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k::eek2::icon063::icon062::icon101:
#51:icon101:
Alfonso Cuarón 都拍過啦:icon101: 有人話London to Brighton唔掂 :icon101:
但我已經買o左飛 :( 原帖由 小妖 於 2007-3-2312:06 AM 發表
有人話London to Brighton唔掂 :icon101:
但我已經買o左飛 :(
OK 的,除了一處犯駁之外:icon032: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3-2312:35 AM 發表
OK 的,除了一處犯駁之外:icon032:
但想深一點也不算是犯駁:icon064: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影癡一號 瀕臨絕種
是誰訪問誰?已經不重要。問題是我出的——香港到底還有沒有影癡?李焯桃寓興趣於工作,純粹的,他想起她,哪裏有戲看哪裏有她,像個phantom,phantom of the cinema。Phantom可以是量度的標竿,如果你覺得她很面熟,你準也是個戲迷。如果你一個星期總會碰見她幾次,怕且你亦在瀕危當中。如果你對她完全陌生,覺得她來自第二個星球,甚或不可理喻,你大概討厭入戲院,看戲更喜歡對覑電腦或電視屏幕,更怕且,你快要串不出cinema。Cinephilia,一個遺產自八十年代的標籤。李焯桃說,她堅執,儼如一個清教徒。她說她是影癡一號。恐怕,前有古人,後無來者。
Cine-philia
Vicky的一副行裝是屬於苦行者的,看覑她,才驚覺看戲可以是嗜好,原來也可以是人生目標。她每日都看戲,忙,少鲻少運動,分秒必爭,總要抓時間,逢電影節第一個辦VIP證,爭第一個訂位,潛台詞分明是百分百保證,不會錯過。這天緊接訪問是七點半開映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許鞍華 導演),甫坐下便老老實實嘩啦啦的﹕一定要七點離開,由IFC趕到金鐘。
李焯桃說Vicky是個清教徒,因為她基本上拒絕下載任何形體於電視電腦屏幕觀賞的電影媒介——除了放映機會微乎其微的默片。如果是娛樂笑片青春片「無所謂的」電影,她不介意在電視看,否則她寧願等,試過等費里尼的 Satyricon(《愛情神話》1969)上大銀幕等了十年。順帶一提,她的口味也有或曰「濫」、「博愛」的一面,很愛港產片,也愛荷李活片,會「撈」兩間有線電視電影台和每周一集的美日韓電視劇的電視汁;李焯桃則以電影為中心的策略——「時間那麼少,電影已經看不完」——而且,他不但買影碟,同一部戲又會買好幾隻,不同版本的,「其實跟女朋友愛買衣服無分別,同樣是種購物狂,看不完便先佔有,就等退休時當享福」。
兩星期看五六十場
所謂philia,就是有一種外人難以理解的狂熱吧。 Vicky的初中年代,每周日都是一口氣連看三場電影地度過。家住尖沙嘴,她爸最愛帶她到景星戲院看西片,她媽則愛看粵劇片,費里尼的《八部半》是那時看的,看後感是「原來電影可以『咁得意』」。第一部電影節電影是Padre Padrone的《我父我主》(1977),驚為天人然後泥足深陷。那年電影節上映Buster Keaton的The General時她還是學生,放映時間撞正導修課,於是跑去跟老師說:「我要去看Buster Keaton不上課了」。之後,踏足社會沒能讓她熱情冷卻,她的老闆逢電影節都讓她放假——當然,她先要找個「自己人」做老闆,像「進念」的林奕華。節期為時兩周,「貪心的」Vicky總是不想放過,兩星期裏看五六十場電影,一日三五六場,更不惜幾個場地來來回回走,有時連飯也沒得吃。「去年好在堅持看完堅盧治等三名導演拍攝的《火車三段程》(Tickets)才跑去九龍灣九點多音樂會開場,蠻好看的,只映一場實在太浪費了,好些朋友也看不到呢。」
「他們逐場收費的呀,一場要千多歐羅,這邊多一場,那邊就要少一場啦……」面對影癡的典型投訴,李焯桃其實頗肉緊﹕「唉,今年上映的《青樓紅杏40年》(Belle Toujours)也遭遇同樣情。真想看的影迷,先選下這個時間,用其他來遷就。」他說,現在時間表編得比以前「人道」,不設十一點半場。他又說,比較接受想看一定比能看的多的現實,不會跑場。
這樣子看戲,其實是很考意志。他們認識的一些老前輩,有的一次節期看九十場,現在仍堅持的大有人在,只是好些年紀已不小了,累得看戲時睡覑。
塑造口味的歷程
Vicky也想看《青樓紅杏40年》,撞到正,仍在苦惱中,她又拉覑李焯桃問貼士,例如哪一套是「必看」。李焯桃說,Vicky這種是極端的狂熱分子,口味偏鋒。偏鋒,或許因為她實在看了很多以後的凝聚。密集的看了廿多年,攻陷電影節的策略依次是先選導演,再選國家。十多年前愛看土耳其 片,近年她愛看以色列 、伊朗 、墨西哥和俄羅斯 的電影,原因不出先前在當中碰到過好戲,選以色列墨西哥因為先前看過以回教和婦女受壓迫為題材的好電影,漸次連這類題材也生起興趣。當然這都是很個人的東西,李焯桃就不太熱中以色列戲,覺得以色列電影有點被過分吹捧,也不大愛看宗教電影。
