由奧地利、波黑、德國、克羅地亞四國合拍的佳作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因此,近日出爐的歐洲電影獎提名名單上《格巴維察》入圍最佳影片、女主角兩項大獎便不足為奇。另外,從八卦的角度講,波黑的運氣相當好,三年前《無主之地》擊敗大熱的《天使艾米莉》的「驚天大逆轉」,至今歷歷在目。


http://www.wretch.cc/blog/woosean&article_id=5158101
旅行之歌:淡然深刻的悲慘與希望

到底是怎樣的天才,才會把這部片取名為「旅行之歌」?難道只是因為片子裡有旅行、也有歌聲?就算不想取名為復古的「戰火遺孤慈母情」,好歹也來個正常一點的「格拉巴察之歌」(Grbavica,本片原名,也是地名)吧?

撇開誤人致死的片名——也許有人是來看新版【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呢——這實在是部俐落的好電影,情節悲慘而不濫情,結局光明而不刻意,即使是不清楚歷史細節的我們,也能從角色的生活與對談中察覺戰爭留下的身心傷痕,很淡然,卻也很深刻。

每個主要角色,都是一段戰爭悲劇的見證,以下有關鍵劇情,事先知道並無礙於觀影,但不想知道的,請離開。

主角艾絲瑪獨力扶養恰逢叛逆期的女兒,開演不久,我們僅知艾絲瑪是個經濟陷入困境、蠟燭兩頭燒的單親媽媽,然而隨著劇情的演進,我們看到艾絲瑪藏在衣衫下的鞭痕、對男子多毛胸部瞬時爆發的做噁,以及目睹男女親密行徑的極度厭惡,戰爭的悲慘悄然地隨之而來。

不需砲火中的血肉橫飛,也不需軍營裡的蹂躪作賤,就算只有這三個片段,延續自過去的戰爭陰影也沈重得令人讚嘆,而這只是本片淡然卻深刻入理的一小部分。

事實上,慘劇的暗示,在本片無所不至。艾絲瑪曾與女兒在電影前半演出一段甜美的嬉戲圖像,然而當女兒開玩笑地將艾絲瑪壓在地面時,艾絲瑪冷不防地翻臉了,早在此,艾絲瑪便以行為暗示我們,那埋藏在心底的悲慘與醜惡。

艾絲瑪的女兒莎拉,在校園裡孤獨而遠離地建築著自己的認同,她深信自己的父親是大戰中的烈士,為此還或多或少地拉近了自己與小男友——與其他旁觀者——的距離,然而她對自己的身世極度存疑,如上升螺旋般的執念超越了她想去班級旅行的心情,也將她與母親之間的衝突逐漸拉扯入了失控的邊緣。

莎拉的小男友,那父親也是烈士的過動男孩,他把手槍帶入了莎拉的生活,雖然他的戲份不多,然而他很可能是未來悲劇的種子,因為他早早就習得了暴力的工具,並且逐步地視殺傷力為理所當然。

最後,與艾絲瑪有曖昧關係的酒吧保鏢,烈士的遺族,因為戰爭而中斷了學業、幾乎進了黑社會,即使他渴望有平凡的戀情與生活,但他真的能夠如願嗎?終於能夠遠離這殘破之鄉的他,留下的是對父親的眷戀與遺憾,更可能在新的家鄉遇到新的適應問題與磨難。

故事的高潮,在於莎拉逼迫艾絲瑪坦承自己的身世;雖然艾絲瑪拼死拼活地為莎拉籌到了班級旅行的費用,然而莎拉更在意自己無法被證明為烈士遺族,於是她拿出借來的槍,情勢有如戰爭般一觸即發,即將被記憶與生活壓垮的艾絲瑪終於爆發了,爆發了的她,殘酷地道出了莎拉的來歷。

她是艾絲瑪在俘虜營中被輪暴的產物。

這樣的結局,絕對可以預期,可是即使有所準備,這一幕仍然令人怵目驚心,我們終於確定了,艾絲瑪每日承受著的,是如此巨大而恐怖的夢魘,她的所愛,也是她悲劇過往的延伸,這種折磨、這種痛,到底要在眾人面前訴說幾遍,才能真正地獲得解脫?

恐怕誰也不知道,那些參與團體治療的女人們,也許一輩子也無法得到幸福。

然而,希望還是有的,莎拉終於踏上旅途時,隔著車窗,淡然地與艾絲瑪獲得了和解,她們或許來自悲劇的海洋,但她們仍舊可能找到希望的大陸。

或許,這不是什麼旅行之歌,而應該是:希望之歌。

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3966095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1990-1995

連續兩篇網誌都跟《神鬼無間》有關,點閱人氣也異常地增加(〈影印機心態〉這一篇在發表後二十四小時內突破一百人次,大概在我這邊是最驚人的紀錄);想必《神鬼無間》太爭議了。我在影評前面已經加過警告文字,希望閱讀過的人是真的已經看過影片。

