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rk Knight 蝙蝠俠:黑夜之神
蝙蝠俠第六集, 預定下年暑假上畫:icon032:Christian Bale+Heath Ledger+Maggie Gyllenhaal+Gary Oldman+Morgan Freeman+Aaron Eckhart+
Cillian Murphy?
秦漢?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8-7-1002:32 AM 編輯 ] http://marriedmanland08.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78067
蝙蝠俠來港取景的文化內涵--抗議!
《蝙蝠俠2》 (Batman The Dark Knight) 來港拍攝外景,大概很多影迷都很興奮雀躍,連港府也認為此片可以帶動香港旅遊業。只有唸過點文化研究的朋友,或者資深的科幻迷,才知道壓根不是這麼一回事。
拍攝第一集前,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給製作人員播了一次科幻經典電影 Blade Runner,"This is how we're going to make Batman".
Blade Runner 是甚麼來頭?簡單來說,就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不可動搖的兩部科幻電影之一(另一部就是 2001, A Space Odyssey)。電影最為人稱道的,不是追殺複製人的橋段,而是導演 Ridley Scott 打造的場景設計和賦與的氛圍。
Picture
在 Blade Runner 之前的科幻電影,儘管會像 Metropolis 裡出現上下階層的對下,像 Fahrenheit 451 般有焚書的消防員也因此有地下祕密反抗組織,像 Logan's Run 般所有公民在三十歲必須面對死亡的升天大典,城市的設計整體還是整齊乾淨,寓意人類還是有光明的未來,一切罪惡和社會漏洞只是暫時出現的雲霧。
Picture
Blade Runner 卻不是這個樣子。電影裡的 LA,是個終年不見天日、雨下個不停的城市。文化上更是大雜燴,設計眼球的科學家操廣東話,在街上賣麵的操日語,後街裡玩蛇的說其他話,簡直就像個猛獸行走的森林,裡面通行的,只有弱肉強食這條森林定律。
生命是甚麼?或者,生命不是甚麼?
就算你有人類的外表。你的記憶可能是假的。縱使你比人聰明,強壯,有同情心,你還是複製人,一定要給消滅。故事沒有光明的結局(詳見另文),只有一片絕望。
Picture
Batman 師法 Blade Runner 之處,絕不是故事情節,而是城市氛圍。導演相中香港,成為 Batman 裡的葛咸城,成為 Blade Runner 裡那個末日 Los Angeles,大概是本港密集的高樓大廈、烏煙瘴氣、兩岸囂張得過火的巨大廣告,加上像鬥獸場般在金錢裡打滾的人,構成一個只著眼今天沒有未來的末世景觀。導演這支弦外之音的曲筆用力甚深,但不值得港人自豪。 http://marriedmanland08.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78093
勿讓蝙蝠俠染指「幻彩詠香江」
港府一向引以為傲的「幻彩詠香江」,在《蝙蝠俠2》裡也會出現,別天真以為是為本港的旅遊業宣傳。「幻彩詠香江」如何有機地呈現,才是重點。
本人認為,蝠蝙俠和女友相擁在太平山頂看煙花讚揚香港空氣清新怡人是「活力之都」的機會極微,千辛萬苦來到香港,這場煙花匯演可能是戲末重頭場面的序幕。
煙花不只是燒銀紙的歌舞昇平,放出的臭氣原來是毒氣,不但可殺死維港兩岸的看客(和上集有異曲同功之妙),連蝙蝠俠的強大後援--幾百隻蝙蝠--也一併中毒,還可以安插禽流感原來是 Joker 散播這條伏筆。
另一條伏筆,就是 Joker 像賭神般在澳門連勝多家賭場,騙來的錢就是恐怖活動的資金來源,並讓他有能力聯同國際大炒家,在香港股市上興風作浪,把垃圾股炒作至 PE 近百倍市值數百億。在結尾的煙花匯演翌日爆煲,身兼富商的蝙蝠俠即使救得了中毒氣的市民,也救不了敗掉半副身家的股民。
蝙蝠俠來港拍攝,議員擔心封路嘈吵擾民等表面問題,還沒有察覺箇中外國勢力抹黑香港的國際大陰謀,實在失策。雖說 Christopher Nolan 是我喜愛的導演,但來港拍攝蝙蝠俠,仍要抗議一番。然而,正式上畫時,本人還會繼續入場觀看,並購藏其DVD。
又,看過「不看預告片」一文的朋友,一定同意本片的 trailer 深得我心。
此片還有 teaser 在網上流傳,不妨一看,也不怕看,它是 fans 從十來部電影裡拼貼出來的「傑作」,絕不透露劇情。 但,今天的香港,的確已經越來越似Blade Runner的LA...:icon068: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9-2308:14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但,今天的香港,的確已經越來越似Blade Runner的LA...:icon068:
我們更沒有batman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9-2308:14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但,今天的香港,的確已經越來越似Blade Runner的LA...:icon068:
:icon075: :icon075: :icon075: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9-2212:36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本人認為,蝠蝙俠和女友相擁在太平山頂看煙花讚揚香港空氣清新怡人是「活力之都」的機會極微,千辛萬苦來到香港,這場煙花匯演可能是戲末重頭場面的序幕。