Vicky數算歷來的狂喜時刻﹕第一次看帕索里尼全集,格魯吉亞電影,那套《妙筆丹青》真的很好看,齣齣也很好,這些戲,電影節以外不會有機會看……奇斯諾夫斯基、蘇古諾夫,最近一次很高興知道墨西哥導演 Arturo Ripstein,還自以為影迷好識睇,為何不識他?驚為天人,開心到喊,看後幾個同道朋友就站在街上談個停不了,自此,凡是他的戲都會看,可惜,不多人看。對上是看小津,很感激,雖然全部看過幾次,還是要一次過由頭到尾看。(李說﹕「當年(2003)budget有鬆動,全部戲都可以做中文字幕呢。」)
另外,一些導演都是靠電影節去跟的,像基阿魯斯達米,《櫻桃的滋味》邊看邊喊。米高漢尼卡,第一套看Benny's Video(《熒光血影》)已經覺得好勁,不會放過。另一個好鍾意的新導演是Harmony Korine,《金毛正傳》(Gummo)好犀利……
對影迷的貢獻
「所以說,她的口味是很偏的,《金毛正傳》我們會蓋章寫明「不設防」電影,warned to be shocked,或極度不安,悶到抽筋,色情暴力,好激。」李焯桃插嘴。「噢,是嗎?這就是偏了嗎?」Vicky反問。「她算是影迷中的極端了……」「不如我認做No.1啦。」「如果你認我們不會否認,有人不同意,就出來挑戰你,引他們出來,哈哈。」
Vicky說,從前為了第一時間拿到場刊,會去電影節的記者會,然後通宵選片安排走場時間表,第二朝又第一時間去票房交表郵購——那是未有文化中心,也沒有網上訂票的年頭。開幕首映奇斯諾夫斯基的《藍》那年,票房沒登記交表時間,她第一個交卻落空,立即寫信到報紙及政府部門投訴,最後她不單有票,制度不單隨之改良,自此,連開幕首映也必演兩場。
現在,「刨書」選片時間增至兩天,「多一個通宵——另一貢獻影迷的人道安排。」李焯桃說。
文﹕黎佩芬
攝影:郭慶輝
編輯:梁詠璋
http://hk.news.yahoo.com/070317/12/23vcp.html
搞手的話
「在香港當(電)影迷,算不錯了。」影癡一號是懷覑感恩的心。她去過倫敦 和威尼斯的電影節,在香港,影迷的時間可以填滿滿,戲可以看個夠,算很pro。這麼pro的影迷,是受保護的瀕危物種,李焯桃慨歎,新一代不愛入戲院,而且誘惑又多,鍾意打機鍾意上網,不一定看戲,看戲更喜歡對覑電腦,影癡只會愈來愈少。每年負責編排時間表的李焯桃其實都很pro,要了解觀眾心理然後決定上映排場且要代入影癡盡量協調(細緻如不致令跑場影迷遲到早退),編一張時間表要花好幾個星期,好幾個通宵。這天,他得到Vicky答應,來年幫手以影迷角度預先「審核」。
今年節期遷就Filmart延長至三周,最主要原因是希望壯大電影節的聲勢。李焯桃說,全球化下,片商不再像以往免費供片文化交流,影展電影節愈來愈多,競爭愈益劇烈,租借影片價錢亦愈來愈貴,片商又會考慮將影片交給哪個國家放映得到最大的宣傳和商業效益,「片商去影展電影節都係想賣埠」,為了生存,香港電影節亦想方設法提升市場價值,吸引片商垂青。此外,他們也要培養觀眾,跟荷李活主流爭客,故此,包裝上要親民,多了明星肖像,也多了廣告宣傳,選回來的戲,也多了主流和較pop的選擇,希望藉此「導人升仙」。雖說 pop,很多也只是電影節才有得看,「好像《惡女花魁》、《超時空泡泡女》和《惡童》,至今香港都未有發行商。」
「香港的外語片發行愈來愈收縮,他們覺得整個市場都在收縮中,可是,這是互為因果,惡性循環,映的愈少,觀眾愈少,觀眾愈少,便一路死下去,好悲涼。」
「單看電影節,我們的前途無限,因為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太多現在戲院有映的戲都無人發行,全由我們這裏映。這類片,買碟要幾百元一張,不會齣齣想看都買。看戲有時又講氣氛,去電影節有節日氣氛。」
「但我不想這樣,因為,這就反映這個地方在文化角度而言是失敗。巴黎 不需一個電影節,她有幾百間戲院,多冷門的,侯孝賢 蔡明亮 伊朗 的都有,是最理想的境界。」
「香港,是另一個極端。」
http://hk.news.yahoo.com/070317/12/23vcq.html
什麼人問?李焯桃
觀影無數,是工作也是興趣。年中走訪世界各地影展電影節蒐羅好片,以策劃每年3月在香港舉行的國際電影節。他加入電影節團隊那年是第7屆(1982),今年則是第31屆,其間除了第25屆,他全部有參與。
http://hk.news.yahoo.com/070317/12/23vcs.html
什麼人答?Vicky Leong
觀影無數,而且堅持好戲要入戲院看,最容易找她的地方,是戲院。據經常在戲院碰見她的戲迷說,映後每有導演座談會她必發問到底,是個很認真的影癡。自命是香港電影節的頭號影癡,第一次趁節那年,是第3屆。
http://hk.news.yahoo.com/070317/12/23vcr.html OT. 米高漢尼卡都進軍荷李活, 翻拍自己套 Funny Game :icon101: 李焯桃真係冇介紹錯:icon112: 男人做野:真係唔知佢做咩野,全場講多過做,男人固執嗎?