現在要跳到另外一個世界。我承諾過要為《旅行之歌》(Grbavica) 提供背景介紹,所以我在這邊已經做到了。周星星我大概是全台灣唯一一位影評人可以為影片背景提供這麼詳細的資料(莫忘記去年我也曾為《阿公帶我回家》、《那年陽光燦爛》做過類似的事)。只是,這一次關於巴爾幹半島、關於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Bosnie-Herz&#233;govine),因為太複雜、太多悲劇,資料變得很長。有心想瞭解巴爾幹半島的客人,務必要複製下來當參考。下面的圖都在相簿中存有更大的圖檔,歡迎去複製。下圖是二○○六年此時的前南斯拉夫。



一九九○年



1 月 20 日 – 1 月 22 日
第十四屆「南斯拉夫共產黨聯盟」( la Ligue des communistes yougoslaves) 全會,斯洛汶尼亞及克羅埃西亞代表退席。

4 月至 12 月
在六個共和國內舉辦第一次的自由選舉,斯洛汶尼亞及克羅埃西亞的反對黨贏得選舉。

6 月 26 日
塞爾維亞國會取消科索沃的政府跟議會。

7 月 2 日
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裔議員倡議跟塞爾維亞分裂。


一九九一年

2 月 28 日
克羅埃西亞議會提議解散聯邦、讓各共和國成為主權國家後,Krajina 的塞爾維亞裔人宣布跟克羅埃西亞分裂。

6 月 25 日
斯洛汶尼亞及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6 月 27 日聯邦部隊進入斯洛汶尼亞境內。Brioni 協議停戰,以斯洛汶尼亞及克羅埃西亞三個月的時間不獨立為交換條件。

8 月至 12 月
克羅埃西亞境內戰爭。11 月 18 日 Vukovar 失守,在堅守三個月後被塞爾維亞部隊攻下。Krajina 之塞爾維亞共和國宣布成立,克羅埃西亞人被逐出 Krajina 城市。

9 月
由 Cyrus Vance 跟 Lord Owen 共同擔任觀察前南斯拉夫團隊 ( la Conf&#233;rence permanente sur l'ex-Yougoslavie) 的主席。

9 月 8 日
公民投票決定馬其頓共和國的獨立。

9 月 26 日
地下公民投票決定科索沃共和國的成立。

9 月或 10 月?
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對前南斯拉夫武器禁運(第 713 條方案)。

10 月 15 日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宣布獨立。

11 月 21 日
馬其頓宣布獨立。

12 月 15 日
聯合國安理會成立觀察團檢視武器禁運是否被尊重。

12 月 23 日
德國正式承認斯洛汶尼亞及克羅埃西亞的獨立。


一九九二年

1 月 12 日
歐洲共同體正式承認斯洛汶尼亞及克羅埃西亞的獨立。

2 月 21 日
聯合國安理會成立「藍鋼盔」(casques bleus):聯合國維和部隊 (la Force de protection des Nations Unies, Forpronu),初期有一萬四千名軍人,派遣至克羅埃西亞(被塞爾維亞人控制)及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2 月 29 日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獨立公民投票:62.8 % 支持獨立。

3 月 3 日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宣布獨立。

4 月 6 日
歐洲共同體正式承認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獨立。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裔人開始包圍塞拉耶佛,波士尼亞戰爭開始。三個月後,塞爾維亞裔人控制住整個波士尼亞百分之七十的領土。

4 月 7 日
美國正式承認斯洛汶尼亞、克羅埃西亞跟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獨立。

5 月 15 日及 5 月 30 日
聯合國安理會強制針對塞爾維亞-蒙的內哥羅三項禁運:貿易、石油跟空運。聯合國安理會強制要求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境內停戰,並要求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部隊撤退。

5 月 15 日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 752 條方案,允許「藍鋼盔」進入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藍鋼盔的指揮總部介於 Zagreb 跟貝爾格萊德之間。

5 月 22 日
斯洛汶尼亞、克羅埃西亞跟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獲准加入聯合國。9 月 22 日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la R&#233;publique f&#233;d&#233;rative yougoslave, RFY) 被逐出聯合國。

5 月 24 日
即使被塞爾維亞宣稱非法,科索沃選出 Ibrahim Rugova 任總統。

6 月 15 日
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理論家 Dobrica Cosic 被選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總統。


一九九三年

1 月 2 日
1991 年 9 月成立,並且由 Cyrus Vance 跟 Lord Owen 共同擔任主席的觀察前南斯拉夫團隊,提議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劃分為十個省分,並且要將塞拉耶佛解除武裝。波士尼亞裔的克羅埃西亞人同意此提議,但塞爾維亞人以及伊斯蘭教徒拒絕。克羅埃西亞人跟伊斯蘭教徒之間開始戰爭。

4 月 8 日
馬其頓加入聯合國,但是是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之名。

5 月 6 日
聯合國安理會開創六個安全區域:Sarajevo, Bihac, Tuzla, Zepa, Srebrenica 跟 Gorazde,全由藍鋼盔負責保護安全。

5 月 25 日
聯合國安理會開創國際法庭 (le Tribunal P&#233;nal International),未來將負責審判自 1991 年以來在前南斯拉夫犯下的嚴重違反人權的罪刑。

8 月 4 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促使聯合國維和部隊空襲,以保護被圍住的領土。