煙花不只是燒銀紙的歌舞昇平,放出的臭氣原來是毒氣,不但可殺死維港兩岸的看客(和上集有異曲同功之妙),連蝙蝠俠的強大後援--幾百隻蝙蝠--也一併中毒,還可以安插禽流感原來是 Joker 散播這條伏筆。
另一條伏筆,就是 Joker 像賭神般在澳門連勝多家賭場,騙來的錢就是恐怖活動的資金來源,並讓他有能力聯同國際大炒家,在香港股市上興風作浪,把垃圾股炒作至 PE 近百倍市值數百億。在結尾的煙花匯演翌日爆煲,身兼富商的蝙蝠俠即使救得了中毒氣的市民,也救不了敗掉半副身家的股民。
其實都幾反映出朱三角光怪陸離嘅現實......:icon093:
只要唔係將Joker整到好似傅滿洲咁,我會收貨。:icon075: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9-2411:34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都幾反映出朱三角光怪陸離嘅現實......:icon093:
只要唔係將Joker整到好似傅滿洲咁,我會收貨。:icon075:
收貨乎?:icon101:
[ 本帖最後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11-1001:29 AM 編輯 ] 《蝙蝠俠黑夜之神》本周來港拍攝 (星島) 11月 04日 星期日 11:17AM
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轄下電影服務統籌科,將會協助美國華納兄弟公司,於本星期在港拍攝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電影導演Christopher Nolan為拍攝蝙蝠俠首次離開「葛咸城」的故事,與監製到訪世界各地進行場地視察,最終挑選了充滿活力和獨有建築特色的香港,為其理想的拍攝城市。香港的城市景觀和維港風光將會首次以尖端的電影技術IMAX拍攝。拍攝期間會有一架定翼機在維港上空飛行,時段為十一月六日至九日下午三時至七時。另有兩架直昇機在西九龍、銅鑼灣 、中環 及西區上空進行低飛拍攝,時段為十一月六日至十二日早上七時至晚上十一時。這是本港首次有兩架直昇機同時進行空中拍攝。統籌科希望市民對拍攝表示支持,特別是對直昇機在區內進行低飛拍攝期間可能引起的聲浪予以忍讓和體諒。電影製作活動(包括海外電影製作公司所進行的拍攝工作),能夠為香港經濟帶來可觀的實際利益。影片在國際發行時,可將香港展現到世界各地觀眾面前,更為本港帶來不少其他經濟利益,例如幫助推廣香港的旅遊業。此外,海外電影製作或會引進新製作技術,促進交流,令本地電影行業得益。電影服務統籌科於一九九八年四月成立,專責推動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和協助業界在港攝製電影。
:icon101: :icon101: :icon101:
http://hk.news.yahoo.com/071104/60/2isiu.html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9-2512:43 A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think-silly.com/juno/wp-content/joker2.jpg
收貨乎?:icon101:
嘩!:eek2::icon101: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11-405:01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嘩!:eek2::icon101:
這將會是 imax 5 層樓銀幕超高解像度四個鏡頭之一:icon101: 從來不知道香港有這麼多 Christian Bale 的粉絲:icon101: :icon101: :icon101: 有冇諗過幻彩詠乜春show個batman icon出黎扮call佢:icon101: 原帖由 麥記 於 2007-11-911:50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有冇諗過幻彩詠乜春show個batman icon出黎扮call佢:icon101:
我還是覺得只是東方葛譚城:icon101: :icon101: :icon101: 陳 冠 希 《 蝙 蝠 俠 》 演 奸 角
扮 警 察 「 無 間 道 」 昨 與 摩 根 費 曼 演 對 手 戲
【 本 報訊 】 《 蝙 蝠 俠 ─ ─ 黑 夜 之 神 》 ( The Dark Knight ) 在 港 拍 攝 接 近 尾 聲 , 原 來 這 套國 際 大 製 作 , 除 了 會 有 香 港 夜 景 和 擔 演 路 人 甲 乙 丙 的 港 人 外 , 藝 人 陳 冠 希 更 是 唯 一有 份 參 與 的 本 港 藝 人 。 在 片 中 只 屬 「 串 星 」 的 他 昨 與 著 名 演 員 摩 根 費 曼 ( Morgan Freeman ) 演 對 手 戲 , 據 知 陳 冠 希 在 戲 中 飾 演 秘 密 警 察 , 屬 一 名 「 無 間 道 」 , 表 面上 是 協 助 蝙 蝠 俠 等 人 的 正 派 人 物 , 實 質 是 一 名 內 奸 ; 他 的 出 現 , 令 人 得 以 窺 探 該 電影 的 一 小 部 份 劇 情 。 記 者 : 倪 清 江 、 楊 浩 賢 、 陳 晨
