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7|回復: 3

La Science des rêves The Science of Sleep 戀愛夢遊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1-15 21:47: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戀愛夢遊中

故事簡介

《The Science of Sleep》是一部荒唐有趣的浪漫喜劇,它將你帶進男主角史提芬(加艾爾‧加西亞‧般奴飾)腦海裡無邊無際、天馬行空的世界。這位表面上行為古怪的年輕人經常將夢境與現實兩者混在一起。
夢境裡,他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史提芬真人騷》節目主持,對著紙皮攝影機傳授解夢秘方和造夢自由式;現實生活中,他在巴黎一家月曆出版社過著刻板沉悶的生活。一天,史提芬碰上了隔壁女孩史蒂芬妮(莎樂‧姬絲寶飾),二人互生情縤,但史蒂芬妮卻慢慢受不了史提芬的傻頭傻腦和經常脫離現實的生活。史提芬的同事阿吉(亞倫‧查巴飾)為人粗鄙但多計,經常向史提芬追女大計,但史提芬當局者迷,有話聽不見。史提芬清醒時摸不透史蒂芬妮的心,唯有嘗試在夢中找良方。
本片的編劇兼導演米高歌治是一位創意無限的創作人,他的電影《無痛失戀》、音樂和廣告創作曾贏取多個獎項。

導演 : 米高‧歌治 (The Eternal Sunshine of Spotless Mind)
演員 : 加艾爾‧加西亞‧般奴Gael García Bernal (La Mala Educacion, Diario de la motocicleta, Babel)、莎樂‧姬絲寶、阿倫‧查巴
片長 : 105 分鐘
級數 : ---
語言 : 法文 (---)

http://www.imdb.com/title/tt0354899/
http://movie.sina.com.hk/cgi-bin/mv/movie/main.cgi?id=2107
 樓主| 發表於 2006-12-9 09:06:24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kaming.blogspirit.com/index.html

Science of Sleep 一字記之曰:散

"戀愛夢遊中"(Science of Sleep)雖然很好笑, 很天馬行空, 但已失卻了"無痛失戀"的窩心.

" 無痛失戀"在"戀愛"及"記憶"兩個課題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戀愛夢遊中"則是Gondry戀棧前作成就, 利用剩餘價值再下一城的新作. 在"戀"中, Gondry神乎其技的電影章法比"無"有過而無不及, 但論對題材的深入思考, 甚至具體到對白及場口的編寫, "戀愛夢遊中"與"無痛失戀"已是兩碼子事.


說我過份簡化也好, 但"戀"及"無"之差別, 多少在於Charlie Kaufman的缺席所致.

歷來自編自導而留芳百世的例子很多(如黑澤明), 先編後導而成功的也不少(如Billy Wilder), 然也見過不少是導演與編劇各事其職而成就非凡的.

好像, 史丹利寇比力克1962年的"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 請來原著的Nabokov把小說改編成三百頁的劇本, 不但令影片成績斐然(也是Nabokov唯一直接參與的電影), 也是名著的從新演譯. 哥普拉1979年的"現代啟示錄"建基在Joseph Conrad的名作"黑暗的心"上, 使影片的層次提升了, 與單純反戰的美國片不同. 更近年的例子, 是"孽慾布克林"的老牌小說家Hubert Selby Jr.在2000年親自把小說改成"迷上癮"(Requiem for a Dream)的電影劇本, 使"迷"既有導演Darren Aronofsky五花八門的技法, 又有深入的主題, 比Aronofsky前作"Pi"(1998)高出更多.



尤其今世代的年青導演, 一則逃不過電視奶水之洗禮, 二則對文學/文字的關注未必很深. 電影院校因為時間的限制, 兩三年間的編制也往往傾向技術主導, 不可能以把文史哲這些無關痛癢的修煉看得過份重要. 如果新入行的電影導演都是影像或技術先行, 像Michel Gondry對MTV的章法瞭如指掌的, 那編劇與導演之分工及職能, 在今時今日的電影製作就越加重要.

也是老掉牙的問題了, 大家都明白劇本對一部電影骨幹之重要, 但同時間, 電影卻是visual的. 於是編, 導兩者的發揮, 以至怎樣看待劇本/編劇人才的話題總是反覆被提出來. 香港的電影編劇地位一向低微, 這些討論於是直接牽連到編劇的待遇, 認受性及作品的原創性(劇本不應被竄改)上.