11 月 17 日
「針對前南斯拉夫之國際法庭」(Tribunal P&#233;nal International pour l'ex-Yougoslavie, TPIY) 在荷蘭海牙成立。


一九九四年
2 月 9 日
2 月 5 日一枚砲彈落在塞拉耶佛市場(68 死,200 傷)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要求塞爾維亞部隊將重砲撤到塞拉耶佛二十公里之外,否則將針對他們展開空襲。

2 月至 3 月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直接介入戰爭,摧毀 Krajina 之塞爾維亞共和國部隊 (Armija Republike Srpske Krajine) 四架飛機。

3 月 1 日
在華盛頓,克羅埃西亞人跟伊斯蘭教徒坐下來談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成立克羅埃西亞伊斯蘭聯邦的可能性,但塞爾維亞人仍在北方進行種族殺害。

7 月 5 日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國提議,百分之五十一的領土劃分給克羅埃西亞人跟伊斯蘭教徒,而百分之四十九的領土劃分給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人。即使貝爾格萊德方面同意,但被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人拒絕;貝爾格萊德跟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人分裂,8 月 4 日開始禁運。

9 月
貝爾格萊德表示部分善意,因此針對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禁運有部分被解除,包括文化的、體育的以及民間的空中運輸已被許可。

11 月 12 日
美國解除針對波士尼亞伊斯蘭教徒的武器禁運。


一九九五年

2 月 13 日
海牙的「針對前南斯拉夫之國際法庭」第一次以種族滅絕 (le g&#233;nocide) 字眼控訴 Omarska 軍營的二十一位塞爾維亞軍人。

4 月
Gorazde 城市被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人攻下。

5 月 1 日及 5 月 2 日
克羅埃西亞部隊解放 Slavonie 西區的大部分領土。

5 月 25 日
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人轟炸 Tuzla,在小學生放學時造成 71 死,150 傷。

5 月至 6 月
法國建議創設快速反應部隊 (la Force de r&#233;action rapide, FRR),以加強位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藍鋼盔的戰力(因為七月要展開行動)。

6 月 16 日
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人擄獲一些藍鋼盔當人質,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開創多國快速反應部隊 (la Force multinationale de r&#233;action rapide, FRR),加強藍鋼盔的戰力。

7 月
塞爾維亞部隊攻擊安全區域。繼四月失守 Gorazde 後,Srebrenica (7000 人死亡) 跟 Zepa 也被攻陷。

7 月 22 日
伊斯蘭團體組織 (L'Organisation de la Conf&#233;rence islamique) 決定不再尊重針對波士尼亞伊斯蘭教徒的武器禁運。

8 月
克羅埃西亞部隊重新奪回 Krajina,波士尼亞部隊也突破 Bihac 的重圍。塞爾維亞裔的波士尼亞部隊跟多國快速反應部隊在塞拉耶佛作戰失敗後,傾向接受米洛塞維奇給的「符合現實的提議」。

8 月 28 日
一顆炸彈落在塞拉耶佛市場,造成 41 人死亡。

8 月 30 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展開「解放任務」,9 月 14 日結束。

9 月 23 日
科索沃的 Ibrahim Rugova 向西方人求救,希望西方人在 Dayton 談判能考慮到科索沃的處境。

11 月 1 日
Dayton 談判開始。

11 月 21 日
在美國最後通牒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總統簽下 Dayton 協議,內容是:塞拉耶佛將維持是波士尼亞的首都,兩個不同的民族(克羅埃西亞的伊斯蘭教徒以及塞爾維亞裔)將共存;逐步解除針對前南斯拉夫的武器禁運;再部署兩萬名美國軍人。

11 月 22 日
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解除針對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經濟禁運(第 1022 條方案)。

12 月 14 日
巴黎合約大致重拾 Dayton 協議。

12 月 20 日
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導的特別武力 (L'Implementation Force, IFOR),高達五萬七千名軍人的兵力,逐步取代藍鋼盔。


一九九九年的科索沃,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旅行之歌》裡面有些對話真不是台灣人能夠懂的,所有的悲劇都已經有個代表:史雷布列尼查 (Srebrenica)。去年也是紀念史雷布列尼查十週年的日子,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新聞好像都會被過濾一樣,就是沒出現在台灣的報紙上。