昨日 《 蝙 蝠 俠 》 主 要 拍 攝 陳 冠 希 和 摩 根 費 曼 出 入 尖 沙 嘴 半 島 酒 店 和 中 環 中 心 的 場 面 。在 上 午 8 時 許 , 攝 製 隊 伍 先 到 尖 沙 嘴 展 開 拍 攝 , 安 排 裝 有 攝 影 機 的 兩 部 直 升 機 在 半島 酒 店 上 空 盤 旋 , 至 11 時 身 穿 西 裝 的 摩 根 費 曼 乘 坐 平 治 房 車 到 達 , 但 他 甫 落 車 即打 呵 欠 。
陳 冠 希 昨 穿 西 裝 , 沒 有 「 蠟 起 」 頭 髮 , 除 下 耳 環 , 但 不 時 仍 表 現 出 招 牌 「 Cool 爆 」 表 情 。 他一 早 到 場 , 會 合 摩 根 費 曼 後 齊 拍 攝 一 場 步 出 酒 店 、 再 登 上 勞 斯 萊 斯 房 車 的 戲 份 , 約 1 小 時 完 成 。 陳 冠 希 每 有 空 檔 , 即 主 動 跟 摩 根 費 曼 聊 天 。
百 人 演 中 環 白 領
在 中 環 中 心 皇 后 大 道中 方 面 的 平 台 花 園 , 拍 攝 人 員 由 10 時 許 開 始 準 備 。 近 12 時 陳 冠 希 到 達 , 之 後 摩 根費 曼 也 到 場 。 記 者 問 陳 為 何 他 會 出 現 時 , 他 反 問 「 你 係 邊 個 ? 我 唔 會 同 你 講 。 」 之後 由 工 作 人 員 帶 到 別 處 準 備 拍 攝 。 據 知 演 員 簽 了 保 密 協 議 , 不 能 向 外 透 露 電 影 劇 情。
攝 製 人 員 之 後 安 排 約 100 名 上 班 族 打 扮 的 臨 時 演 員 就 位 , 直 至 下 午 1 時 才開 始 拍 攝 。 這 段 是 拍 攝 坐 在 勞 斯 萊 斯 房 車 後 座 的 陳 冠 希 和 摩 根 費 曼 抵 達 中 環 中 心 ,然 後 下 車 , 經 保 安 探 測 系 統 , 步 入 中 環 中 心 詢 問 處 , 其 間 兩 人 有 談 話 。 不 過 拍 攝 並不 太 順 利 , 重 拍 了 約 七 次 ; 午 飯 後 再 拍 攝 一 些 近 鏡 和 到 詢 問 處 的 鏡 頭 , 至 下 午 近 5 時 才 完 成 。
不 少 市 民 對 陳 冠 希 有 份 演 出 《 蝙 蝠 俠 》 大 感 興 趣 , 紛 紛 舉 機 拍 照。 該 劇 劇 本 一 直 保 密 , 陳 冠 希 有 份 演 出 , 也 是 昨 日 才 揭 曉 。 該 片 第 一 副 導 演 麥 詠 麟表 示 , 是 美 國 製 片 公 司 選 擇 陳 冠 希 客 串 演 出 , 陳 只 參 與 一 日 拍 攝 , 是 唯 一 參 與 的 本港 藝 人 。
陳 只 有 一 天 戲 份
現 年 27 歲 的 陳 冠 希 能操 流 利 英 語 , 去 年 踏 足 荷 李 活 主 演 西 片 《 咒 怨 2 》 ( The Grudge 2 ) 。 據 知 今 次是 由 他 所 簽 的 美 國 經 理 人 公 司 William Morris , 向 《 蝙 蝠 俠 》 製 作 公 司 推 薦 演 出, 雖 然 是 演 奸 角 , 戲 份 只 有 一 天 , 但 因 此 片 為 大 製 作 , 故 他 一 口 答 應 。
陳 在劇 中 演 繹 一 名 秘 密 警 察 , 專 責 在 港 接 待 基 斯 頓 比 爾 ( Christian Bale ) 飾 演 的 榮布 斯 ( 即 蝙 蝠 俠 ) 和 摩 根 費 曼 飾 演 的 霍 路 斯 ( 蝙 蝠 俠 的 武 器 專 家 ) , 協 助 兩 人 套 取情 報 , 但 他 實 為 內 奸 。 片 中 陳 冠 希 接 待 摩 根 費 曼 的 秘 密 基 地 , 就 是 中 環 中 心 。
蝙 蝠 俠 沒 有 現 身
陳 冠 希 胞 姐 Olivia 約於 下 午 4 時 到 場 探 班 , 原 來 是 為 與 摩 根 費 曼 合 照 , 結 果 她 在 陳 冠 希 拉 攏 下 跟 他 攬 腰影 相 。 昨 日 陳 冠 希 和 摩 根 費 曼 的 對 手 戲 拍 至 下 午 5 時 許 結 束 , 後 者 離 開 時 , 一 眾 外籍 工 作 人 員 大 力 拍 掌 以 示 支 持 , 反 而 陳 冠 希 受 到 冷 落 。
攝 製 隊 昨 入 夜 後 , 在 中 環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第 二 期 天 台 繼 續 拍 攝 , 只 見 有 人 繫 繩 索 , 站 在 天 台 邊 緣 , 但 未 見 全 副 裝 備 的 蝙 蝠 俠 再 現 ; 其 間 有 直 升 機 多 次 穿 梭 西 環 至 銅 鑼 灣 一 帶 , 並 且 過 海 , 相 信 是 拍 攝 夜 景 。
花 絮
阿 希 阿 熙 捧 冠 希 場
藝 人 陳 冠 希 昨 有 份 參 與 拍 攝 蝙 蝠 俠 , 在 場 觀 看 的 人 群 中 , 有 兩 名 姓 陳 的 小 朋 友 , 名 字 和 讀 音 都 跟 他 相 近 。
名叫 陳 奕 希 的 小 朋 友 , 陪 同 愛 攝 影 的 父 親 到 場 觀 看 , 可 惜 父 親 找 不 到 好 位 置 , 跟 陳 冠希 緣 慳 一 面 ; 叫 陳 焯 熙 的 小 一 生 , 主 動 要 求 母 親 帶 他 來 看 拍 戲 , 上 午 看 不 到 , 下 午再 來 , 還 帶 了 相 機 拍 照 , 不 知 是 否 拍 到 陳 冠 希 。
老 臨 稱 遭 剋 扣 工 資
今 次 荷 李 活劇 組 來 港 拍 攝 , 出 動 數 以 百 計 的 本 地 臨 時 演 員 參 與 , 但 有 參 與 該 電 影 的 臨 時 演 員 投訴 , 指 負 責 招 募 臨 時 演 員 的 星 幕 製 作 公 司 無 理 剋 扣 工 資 , 由 原 訂 答 應 的 日 薪 250 元減 至 220 元 , 並 臨 時 縮 短 拍 攝 工 作 日 數 。 本 報 昨 曾 向 星 幕 製 作 公 司 查 詢 , 但 直 至 截稿 前 , 仍 未 獲 回 覆 。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71111&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0405017