"無痛失戀"所以么心么肺, 因為影片觸碰到觀眾的死穴. 大家都明白, 戀愛會變質, 這方面Charlie Kaufman寫得很入肉. 正因為戀愛會變, 不恆久, 而且教人很傷痛, Michel Gondry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可大派用場. 於是, 清洗記憶的發明出爐, 影片用場面設計去具體化記憶清洗的流程, 非常精彩.



但" 無痛失戀"最高明之處, 在於其描寫戀愛之虛幻, 愛情之不真實以後, 也帶出兩個人走在一起原來也是命理使然. 不論角色再三把不愉快的經歷洗掉, 重新做人, 但隔不了多久, 命運還是安排他們碰面. 由陌生人的關係開始, 他們再次認識, 戀愛及分手, 然後再把傷痛洗掉, 一次又一次的循環, 猶如輪迴轉世. 與中國人的前世今生之說不謀而合. 看上去很玄, 但也正好說明了戀愛之微妙及神秘 (關於"無痛失戀", 可參考鄙人"瘋狂的Gondry, 哀傷的Eternal Sushine"一文)

相對而言, "戀愛夢遊中"欠缺了這種深度. 電影有很多好玩的場面, 但影片核心觸及的, 幾乎在"無痛"中都預演了. 這次Gondry用上更多的篇幅, 去交待主角Stephane搞混真實與夢幻. 影片第一個場面就是他的大腦, 整部電影再往下去一直天馬行空及妙語連珠. 但看完後梳理一下, 就發覺它其實是被連串的夢幻影像掩過, 背裡的想法並不如"無痛"般豐富及深入.



災難月曆很幽默諷刺, 那些災難繪畫也很美; 玻璃紙營造水的感覺很特別, 貫穿全片的瓦通紙裁剪拚貼美學由電影玩到官方網頁, 極端新奇; 故意粗糙的stop motion animation, 出來的效果比技藝完美的Tim Burton更好玩. 種種新奇的發明, 由越剃鬍子越長的電鬚刨, 傳輸腦電波的頭盔, 有知覺會痛的機器小馬, 一秒鐘的時光機器, Gondry的腦袋不知是怎個構造, 總是盛滿了精彩的點子.

某些對白也很好笑. 男主角說:"感覺就像用左手觸摸陽具一樣." 女主角:"我沒有陽具." 男:"但你有左手." 另一場, 男:"這眼鏡很特別,可以把現實看成3D." 女:"但現實不已是3D了嗎?" 除此以外, 主角Stephane的幾位同事也令人笑破肚皮.



不過, 趣怪的點子, 可愛的動畫到惹笑的對白, 都顯得太零碎. "戀愛夢遊中"就是沒法子更有效的去join dots. 也許是Gondry沒更多時間去關顧影像以外的敘事邏輯, 也許是他這方面能力根本就不達, 現在看來就像他一個人很賣力地為影片塞滿趣怪的點子, 卻欠了真正穿針引線的Charlie Kaurman.

若"戀"片是由Kaufman穩陣的劇本出發, 再配合Gondry, 感染力一定更強.

The Science of Sleep 官網: http://wip.warnerbros.com/scienceofsleep/

Michel Gondry 官網: http://www.michelgondry.co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9 23:05:06 | 顯示全部樓層

《戀愛漫遊中》

米修.剛治(Michel Gondry)原來已43歲(1963年生)。

一部電影的成績好壞與它的導演的年齡當然沒有必然的關係。但《戀愛漫遊中》(The Science of Sleep)的情形有點不一樣。不是說四十三歲的米修.剛治拍了部劣作或傑作,而是:教人不無驚訝的,是這樣一部年輕的作品,竟然可以出自一個已不怎樣年輕的導演的手筆!