可口可樂跟盧安達的銷售量以及他們的市值。什麼跟什麼?嘿嘿,周星星我就是不滿於膚淺的評論。《盧安達飯店》裡面那句關於牛排、可口可樂的話,已經開始在「傳頌」了。但大家都沒想到背後的壓力其實很大。為什麼大家可以開始討論盧安達,並藉由《盧安達飯店》歌頌族群和諧、平安相處這些本來就應該納在「人道」中的價值?還不就是因為《盧安達飯店》是一部片!蘇丹,大家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是誰在殺誰,只知道好像有人死得很慘就是。蘇丹,因為還沒被拍成電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蘇丹。貝斯藍,也是因為還沒被拍成電影,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貝斯藍。關於貝斯藍,我還有很多氣:原來去年台灣的報紙還會報導貝斯藍一週年是因為有很多外電必須要被翻譯,但是今年變成一個字不剩,想必也是因為英文的外電全沒了。這些都只是幾個例子而已,證明關於牛排、可口可樂的對話每天都在上演。沈重的壓力是:身為觀眾的您,您希望您自己涉入多少國際事務?講實在話,我也不知道我能為蘇丹人民做什麼事,但至少我還有意識、我還不是嚴重遲緩。去年尼日的大飢荒,因為飢荒已經變成非洲的日常生活,所以它也不像蘇丹那樣死好幾十萬人那麼有戲劇性,因此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這世界太亂了,有禽流感、有北韓核武要煩惱,有愛滋之家被趕(未來就會有外勞被趕)、有刑法二三五條還在亂,我們真的趕不上世局。最近《達爾文的夢魘》要在紀錄片雙年展面世,想必那些歌頌《翻滾吧!男孩》、《奇蹟的夏天》、《無米樂》那種樂觀精神的觀眾會在《達爾文的夢魘》面前澱澱吧。對了,不要再用二分法了,好嗎?《達爾文的夢魘》才不屬於「樂觀精神」的對立面「悲情心境」,一部好的紀錄片,就是跟隨著人的命運記錄著它的變化(所以《達爾文的夢魘》有人死掉是真的很震撼),而不是「僅只是」跟隨一個體育隊伍看它會不會拿到金牌。否則,現在就可以跟拍XX國小的田徑隊、某支龍舟隊伍的訓練,明年學期末、端午節過後,我們就又會有一些「精采」的紀錄片了,票房保證破一百萬!

蹦,請大家原諒我的激昂。看電影,目的是為人道服務。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12  08:15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4 17:41:57 | 顯示全部樓層
法國代表 - Fauteuils D'Orchestre

法蘭西喜劇明星聚會



出品:法國

導演:丹尼爾·湯普森

劇本:丹尼爾·湯普森、克里斯托弗·湯普森

主演:塞茜莉·德·法蘭西、瓦萊麗·勒梅西埃、阿爾伯特·杜龐提爾

發行:思想

簡介:

又名《正廳前座》,在法國被譽為「自《天使艾米莉》以來最棒的喜劇」,群戲。影片不僅薈萃了德·法蘭西、勒梅西埃、杜龐提爾等多位影星,更請出《走出非洲》的奧斯卡金像導演西德尼·波拉克友情客串,可謂盛況空前。故事發生在蒙田大道,細緻描摹了這條「文化與奢侈品的天堂」街區的藝術人士的生活。懷才不遇的女演員、中年危機的鋼琴師、頓悟人生的藝術收藏家、來巴黎追夢的外省女孩……,交織的網狀結構將理智與感情、現實與夢想、順從與抗爭等各種矛盾悉數剖析。

所謂「圍城效應」,在《蒙田大道》中同樣適用。站得太遠看片不過癮的人,拚命往前擠,等真正坐上正廳前座,才發現這未必是欣賞電影的最佳位置。但與《金色大門》毫無悲憫的殘酷寫實不同,作品中的各位主人公雖然也在不顧一切地追求未必適合自己的目標,最終仍於不經意間有所感悟、有所收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本來,喜劇是學院頗為輕視的題材,但34次入圍的法國貴為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常客(11次獲獎,僅次於意大利),絕非等閒之輩。況且,本片能在境內擊敗戛納評委會大獎影片《弗朗德勒》、威尼斯最佳導演獎得主《絕密隱私》脫穎而出,必定事出有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7 15: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61國入圍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該數字創歷史新高。此外,芬蘭的《Lights in the Dusk》主動退出競爭、盧森堡的《Your Name Is Justine》因條件不符而被退回。根據今年改革的新規則,61部作品將會先決出9部進入「覆審階段」,再從晉級覆審的9部中甄選5部入圍最終的提名名單。

http://www.oscars.org/press/pressreleases/2006/06.10.19a.html
最佳外語片

阿爾及利亞: Indigenes (Days of Glory)
http://hkcm.hkehost.net/forum/vi ... ighlight=%B1d%AB%B0
- 坎城影展五個影帝

阿根廷:Family Law
澳大利亞:Ten Canoes
奧地利:You Bet Your Life
孟加拉:Forever Flows
比利時:Someone Else's Happiness
玻利維亞:American Visa

波黑:Grbavica
#29, 柏林影展金熊獎

巴西:Cinema, Aspirins and Vultures
保加利亞:Monkeys in Winter

加拿大:Water
#1, 印度電影

智利:En la Cama

中國: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滿城盡帶黃金甲
http://hkcm.hkehost.net/forum/vi ... hlight=%B6%C0%AA%F7

哥倫比亞:A Ton of Luck
克羅地亞:Libertas
古巴:El Benny
捷克共和國:Lunacy

丹麥:After the Wedding
#25, 男主角為新鐵金剛個大奸角

埃及:The Yacoubian Building

法國:Avenue Montaigne
#30

德國:Das Leben der Anderen(The Lives of Others)
#19

希臘:Chariton's Choir

中國香港:The Banquet 夜宴
http://hkcm.hkehost.net/forum/vi ... ighlight=%A9%5D%AEb

匈牙利:White Palms
冰島:Children
印度:Rang De Basanti
印度尼西亞:Love for Share
伊朗:Transit Caf&#233;
伊拉克:Dreams
以色列:Sweet Mud