蝙蝠俠瘋狂的保守主義者
《蝙蝠俠》第一次來港,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說得準確些,這位「超級英雄」是被「拐帶」來港的——我說的當然不是其時尚未誕生的電影版本,而是漫畫版本;如果記憶無誤,繪圖人應是東方庸(據說是老牌漫畫家伍寄萍的胞弟),那時我只是小學生,根本不知道有美國 原裝正版,當然也不知道那是「老翻」(這「翻」,就當是「翻譯」的「翻」吧),只知道蝙蝠俠是忠的,他的對手是奸的;他最主要的對手可不是小丑,而是蜘蛛俠 ,如今想來,東方庸將兩俠「炒埋一碟」,倒也「炒」得甚有創意,儘管最終證明,如此創意有過度之嫌。那時我念小學,愛看兩種「公仔書」。
一種是六十四開本、厚約一百頁的老派連環圖(光顧理髮店,可免費看十本八本;或到租賃攤檔,花一毫子抽籤,少則抽得四本,多則抽得十本),大多改編自《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濟公傳》、《包公奇案》、《封神榜》等古典小說,都是古裝的,談不上創意。
另一種是三十二或六十四開本、只有十多二十頁的新派創作漫畫,包括《神筆》、《神犬》、《財叔》、《烏龍王》、《十兄弟》、《蝙蝠俠》等等,大都拍過電影,成為經典。記憶中的《蝙蝠俠》起初很好看,可是後來橋段漸趨荒誕,更日趨乏味,最後連「上帝」也參與連場大戰,比蝙蝠俠更無敵,便不再看下去了。
普遍性的三個層次
談到這些漫畫舊事,不是為了懷舊,只是覺得有助於釐清「文化霸權」的單向思維。《蝙蝠俠》四十多年前之被「拐帶」來港,純粹是個別漫畫家的生計考慮,基本上跟意識形態並無直接關係,大概有別於當時大量主動外銷的美國文化——諸如美國新聞處出版的《今日世界》(及一系列美國文學及文化書籍的中譯本)、荷李活 電影、「貓王」皮禮士利(Elvis Presley)的流行曲、可口可樂 ……當然還有熙熙攘攘的所謂「綠背文化」。
這些不同光譜的美國文化,約略可折射出齊澤克(Slavoj Zizek)論述的「普遍性的三個層次」:全球化的「真實」普遍性(任何人的命運都不免捲進了全球化市場複雜的網絡)、虛構的普遍性(它規定了所謂「意識形態霸權」的運作),以及理想的普遍性(它體現了一種對文化平等革命的普遍需求)。
「普遍性的三個層次」源自拉康(Jacques Lacan)的精神分析學說,是法國 政治學者巴里巴爾(Etienne Balibar)的高論。齊澤克將之引伸到「文化霸權」與「文化多元主義」的討論,他認為普遍資本形式與國族的關係,不一定是強制的壓迫,也可能是某種「自我殖民化」(auto-colonization),並以一句警語加以高度概括:「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僅穿Banana Republic的襯衫,而且會生活在Banana Republic之中。」
這句話大概可改換成「我們不僅看《超人》、《蝙蝠俠》、《蜘蛛俠》的漫畫和電影,而且會生活在這些美國流行文化的語境之中」。
「有時我的世界走向瘋狂」
蝙蝠俠是富商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的變身,他童年時目擊父母被謀殺;超人是一名四眼記者的變身,他由養父母撫養成人;蜘蛛俠由叔嬸養大,少年時常被同學欺負,參觀自然博物館時被一隻基因改造過的蜘蛛咬傷……這些美國漫畫的「超級英雄」大概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童年陰影,都「誕生」於戰爭時期(從二戰到冷戰),因而都處身於戰火以外(而不是和平),精神上卻長期處於戰時狀態。
蝙蝠俠似乎有更多的精神陰暗面他對世界帶有悲觀情緒,「有時我的世界走向瘋狂」是他常說的一句話,更有論者分析他是同性戀者,他的主要對手是跟他一樣瀕臨瘋狂的小丑,還有一個對手叫Man-Bat,此人本是一個名叫蘭士唐(Dr Kirk Langstrom)的科學家,專門研究蝙蝠,研製一種裝備以修復自己的聽力,這裝備卻讓他變成人形蝙蝠——蝙蝠俠既要控制他,又不想傷害他; Batman對撼Man-Bat,彷彿就是自我分裂的一人戰爭。
超級英雄隱含的政治
法國心理學家列殊(Wilhelm Reich)曾指出,超人的緊身衣可不是力量的象徵,而是包裹覑自己的無能與弱點的保護罩。那麼,蝙蝠俠的緊身衣何嘗不是保護罩?這樣說來,這些有覑種種人性弱點和恐懼的「超級英雄」,其實寄托了平常人的夢想,一如神話裏的諸神。
美國政治專欄作家尊活(John Hood)也是漫畫迷,他寫過一篇有趣的文章,題為《漫畫超級英雄隱含的政治》(The Implicit Politics of Superhero Comic Books),據該文分析,要是去投票,超人會選溫和的共和黨人,變形俠醫(The Hulk)會選自由主義者,神奇女俠(Wonder Woman)會選社會主義者,蜘蛛俠會選民主黨 人,至於蝙蝠俠,則會選無黨派的獨立人士。
更有趣的是,尊活推論蝙蝠俠的消閒讀物必然是《福布斯》(Forbes)、《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和羅素卻克(Russell Kirk)的著作,那就是說,尊活認定蝙蝠俠是保守主義的信徒。羅素卻克是美國著名的保守主義思想家,他曾為真正的保守主義者開列以下的條件:必須堅信先驗道德秩序,相信社會的連續性,堅持精英主義,信守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除了上帝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什麼都是不平等的。
接照尊活的分析,老派的保守主義就是蝙蝠俠面對世界的基本理念,他對政府和建制有略嫌誇張的懷疑,但最終還是相信法律;他反對死刑,這是為什麼他放過小丑無數次,一直沒有把他送上電椅;他總是遵循自己的道德羅盤,彷彿永不出錯;他要是在選舉中投票,可不理會候選人屬何黨何派,只覑眼於候選人如何履行其政綱。