我所指的年輕,並不是那種把白癡冇腦誤作天真爛漫、或整色整水亂趕時髦的電影。事實上,以今日的「標準」看,影片的兩名主角,加爾‧加西亞‧般奴(Gael Garcia Bernal)和夏綠蒂‧瑾斯堡 (Charlotte Gainsbourg)甚至一點也說不上是年輕(前者28歲,後者35歲!)。但影片確實洋溢覑一份只有在年輕人身上才能找得到的呼吸和氣息——容許我告訴你,我的學生們(平均年齡在20至22之間)便近乎一窩蜂地跑了去看影片,又幾乎一致地大呼過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相信那跟影片的故事應無多大關係,那是因為它根本就沒有什麼故事可言。如果真的要做一個概述的話,那就是這是個有關一名從墨西哥(新聞 - 網站 - 圖片)返回他在巴黎(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故居的青年設計師,與一名剛搬進隔他壁的法國女子的愛情故事。它的大部分情節都很難在這裏一一交代,原因是它們不是男主角的幻想、就是他的夢境,有時候甚至不大分得清楚它們究竟是什麼。即使到了散場,你也不能確定影片的結局到底是悲是喜。青年視自己為「發明家」,但他「發明」的,卻盡是些瑣碎而沒有實際用途的東西,像一副可以把現實世界看成是3-D立體景像的眼鏡(「但現實世界不就是立體的嗎?」有人這樣問他)、和一對可以對掉紙牌號碼的頭盔……是的,你大抵不妨把《戀》片說成是部癡人說夢的電影。

但它的吸引力也正正在此:它的「癡」和它的「夢」。這裏的「癡」,指的不是白癡,而是一種沉迷,容或無法自拔,但卻自有其自在天地。「夢」,指的也不僅是白日夢,而是突破現實局限的思想馳騁和飛翔。

當米修.剛治藉覑加西亞‧般奴帶領覑我們漫遊箇中時,其實是在給電影從千篇一律的結構規範中釋放出來,也是在給我們從充滿覑慣例與固定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反思。那是因為Stephane的夢與幻想雖然稀奇古怪,但卻其實從沒真正脫離過現實。

(上)

舒琪

http://hk.news.yahoo.com/061208/12/1xy7v.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6-12-10 11:13:50 | 顯示全部樓層

《戀愛漫遊中》︰童趣童心

】《戀愛漫遊中》寫Stephane的夢與幻想,不管有多傻、多癡,又或是多匪夷所思,但卻總抱持一份特色,就是low-tech(低科技)。第一場戲裏Stephane的「私家錄影廠」,攝影機是用廢物箱拼貼而成的,隔音的牆壁看清楚原來是盛雞蛋用的紙皮盒,藍布景前掛的布幔是一塊浴簾。他在半空中遨遊時俯瞰的城市,那些高樓大廈都是棟篤企的紙版。他與Stephanie一起騎的是匹布偶馬。最複雜的要算是那個蜘蛛形的打字機,但那也是座最老式的打字機。所有的「特技」,不是最簡單的逐格拍攝法,就是最基本的藍(或綠)背景合成。這種處理方法,不僅是為了省錢(全片成本不過三百萬美金),也同時是一種態度︰對科技的不置可否和不信任,突顯想像力的魅力,保留一份童稚的好奇心與發現的樂趣,

相信創作力是解決所有難題的最佳方法。的確,看某些夢幻的情景時,我會有剎那的感覺,好像在看早期的電影——儘管偶或兒戲,但卻fascinating、原始 (raw),但卻乜都敢死,大膽跳脫。前面說的年輕人的呼吸與氣息,指的正正是種無畏無懼、勇往直前的冒險精神。

有謂影片比不上米修.剛治的前作,由查理斯.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編劇的《無痛失戀》(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原因是考夫曼的劇本比起剛治的自編多了一份沉痛的重量、以至悲情,是以一個輕盈、一個實淨,一個「有講」、一個「冇講」。我倒覺得這不是什麼問題。文以載道、言之有物向來不是衡量作品價值的必然標準。作者的性情、才情(或曰風格)一樣可以構成佳作。《無痛失戀》寫愛情的痛楚固然入木三分,但《戀愛漫遊中》刻劃暗戀的忐忑,又何嘗不讓你身同感受?重要的是,剛治有一份這個一體化世代所愈來愈漠視的獨特性。他喜歡機械,卻抗拒高科技。Stephane相信一見鍾情,心有靈犀,而且很努力地去建立一段關係。他伸出了手,剛治是希望我們觸摸到他的那份童真。願意與否,也就是你的選擇了。(下)

舒琪

http://hk.news.yahoo.com/061209/12/1xywx.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HKCM

GMT+8, 2024-12-12 16:46 , Processed in 0.0279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