意大利:Nuovomondo (Golden Door)
#27

日本:Hula Girls
哈薩克斯坦:Nomad

韓國:King and the Clown 王的男人
#2

吉爾吉斯坦:The Wedding Chest
黎巴嫩:Bosta
立陶宛:Before Flying Back to Earth
馬其頓共和國:Kontakt

墨西哥:El Laberinto del Fauno (Pan's Labyrinth)
#23

摩洛哥:The Moroccan Symphony
尼泊爾:Basain
荷蘭:Black Book
#21, <本能>, <星河戰隊>導演保羅韋浩雲回歸歐洲新片

挪威:Reprise
秘魯:Madeinusa
菲律賓:The Blossoming of Maximo Oliveros
波蘭:Retrieval
葡萄牙:Alice
波多黎哥:Thieves and Liars
羅馬尼亞:The Way I Spent the End of the World
俄羅斯:9th Company
塞爾維亞:Tomorrow Morning
斯洛文尼亞:Gravehopping

西班牙:Volver
http://hkcm.hkehost.net/forum/viewthread.php?tid=97402
瑞典:Falkenberg Farewell

瑞士:Vitus
中國台灣:Blue Cha Cha 深海
鄭文堂執導,戴立忍、蘇慧倫、李威、陸奕靜主演
http://www.pts.org.tw/~web02/bluechacha/

泰國:Ahimsa Stop to Run
土耳其:Ice Cream, I Scream
烏克蘭:Aurora
委內瑞拉:Maroa
越南:Story of Pao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17  03:15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7 15:25:35 | 顯示全部樓層
奧斯卡動畫長片入圍名單
http://www.oscars.org/press/pressreleases/2006/06.11.03.html

“The Ant Bully” 小蟻霸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 盧比桑尾二一套導演長片
“Barnyard”
“Cars” - 反斗車王
“Curious George”
“Everyone’s Hero” - 基斯杜化里夫生前監製遺作
“Flushed Away” - 沖出水世界 - 香港十一月底上畫, 阿特曼掌門狗後新作
“Happy Feet” - 香港聖誕上
“Ice Age The Meltdown” 冰河世紀2
“Monster House” - 魔怪屋
http://hkcm.hkehost.net/forum/vi ... =%C5%5D%A9%C7%AB%CE

“Open Season”
“Over the Hedge” - 4 條腿拯救隊
“Paprika”
“Renaissance”
“A Scanner Darkly”
“The Wild” -獸猛猛奇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1-17 15:27:26 | 顯示全部樓層
奧斯卡紀錄片長片入圍名單
    The 15 films are listed below in alphabetical order:

    “Blindsight”
    “Can Mr. Smith Get to Washington Anymore?”
    “Deliver Us from Evil”
    “The Ground Truth”
    “An Inconvenient Truth”
    “Iraq in Fragments”
    “Jesus Camp”
    “Jonestown: The Life and Death of People’s Temple”
    “My Country, My Country”
    “Shut Up & Sing”
    “Sisters in Law”
    “Storm of Emotions”
    “The Trials of Darryl Hunt”
    “An Unreasonable Man”
    “The War Tapes”

奧斯卡紀錄片短片入圍名單
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
Dear Talula
The Diary of Immacul&#233;e
Phoenix Dance
Recycled Life
Rehearsing a Dream
A Revolving Door
Two Hands
http://www.oscars.org/press/pressreleases/2006/06.11.15.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3 11:23:26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htm/4release222006.html

WINNERS OF THE EUROPEAN FILM AWARDS 2006
At the European Film Awards Ceremony in Warsaw, the European Film Academy and EFA Productions have announced this year's winners:

EUROPEAN FILM 2006
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 Germany #19
directed by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produced by Wiedemann & Berg Filmproduktion/Bayerischer Rundfunk/ARTE/Creado Film

EUROPEAN DIRECTOR 2006
Pedro Almod&#243;var for VOLVER #20

EUROPEAN ACTRESS 2006
Penelope Cruz in VOLVER#20

EUROPEAN ACTOR 2006
Ulrich M&#252;he in 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 #19

EUROPEAN CINEMATOGRAPHER 2006
Barry Ackroyd for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Jos&#233; Luis Alcaine for VOLVER#20

EUROPEAN SCREENWRITER 2006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for 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 #19

EUROPEAN COMPOSER 2006
Alberto Iglesias for VOLVER#20

EUROPEAN DISCOVERY 2006
13 TZAMETI by Gela Babluani, France


EUROPEAN FILM ACADEMY AWARD FOR  AN ARTISTIC CONTRIBUTION 2006
Pierre Pell & St&#233;phane Rozenbaum for the production design in THE SCIENCE OF SLEEP


EUROPEAN FILM ACADEMY SHORT FILM 2006 - Prix UIP
BEFORE DAWN by B&#225;lint Kenyeres, Hungary

EUROPEAN FILM ACADEM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Roman Polanski

EUROPEAN ACHIEVEMENT IN WORLD CINEMA 2006 - Prix Screen International
Jeremy Thomas

EUROPEAN FILM ACADEMY CRITICS AWARD 2006 - Prix Fipresci
LES AMANTS REGULIERS by Philippe Garrel, France

EUROPEAN FILM ACADEMY DOCUMENTARY 2006 - Prix Arte
DIE GROSSE STILLE (Into Great Silence) by Philip Gr&#246;ning, Germany/Switzerland

THE PEOPLE'S CHOICE AWARD 2006
for Best European Film
VOLVER by Pedro Amod&#243;var, Spain#20

Warsaw, December 2, 200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12 08:13:21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blog.sina.com.cn/u/5748fb3f010006qm

周杰倫《菊花台》入圍奧斯卡獎!