文﹕葉輝
編輯:曾祥泰
http://hk.news.yahoo.com/071110/12/2j7e0.html
黑騎士的前世今生
《蝙蝠俠》第6集來香港拍攝,消息9月下旬開始傳出之時,不少人的第一個反應是:乜香港似葛咸城(City Gotham)咩?葛咸城是《蝙蝠俠》漫畫和電影的發生場地,一個虛構城市。蝙蝠俠真身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是該市的大富翁,利用財富和高科技把自己變成一個跟罪犯和邪惡科學家對抗的超級英雄。故事中葛咸的警察和官員貪污成風,罪犯橫行無忌,全市總像整天罩在一片烏雲底下。
不過,幸好很快便澄清了,香港不是作為葛咸城的視覺想像,而是打破了《蝙蝠俠》電影的傳統,首次讓蝙蝠俠走出葛咸,和壞蛋格鬥。香港不一定作為「香港」而在電影出現,換言之,如果有人認為把城市影象出賣便會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而帶來額外的好處,如意算盤可能過早打響。
當然,《蝙蝠俠》和香港的關係並非今天才建立。遠的不說,4年前,黃玉郎和繪印《蝙蝠俠》的DC漫畫公司合作,共同刊行《蝙蝠俠在香港》(Batman:Hong Kong)漫畫故事,名正言順教蝙蝠俠來香港調查連環殺手案,還設計出一個和蝙蝠俠合作的東方英雄「黑夜之龍」(Night Dragon)。其造型當然和《龍虎門》的石黑龍無關,而是像美式超級英雄一樣披上特製龍型俠衣,以威武形象行俠仗義。
在這本看得本地漫畫迷感覺怪怪的漫畫裏,蝙蝠俠成為異鄉的「失語」者。問題是布魯斯韋恩根本是一個語言天才,不懂國語對很多蝙蝠迷來說實在不可接受。更重要的是,漫畫中的香港很平面,比曾特首或當時的董特首更樂意把這顆東方之珠化為國際大都會——一種把任何本土價值犧牲掉的全球化想像,一個劃一化的虛擬真實場所。不曉得電影《蝙蝠俠》第6集看中的「香港」,是否來自這個版本。
重新洗牌
也許把Batman: the Dark Knight稱為《蝙蝠俠》第6集有點不恰當。公認1989年添布頓拍出第一齣「新蝙蝠俠」電影後,便開創了一個時代。在他之前,只有一部《蝙蝠俠大電影》(1966),但基本上是把當時電視片集的內容擴充,再搬上銀幕,票房也不大理想。添布頓為「蝙蝠俠」注入了新觀念(詳論見下),令觀眾耳目一新之餘,也更新了「蝙蝠俠文化」。他親自執導了第2集《蝙蝠俠再戰風雲》(1992),同樣由米高基頓飾演這為「黑騎士」;第3集《新蝙蝠俠不敗之謎》(1995)及第4集《蝙蝠俠與羅賓》(1997)雖交由祖舒麥查(Joel Schumacher)執導,主角人選也兩易(韋基馬 及佐治古尼),但其世界觀和視覺風格基本上都沿襲添布頓,只不過在黑色的基調上將頹唐轉為華麗。
然而,基斯杜化路蘭接拍《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卻有意重新詮釋蝙蝠俠,所以由布魯斯韋恩還是小孩子時拍起,這也是影片起初被認為是「前傳」的原因。嚴格來說,那既非前傳,也不是第5集,而是重新洗牌,體現開創新蝙蝠俠文化的野心。這次來港拍攝的Batman: the Dark Knight,其實是接覑《蝙蝠俠俠影之謎》,大壞蛋仍舊是第1集的小丑,你可以把它視為新系列的續集,也可把它視為第1集差不多20年後的翻拍。
之所以在添布頓手上演過小丑的積尼高遜 最近接受訪問時,才會故意表示「火光」。他高調表示為沒有人找他再演小丑,或請教他如何演繹小丑而動怒,在在向傳媒及觀眾說明,在添布頓和基斯杜化路蘭的蝙蝠俠世界之間,他選擇了前者。
作為DC漫畫公司「絕代雙驕」之一的超級英雄蝙蝠俠(另一「驕」當然是超人),由Bob Kane原創於三十年代末,原是公司看見超人成功,再斬二⒂之作。蝙蝠俠跟超人同樣有一秘密身分,雖然沒有超能力,但因覑天生高人一等的智力和超凡的武術、龐大的財富,是一種神秘貴族。
右翼貴族
這種貴族式的超級英雄是DC的招牌,代表覑美國 某種右翼價值。這種價值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急速滑落,蝙蝠俠漫畫要生存,在五十年代便轉以偵探形象,借高超智能和推理能力偵破奇案為賣點。直至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冷戰思維看漲,《蝙蝠俠》又恢復出現超級英雄狂打壞蛋的痛快故事。
不過,六十年代左傾的浪漫主義風潮同樣席捲美國。DC面對主要對手Marvel的嚴峻挑戰。Marvel本來也是販賣超級英雄為主,早期煞食角色包括美國隊長、潛水俠、火燄俠等,但六十年代開始,一系列俠魔難分的新角色如蜘蛛俠 、變形俠醫、X-Men逐一大受歡迎,尤其是蜘蛛俠,一反超級英雄漫畫的方程式,把一般只是助手、配角的年輕人「升上神䒷」,變成主角。蜘蛛俠真身彼得柏加原本只是個害羞的中學生,出身草根,一點貴族味道也沒有。然而,在崇尚由下而上,高唱直接民主理想,高舉自由解放的政治氣氛下,他得到的認同甚至超越超人和蝙蝠俠。他貼近年輕人,他遇到的成長問題也是當時年輕人所面對的;面對被社會誤解和排斥的命運,面對自己的心理危機,他如同走在剃刀邊緣,不像蝙蝠俠經常成竹在胸,彷彿正義站在他那一邊,從來不用質疑。
社會學者曾仔細比較過《蜘蛛俠》和《蝙蝠俠》的讀者群,除了發現後者的年紀較大,還發現前者的讀者多是自己也有繪畫漫畫經驗。換言之,圖象文化的進入和興盛,令讀者已經不光只是讀者,同時也想像自己是創作人,並且有動力將之實現。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的年代已開始降臨,天才型的超級英雄面臨過時之嘆。
蜘蛛俠和蝙蝠俠作為美國流行文化的兩大價值對撼,其實到今天還沒休止。在今年暑假檔期上演的《蜘蛛俠3》裏,創作人還不忘曲筆調侃蝙蝠俠。影片把彼得柏加的好友哈利寫成一個依靠高科技和財力提升能力的「小綠魔」,有一個高齡僕人,儼然是蝙蝠俠的化身。情節安排他先爛面,再慘死,並且讓他界乎正邪之間,對原有的蝙蝠俠貴族文化作出了無情的嘲弄。
故此,添布頓對蝙蝠俠的改造才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添布頓鏡頭下,米高基頓的蝙蝠俠竟然成為受心理創傷困擾的潛在罪犯。添布頓努力寫蝙蝠俠的陰暗面,把他和小丑、貓女、企鵝等歹角的命運並置。作為「黑騎士」,他慣在黑夜活動,本來是一種風格,一種美學,但來到添布頓版那裏,那成了一個心理分析師的潛在顧客!經他一改,文化貴族的面紗揭開了,不錯,他神秘,但他其實不得不如此,他和這個時代慣以「受害人」自我標籤的作風靠近了。
添布頓改造後的蝙蝠俠,和蜘蛛俠靠近了。而拍成電影的《蜘蛛俠》,也強調「能力愈大,責任愈大」的右派價值;這和美國左右派界線日漸模糊的政治現實不謀而合。說到底,市場決定一切,後期資本主義發展的金科玉律是,為了無限的資本累積,在類近神跡般的財富生產模式底下,意識形態衝突,統統可以讓路,統統可以轉化。
康復者
1997年之後,DC漫畫的母公司華納製片花了8年時間,最終才決定由基斯杜化路蘭「重拍」《蝙蝠俠》,這時,已是「後911」歲月。(《蜘蛛俠》在2002年公映,須刪掉部分見到世貿的鏡頭;其向右走,也有人認為是跟911有關)《蝙蝠俠俠影之謎》的布魯斯韋恩,正好是克服兒時誤入蝙蝠穴的恐懼,把恐懼化為力量才順利走上成俠之路的。如果米高基頓版是潛在的病人,那基斯頓比爾版便悍然以康復者自居。
基斯杜化路蘭成名作是《凶心人》(2000),以奇詭實驗的緕事怪圈述說一個復仇故事。《白夜追兇》(2002)則直探主角阿爾柏仙奴天人交戰克服道德考驗的內心世界。加上《蝙蝠俠﹕俠影之謎》,顯示他是很喜歡拍攝心理題材的導演,在他鏡下,布魯斯韋恩和父親的關係大大強化,蝙蝠俠重新向右轉了,走向父權形象的重建。
Batman: the Dark Knight香港已有傳媒譯作《蝙蝠俠之黑騎士重臨》,但其實這個名字是Frank Miller 1986年限量發行的蝙蝠俠漫畫書名(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這輯漫畫很著名,因為裏面講述退休了的蝙蝠俠年過50,被逼重新出山對付罪犯,書中他的對手甚至包括不會老的超人!
是的,蝙蝠俠文化傳統正是一種貴族氣。他和羅賓的關係是一對一的師徒制,舊的羅賓成長了(變成Nightwing)或死了,他便找新人繼任。難怪有人會將之跟《星球大戰》中的Sith武士傳承關係相比。Sith在緕事中是「奸」的,但其中的黑武士Darth Vader卻是歷年最受歡迎的星戰角色。畢竟,「黑騎士」和「黑武士」的分別,誰又說得清、說得準呢?
文﹕朗天
編輯:陳立衡
http://hk.news.yahoo.com/071110/12/2j7e1.html
我的蝙蝠狂迷歲月
我等蝙蝠俠,足足有18年……從1989年開始一直等,那時我是個高中生。上學只為打乒乓球,放學去租Laser Disc回家看,一只只美版影碟,沒有字幕,半懂不懂的囫圇吞棗。我對任何人都說我愛西片不愛唐片,荷李活 的blockbuster更是趨之若鶩。1989年,華納要重拍蝙蝠俠,由添布頓(Tim Burton)執導,知道這個消息後,我開始改造生活去迎接蝙蝠的浪潮。
比1989年更早的蝙蝠俠電視片集,當時印象模糊,只記得蝙蝠俠在電視中並不那麼「黑」。他那套緊身制服衣料單薄,豬腩肉表露無遺。相對而言,經添布頓重整的電影蝙蝠俠造型就酷多了,制服連披肩都是黑色,胸口黃色的徽號顯得特別醒目。蝙蝠俠穿上堅固的盔甲,發明了很多好玩的道具、戰機及戰車,令人迷戀不已。
那時候,為了讓人知我入時,我很早買入蝙蝠俠的正版T恤,穿著在旺角 及尖沙嘴 的街頭招搖。趕在電影公映以前,我的生活物品,幾乎都刻上一個蝙蝠俠徽號:各式各樣的文具、衣服、帽子、鞋,背包襟章……同班同學即使欠缺流行觸角,當時只要瞟我一身打扮,就知道什麼是城中電影熱話。
蝙蝠車訪港
當時還有個電影宣傳小博覽,在新世界中心 地下的展場舉行。小博覽除了銷售紀念品,還展出電影中的蝙蝠車,購票入場即可近距離看到戰車真身。那蝙蝠車在89年的電影中可神啊,不獨可無人駕駛,而且懂得以鋼甲自我保護。今天我們在維港上空看到蝙蝠飛機在上空滑翔,可別忘了蝙蝠俠的座駕18年前已經來過。是時,IFC也許連圖則也沒有。
宣傳是鋪天蓋地的。我印象中連大圍的青龍水上樂園外,都掛了一個巨型蝙蝠俠的標誌,黃黑色對比十分搶眼,沒有任何文字,坐火車經過那裏一定被它吸引。幾年後入大學念藝術,有次聽老師提及,蝙蝠俠標誌的黃色本來更奪目,第一次看容易被鮮色吸引,以為是幾隻黃色的牙;要再細看才掌握黑色的蝙蝠形狀。那是設計師用顏色跟我們開玩笑;而藝術史老師對標誌印象特深,原來也拜那今已拆卸的水上樂園所賜。
由1989至的2007年,《蝙蝠俠》的前、後傳拍了不少,主角也由第一代的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當時此人選敲定,電影公司給漫畫迷狂罵),到後來給韋基馬 (Val Kilmer)及佐治古尼(George Clooney)。這幫男演員幾乎都有個基本的特色:是那片性感的小唇,以配合蝙幅俠小咀外露的條件。Christian Bale也許是眾人之中最陰沉、邪惡的一人。觀眾對他最深的印象不是史匹堡《太陽帝國》的童星,而是《美色殺人狂》(American Psycho)衣觀楚楚的冷血yuppy。
18年後,我大學畢業多時,在社會也混十多年了。結婚、離婚、生育、工作、供樓、娛樂、消費……生活沒有電影多彩;有開心滿足之時,但更多是不如意。生活沒有英雄、也不到你去控制。像杜魯福筆下的「安坦但奴」,少年本來有憧憬與夢想(安坦的夢想是成為巴爾扎克一樣的作家),到後來也跟安坦一樣,被零碎的生活瑣事折騰。漸漸夢想/幻想這些字眼走得愈來愈遠,深知自家平凡,將不會成就什麼豐功偉業。
這時候,我少年時期曾趨之若鶩的電影英雄真的來了。老實說,我對他的感情冷卻多時了。但這幾天我心裏還是在盤算,他晝伏夜出,倘若某個寧靜的深夜給我在中環 擺花街碰上他,我第一句話應該是什麼?18年的往事,平淡卻也深刻,我應該由哪個片段開始,向蝙蝠俠娓娓道出?