符合「出現在影片中」或「出現在結尾字幕的第一首」要求的56首電影歌曲入圍明年的奧斯卡最佳歌曲獎。《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主題歌《菊花台》赫然在冊,恭喜周董!這是繼李玟為《臥虎藏龍》獻唱的《月光愛人》之後,華語歌曲再次殺入小金人的角逐,與近日宋祖英老師提名格萊美獎相映成趣。在此,謹向兩位表示衷心的祝賀!

奧斯卡最佳歌曲獎自1935年設立以來,70年間均有五首作品提名,但因上屆奧斯卡在初審後僅三首的分數高於8.25,故根據學院規定——從10分至6分,對報名的歌曲進行評級,高於8.25分的參賽曲目不足五首時——僅選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入圍。因此,明年奧斯卡的提名名單將出現三首還是五首入圍作品尚不得而知。

http://www.oscars.org/press/pressreleases/2006/06.12.08.html

56 Songs Queue for 2006 Oscar&#174;

Beverly Hills, CA — Fifty-six songs from eligible feature-length motion pictures are being considered in the Original Song category for the 79th Academy Awards&#174;, it has been announced by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The original songs, along with the motion picture in which each song is featured, are listed below in alphabetical order:

    “Believe It” from “The Heart of the Game”
    “The Best” from “Everyone’s Hero”
    “The Book I Write” from “Stranger than Fiction”
    “Broken Bridges” from “Broken Bridges”
    “Chan Chan” from “Water”
    “Circle in the Sand” from “Friends with Money”
    “Coming Back to You” from “Deja Vu”
    “Definition of Love” from “Akeelah and the Bee”
    “Dreamz with a Z” from “American Dreamz”
    “Encarnacion” from “Nacho Libre”
    “Every Word” from “Wordplay”
    “Family of Me” from “Over the Hedge”
    “A Father’s Way” from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The Girl in Byakkoya - White Tiger Field” from “Paprika”
    “Heist” from “Over the Hedge”
    “Hillbilly Holla” from “Barnyard”
    “Hollywood Familia” from “Hollywood Familia”
    “I Belong” from “Open Season”
    “I Need to Wake Up” from “An Inconvenient Truth”
    “In Rosa Vernat Lilium” from “The Nativity Story”
    “It’s a Fight” from “Rocky Balboa”
    “Ju Hua Tai 菊花台” from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滿城盡帶黃金甲》”
    “Keep Holding On” from “Eragon”
    “Khalbali” from “Rang de Basanti”
    “Kingdom of Love” from “One Night with the King”
    “Listen” from “Dreamgirls”
    “A Lonely Man” from “Don’t Come Knocking”
    “Love You I Do” from “Dreamgirls”
    “Luka Chuppi” from “Rang de Basanti”
    “The Motion” from “3 Needles”
    “My Little Girl” from “Flicka”
    “Never Gonna Break My Faith” from “Bobby”
    “Never Let Go” from “The Guardian”
    “O Kazakhstan” from “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Open Your Heart” from “Saving Shiloh”
    “Ordinary Miracle” from “Charlotte’s Web”
    “Our Town” from “Cars”
    “Patience” from “Dreamgirls”
    “Philosophy” from “Step Up”
    “PJ & Rooster” from “Idlewild”
    “Quest for Love” from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Real Gone” from “Cars”
    “Really Nice Day” from “The Wild”
    “Shine on ‘Em” from “Blood Diamond”
    “The Song of the Heart” from “Happy Feet”
    “Star Mile” from “The Last Kiss”
    “Still” from “Over the Hedge”
    “Suenos” from “Hollywood Familia”
    “Sweet Music” from “Glory Road”
    “Til the End of Time” from “Little Miss Sunshine”
    “Tonight” from “Night at the Museum”
    “Try Not to Remember” from “Home of the Brave”
    “Upside Down” from “Curious George”
    “When You Taught Me How to Dance” from “Miss Potter”
    “Won’t Let You Fall” from “Poseidon”
    “You Know My Name” from “Casino Royale”

On Tuesday, January 16, the Academy will screen clips featuring each song, in random order, for voting members of the Music Branch in both Beverly Hills and New York City. Following the screenings, members will vote to determine which three, four or five songs become nominees in the category.

To be eligible, a song must consist of words and music, both of which are original and written specifically for the film. A clearly audible, intelligible, substantive rendition of both lyric and melody must be used in the body of the film or as the first music cue in the end credits.