文﹕家明
http://hk.news.yahoo.com/071110/12/2j7e2.html
暗黑亂神
下班時分,甫踏出寫字樓,驟聞霍霍螺旋槳聲,想必是「暗黑武士」降臨中環 。好一隻黑蝙蝠,隨便拍拍雙翼,就弄到一班在位之徒心猿意馬,比誤吞迷幻玩具珠還要興奮,爭覑投懷送抱,以為香港形象就此宏揚海外。令人懷疑拍攝中的不是蝙蝠傳奇,而是維港巨星匯Part II。隨便上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搜尋一下,以香港為背景的電視電影竟有一千三百多部,當中大部分是港產片,真正的荷李活 製作大概也有幾十部吧,要是那些高貴的要員隨便撿幾部來看看,便知西方人眼中的香港是什麼形象,也會思索一下那些影像是否真的能夠提升我們的國際形象。
東西方冷戰期橋頭堡
imdb內列舉與香港有關的西片,鐵金剛系列最為醒目。「老鐵」是兒時的最愛,那時對意識形態、性別權力等概念不甚了了,關心的也不是007如何機智過人,道具如何新穎奇特,為的通常是那幾場肉帛相見的纏綿。有一天把《鐵金鋼勇破火箭嶺》(You Only Live Twice)的影帶租回家,一開場便見James Bond在香港與女伴銷魂,忽然女伴借故走開,睡脇隨即彈起,幾名槍手掩至,一輪機槍便把鐵金剛送上西天。原來這是軍情局的設局,讓007假死,好得滲透日本 的敵營。當看到載覑「老鐵」的靈柩自泊在維港中央的潛艇徐徐落入海底,心裏竟然有絲絲的感動,堂堂大英帝國的頭號間諜竟然命喪香江,在溫柔鄉為國捐軀,這彈丸殖民地也算與榮有焉。
《鐵金鋼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Golden Gun)、《新鐵金鋼之不日殺機》(Die Another Day)這一類以香港為背景(不一定在香港取景)的電影曾經盛極一時,為的可能就是驅之不去的冷戰legacy。這兒曾經是東西方冷戰的一個橋頭堡,曾經有個什麼英國 在遠東最大規模的電台設施,曾經有覑意識形態的明爭暗鬥,還可以在落馬洲 遠眺深圳 河對岸的「竹幕」。冷戰時期的簡單二元對立,使香港在荷李活電影裏扮演的角色也十分簡單清晰,歸納起來不外是性工作者、犯罪組織成員和粗懂英語而不大可靠的侍應之類,總之就是老外心中exotic得來又安全,oriental得來又可以溝通到的getaway destination。就算到了近年的《火拼時速2》(Rush Hour 2),又封灣仔石水渠街,又去油麻地警署取景(請看看西人都愛些什麼東西!)大書特書還是那些老掉牙的風月場所,保證令一眾本地好色之徒為之聞風喪膽,唯一例外的是飾演大反派的那位,英文比廣東話好得多。
富商巨子典型新奸角
冷戰退潮以後,香港不再是東西對峙的前線,慢慢變成一座通屬城市,統統屬於,也統統不屬於,就如最新的蝙蝠俠電影裏,葛咸城早已分別在紐約 、芝加哥和東京 取景;之前《紫光元素》(Ultraviolet)也先後在香港和上海 拍攝,但又有多少人認得出來(當然看過的可能更少),那些港式拳腳倒是過目不忘。最經典的香港印象,卻是來自沒有在港取景的《2020》(Blade Runner)。那座dystopian的洛杉磯 ,永遠濛濛霉雨,永遠不見天日,就是源自導演烈尼史葛(Ridley Scott)七十年代在香港拍攝廣告片時所留下的deadly romantic記憶(詳見Wired Magazine 15.10專訪),當然那城也可以是紐約和東京的混種。至於unicorn的意境竟然不幸言中,不用等到二○一九年,維多利亞 港兩旁已是futuristically dystopian。
意識之爭不若往昔明顯,黑白也不再分明,荷李活苦於尋找的例牌奸角,昔日的鐵幕死敵,逐漸被那些industrial-military-software-media-complex moguls取代,即是隨時可以對號入座的跨國跨行業富商巨子。《新鐵金鋼之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有這樣的角色,《盜墓者羅拉生命之匙》(Lara Croft Tomb Raider:The Cradle of Life)的好像也差不多。最精彩的是韋斯里史納斯(Wesley Snipes)主演的《幕後反擊》(The Art of War),故事第一幕便設定在香港的Jade Park Hotel(放心,budget太細,隨便在加拿大 找個多些鋼柱的地方便是了),然後介紹反派出場,劇本如是寫道:the Donald Trump of Asia, David Chan。例牌的名字,例牌的角色,例牌的行業,好在沒有港版《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
蘇絲黃香港印象不變