Nominations for the 79th Academy Awards will be announced on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at 5:30 a.m. PST in the Academy’s Samuel Goldwyn Theater.

Academy Awards for outstanding film achievements of 2006 will be presented on Sunday, February 25, 2007, at the Kodak Theatre at Hollywood & Highland Center&#174;, and televised live by the ABC Television Network at 5 p.m. PST, beginning with a half-hour arrival segmen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14 20: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6-11-12  08:10 PM 發表
波斯尼亞(波斯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代表 - Grbavica - 柏林影展金熊獎

出品:波黑

導演:婭斯米拉·贊妮奇

劇本:婭斯米拉·贊妮奇

主演:彌爾珍娜·卡拉諾維奇、盧娜·米喬維奇

發行:未定

簡 ...

http://www.ccuart.org/tragicomedy/archives/002152.html#more

《旅行之歌》(Grbavica)─不在場的巴爾幹悲喜劇

station.JPG原本想說先惡補一點波士尼亞和塞爾維亞的歷史,再來寫這篇。但後來想想,等我惡補完,都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不過這樣也好,跟《旅行之歌》(Grbavica)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感覺也會比較接近。

《旅行之歌》(Grbavica)(片名的中文翻譯真的很差),的故事很簡單,在講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裡一對單親母女的生活。用這樣精簡的一句話來形容,並不是要貶低這部電影;相反的,這樣的日常與簡單,才是全片的趣味所在,也是我敬佩導演、編劇的主要原因。這部電影抱走了 2006年柏林影獎金熊獎、人道主義精神獎、和平電影獎,並作為台灣2006年和平影展開幕片,的確有它自己獨特的影像力道存在。

歐洲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1992年爆發的波士尼亞內戰,波士尼亞境內發生塞爾維亞人大舉屠殺克羅埃西亞人和波士尼亞人的慘劇,造成 20萬人喪生。1995年,衝突各方簽定「達頓協議」(Dayton Agreement),才結束這場內戰。波士尼亞內戰去年屆滿10年,如今隨著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塞維奇的去世,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族群共存仍然充滿著緊張與衝突關係。

導演Jasmila Zbanic用了一種「缺席/不在場」的敘事方法,來呈現戰爭與歷史(不過或許她根本就沒有想要呈現這部份的意思),影像的想像與感染力十足。單親媽媽Esma為了女兒的畢業旅行旅費(200歐元)在籌錢、想辦法,不過老師宣布只要有「烈士遺族證明書」的人就可以享有旅費減免的優待。女兒不斷的催促媽媽拿出那張“從沒看過”的證明書,隨著媽媽的不應理,也愈加質疑起那位“從沒見過”父親的身世,最後母女終於因為這張“不存在”的「烈士遺族證明書」而引爆衝突,帶出電影的張力、衝突點(也是一種「斷裂」,或「高潮」),自始至終根本就沒有這樣東西、根本就沒有父親存在過,或者應該說不知道父親是誰,因為Sara是Esma 在戰俘營中被輪暴後所生下的(這也是當年塞爾維亞「種族清洗」的行徑之一)。

除了母女親情,影片中的友情(或是說愛情)也都繫於「缺席/不在場」的元素上。Sara和打架那個小男生和好,甚至發展出情誼的原因,就是來自於兩人的父親都是戰爭烈士的認同感;而Esma和工作場所酒吧保鏢的情愫也是始於雙方都是烈士遺族的對話。《旅行之歌》影像的時空感,如果是Esma母女所生活的當下(present),那麼鏡頭語言的所指(signified)搖向的就是那不在這當下(時間、空間)的波赫內戰,甚至是境內外、歷史上的大小戰爭。

progress01.JPGprogress02.JPG

憶及電影《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中,男主角因為猶太身分而被抓到納粹集中營,但他用了一個善意又美麗的謊言來欺騙自己的兒子說,這全是一個遊戲,這個遊戲我們贏的話就可以回家。電影《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中的主角年輕人,為了不讓病危的母親受到刺激,也用了謊言來掩飾東德已經瓦解的事實。在《旅行之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善意謊言。從很多生活細節上可以看出Esma對於女兒Sara的關愛程度(例如用微薄的救濟金買鱒魚、上夜班時請保母、為畢旅籌錢等等),或許也正因如此,從小就給女兒一個善意的謊言說,父親是為國犧牲的烈士,我們家是烈士的遺族。這樣的謊言,或許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某些人,但從第三者/觀影者的角度來看,即便影片氣氛是歡樂的,卻也升起莫名、濃稠的悲傷,因為我們觀看到人面對劇變、面對戰爭、面對死亡的無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知道,這樣的謊言能夠騙多久呢?終有被識破的一天,但事實的真相,需要讓他這麼早知道?如果是你面對這樣的倫理難題時該怎麼辦?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種美麗、善意的謊言,比起戰爭現場的槍林彈雨、兩軍廝殺與血肉模糊場景,卻更能撐起電影影像敘事的力道與強度。

progress01.JPGprogress02.JPG

我怎麼知道導演“想談”的是戰爭或歷史呢?的確我無法證明,不過如果因為這樣說影片跟戰爭無關,這不免過於天真又鄉愿。電影原文片名「Grbavica」是塞拉耶佛附近,離本片導演潔Jasmila Zbanic的住處不到100公尺的一個村莊名稱。1992年塞爾維亞人為達成「種族淨化」而挑起內戰,當時18歲的她親眼見證了當地人被屠殺,婦女遭強暴的慘狀。

人家說,核子彈爆炸其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核爆後的塵埃以及輻射。戰爭可怕嗎?歷經戰爭浩劫歸來,或是受到身體、精神傷害的人,要如何面對日後的生活呢?片中Esma似乎呈現一種PTSD的狀態(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從她的眼神、面對女兒的質問、面對感情、面對酒吧男女調情的景況……,眼神經常是空洞、人也常是失神的狀態。在團體諮商(也許是吧)的情節中,鏡頭特寫搖過一張張婦女的臉孔,癡癡地傻笑的、落寞失神的、哭泣的、絕望的臉孔。直到後面Esma對女兒說出當年在戰俘營被輪暴的事實時,我想起那一張張的臉孔,也想起了其中一個婦女對前面那位姿態端莊的社工的怒言,她想說的大意是,像妳這樣有工作、領薪水的人怎麼可能了解我們的痛苦!(因為這位社工之前說了一句話,她說,妳們不要只是來領救濟金而已,也要講講話分享……,反正就團體治療那套話術)

progress01.JPGprogress02.JPG


而這句話,好像也在問坐在螢幕前的我們,戰爭的可怕,你們能夠了解嗎?

P.S.我很喜歡Emir Kusturica導演的電影跟音樂,所以看這部電影有種莫名的親切、熟悉感,女主角演過Emir Kusturica的《爸爸出差時》、《地下社會》、《生命是個奇蹟》。而《旅行之歌》中的巴爾幹音樂,仍舊如實地反映了當地民族樂天知命的個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15 13:58:25 | 顯示全部樓層
蘋果日報- 搶奧斯卡 李準基火併《怪物》 瀏覽24|回應0|推薦1

2006/09/10 19:54:08


莊玟敔╱綜合報導】第七十九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將開獎,韓國賣座電影《駭人怪物》、李準基的《王的男人》和藝術電影《時間》,爭相搶著代表韓國出國比賽,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表示,本月底將公布「出征」名單,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台灣、日本都曾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近年來快速崛起的韓國電影,也想一嘗小金人滋味。目前浮出檯面的候選電影《王的男人》、《駭人怪物》及《時間》各擅勝場。《王》片中描述三個男人在宮廷裡錯綜複雜的感情,搭上去年奧斯卡話題電影《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的同志風潮,加上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主持人由「蕾絲邊名嘴」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擔任,外界看好勝出機率頗大。



《駭》片周五在台上映
不過,《駭》片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韓國僅上映三十八天便成為韓國影史上最賣座電影。該片耗資三億八千萬元台幣,描寫突變怪物出現襲擊民眾,造成全民恐慌,並集結了好萊塢《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等特效團隊參與製作,有許多驚人特技及感人畫面,但該片有不少反美情節,因此是否獲選,引人注目。《駭》片周五將在台上映。
由金基德執導的《時》片則是一部小成本的藝術電影,金基德曾以《春去春又來》及《空屋情人》分獲柏林和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獎,該片是否會參展且為他帶來一座「小金人」,也令外界期待。


( 休閒生活|偶像追星 )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 ... amp;f_ART_ID=44187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16 08:53:5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白賴仁_15 於 2006-12-15  01:58 PM 發表
蘋果日報- 搶奧斯卡 李準基火併《怪物》 瀏覽24|回應0|推薦1

2006/09/10 19:54:08


莊玟敔╱綜合報導】第七十九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將開獎,韓國賣座電影《駭人怪物》、李準基的《王的 ...



香港叫韓流怪嚇
頭兩三個 post 已經話係韓流怪嚇代表南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1 01:03:01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oscars.org/press/pressreleases/2006/06.12.15a.html

Seven Vie for Visual Effects Oscar&#174;

Beverly Hills, CA — 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today announced that seven films are in consideration for achievement in Visual Effects for the 79th Academy Awards&#174;.

The films are listed below in alphabetical order:

    “Casino Royale”
    “Eragon”
    “Night at the Museum”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Poseidon”
    “Superman Returns”
    “X-Men The Last Stand”

On Wednesday, January 17, the Academy’s Visual Effects Award nominating committee will view 15-minute film excerpts from each of the seven shortlisted films. Following the screenings, members will vote to nominate three films for Oscar consideration.

Nominations for the 79th Academy Awards will be announced on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at 5:30 a.m. PST in the Academy’s Samuel Goldwyn Theater.

Academy Awards for outstanding film achievements of 2006 will be presented on Sunday, February 25, 2007, at the Kodak Theatre at Hollywood & Highland Center&#174;, and televised live by the ABC Television Network at 5 p.m. PST, beginning with a half-hour arrivals segment.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1 01:03:2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HKCM

GMT+8, 2025-4-16 10:38 , Processed in 0.0318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