表面的角色,表面的演繹,誰是反派根本不打緊,荷李活的編劇也不會太在意鏡頭裏面是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最重要的是有action、hot body等等,於是羅拉大姐大搖大擺潛入Times Square的賊巢(這幫人還得繳付昂貴的租金,真了不起),兒兒戲戲地擺平了對手,搶了些寶物、電腦檔案、或是其他總之好緊要但到頭來又無關痛癢的道具,一輪沒頭沒腦沒美感的槍戰打鬥之後,又神奇地可以瞬間轉移到IFC天台,飛縱而下。
平心而論,那一串鏡頭還算有型有款,維多利亞港也幾有 charm,連那該死的煙霞(應該叫毒霧才對)也彷彿被電腦抹走了。但降落的地點,卻在一艘躉船,船上有一家人,都像是漁民。羅拉把那球狀物體拿出來,然後投射一些影像時,那家人臉上的表情,尤其是那小女孩,就好像連電視也沒有看過似的。Come on,這是什麼年代?香港原來還是蘇絲黃的香港,到處還是漁船,香港人都是漁家?!講到科技,嶄新的R&D,未必有我們這幫快閃賺錢的香港人份兒,但講到應用到埋玩high tech,HD、Blue-ray、Wii 、NDS、HSDPA,真係幾「潮」都有。唔該,《變形金剛》(Transformer)裏的美軍基仍然用外掛webcam的laptop,夠應該畀多些少錢upgrade啦!雖然數碼港沒有為我們帶來矽谷 的科技創意,總也不至如此不濟。單靠一部半部例牌大製作就想提升自家的形象,是不是想得太美?也是不是對自己太沒有信心了?
土炮拍中環效果更佳
講開由Times Square剪去IFC,這當然是電影製作的常規,自家出品也往往如此,尤以杜Sir的作品為甚,但至少環境連戲,不會穿崩無理。其實想sell香港的話,隨便找三五七部在中上環取景的港產片,才真的叫人目不暇給。雖然我們的出品也不離暴力、血腥、情慾和癲狂,總也來得真切,說的也是人話。《去年煙花特別多》、《江湖告急》裏的半山扶手電梯驟見刀光劍影,血流如注;《小親親》、《薰衣草》在SOHO又見抽離浪漫,小資閒逸。又或《大隻佬》與李鳳儀夜遊必列者士街青年會之外,浪蕩永樂街文咸街之間,禪機處處,迴響覑魯迅先生八十多年前聲討「老調子」的豪情,夾雜覑往昔十王殿鞭打犯人的嚎叫,現實與虛構交織,歷史恰到好處地在中上環輪迴。當然知道西方的普羅大眾未必看得明白,但至少在純粹exotic的氣氛中多添一兩分人文的沉澱,提升香港形象的效能會否比一味的視覺官能來得深厚一點?
又聞蝙蝠也愛夜蒲中環,攝製隊希望街坊大放光明,好讓景致豐富一點。不知他們看過劉偉強 的作品沒有,近有《傷城》,遠有《不死情謎》,夜色中環,沒有誰比他拍得更美。那一雨夜黎明 在戲院里附近追捕悍匪,由利源東街追上樓梯街,輾轉殺到擺花街結志街,故事雖然暴力,鏡頭卻異常淒美,這一夜真不啻「黎明前的浪漫」。至於《重慶森林》中警員663的喃喃自語, Midnight Express前的躊躇,毋須再大書特書,早已成為經典,典型的香港風物,只留在電影菲林裏,現實卻已煙消雲散。既然我們已有這些「土炮」為香港背書,再多一顆up and coming的明星在此閃耀,最多也是錦上添花,無須芳心蕩漾,亂了思緒。
《美色殺人狂》中環版
不過,如果來港拍攝的是《美色殺人狂》(American Psycho)中環版,倒是令人翹首以待。試想想一個白天在Exchange Square或IFC上班的investment banker,晚上冶遊到蘭桂坊 以北,雲咸街以南,然後與三兩北國佳麗把臂銷魂位處干德道的豪宅。後來又在八十年代節奏明快的Canton pop之下,在己連拿利手刃嫉妒已久的同事,及後幻覺頻生,由自家一路從扶手電梯以「幾十球」的速度滾下去,沿途狂性大發,最終躲回辦公室的玻璃幕牆之後,逃避直升機的搜捕。這樣的情節,才真的夠瞧,兼且肯定可以提升我們的國際形象,所有金融才俊,IPO神話,通通成為電影的配角和背景,讓世人見識這海港不再老是sampan and junk,漁港奇情。東方葛咸也不乏世態炎涼、聲色犬馬、阿諛逢迎、sophisticated的奢侈浮誇,絕對不讓曼哈頓專美。這才叫超英趕美,咱們才算是個新世代的香港人。
文﹕奇夫
編輯:梁詠璋
http://hk.news.yahoo.com/071110/12/2j7e3.html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11-1212:18 A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另一種是三十二或六十四開本、只有十多二十頁的新派創作漫畫,包括《神筆》、《神犬》、《財叔》、《烏龍王》、《十兄弟》、《蝙蝠俠》等等,大都拍過電影,成為經典。記憶中的《蝙蝠俠》起初很好看,可是後來橋段漸趨荒誕,更日趨乏味,最後連「上帝」也參與連場大戰,比蝙蝠俠更無敵,便不再看下去了。
令我諗起賭神 X 咸蛋超人tim:icon101: :icon101: :icon101: :icon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