萬世歌王Scott Walker:同預期想看的不太一樣,喜見Jarvis:icon040: 原帖由 橙色力量 於 2007-3-2312:35 A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OK 的,除了一處犯駁之外:icon032:
套戲講咩:confused:
我對Brighton這地方很有興趣:icon101: 睇左第一套 "daynightdaynight"
有d位唔係好明:(
有冇地方可以睇返d劇情or影評?
沿著屋脊在走的小孩
11歲的湯瑪素(Tomasso)有一個習慣,就是爬上居所的屋頂,沿著屋脊來回行走。那當然是個很危險的玩意兒,因為一旦失去平衡,便會從高空墮下,跌個粉身碎骨。想要保持平衡,靠的其實只他自己。導演甘.史超域.羅西(Kim Stuart Rossi)的用意正在這裏:成長的過程一如走在狹窄的屋脊上,既崎嶇復險阻重重,只要行差踏錯,便會萬劫不復。這也是為什麼影片改上了《沿著屋脊》 (Along the Ridge)這名字的原因。大概只有香港國際電影節底毫無想像力的袞袞諸君們,會想也不想便把它喚作——《父與子》!如果他們的用意,是要把它和我們那部也是說父子關係的電影來作一次一中一西的遙相呼應的話,那不啻是讓後者顯得更相形見絀。不能否認兩部電影的確有頗多可堪比較的地方(父親都是個充滿了鬱結、自我中心和脾氣暴燥的人;母親都是「水性楊花」註:《沿》片中的母親確實三番四次為了別的男人離家出走;港片中的母親雖然只有一段婚外情,但在丈夫眼中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水性揚花」;兒子也都長得標緻討好),但只要並放一起,你便不難看出那一部是真正帶覑一名父親的關愛和人性的悲憫來創作電影的,那一部卻是表面上奢談人性、骨子裏卻只為了突顯所謂「作者」的自我意識而拍攝的(是的,就像片中把《沿》片與上述那部叫人心寒的電影比較是把它低貶了。影片真正在呼應的,(或曰:甘.史超域.羅西的最大啟發)是真安尼.阿米里奧(Gianni Amelio)的《打開房子的鑰匙》(The Keys to the House,2004 照樣不假思索地被電影節翻作《打開心扉》!)。在那部也是描寫一段父子關係的震懾人心的傑作裏,甘.史超域.羅西只是演員(他真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他扮演的是名在先天性帶缺陷的兒子出生後,即逃避了做為父親責任的男子,十六年後與兒子重逢。阿米里奧透過他們在路上的一段旅程,說的是這個年輕的父親,怎樣從殘疾的兒子身上,重新學習做一名父親。影片結尾的一場戲,是當父親突然領悟到照顧這名兒子的一生是一件如何艱巨的事情時,恐懼、內咎和無助襲上心頭,他哭了,反而是兒子在安慰他,父子的關係倒調了。《沿》片也有一場相類的戲。(上)
舒琪
http://hk.news.yahoo.com/070330/12/24rao.html
沿著屋脊在走的小孩
(昨文提要:《沿著屋脊》最大的啟發,應來自真安尼.阿米里奧的《打開房子的鑰匙》。後者在結尾把片中的父子關係給對調了;《沿》片也有一場相類的戲。)那是兒子本來已決定追隨樓下的那個「代家庭」 (surrogate family)去滑雪,但晚上醒來,覺得心裏還是惦掛覑父親,遂偷偷潛回家裏。他叫醒了父親,問他:「你沒事吧?」聽到了這句本應是父親關心兒子的說話,父親摟覑兒子哭了。就在這一刻,父親和兒子同時長大了!
甘.史超域.羅西自導自演父親的角色,無論是劇本抑或演出,都立體而細緻。他的暴躁,與其說是性格使然,更多其實是源自他在婚姻生活與事業上的挫敗感——兩者都與他的manhood有關。他在性格上的真正缺點,其實是他喜歡操控別人底剛愎自用的做法(他強迫兒子學習游泳、把妻子近乎軟禁地困在家裏、在現場拍攝時堅持要導演採用他的拍法,都如出一轍)。但他也有溫柔、浪漫的一面(見諸他對子女的關懷,和決定租下海邊的旅館,與妻子享受一次渡假的樂趣)。說清楚一點,甘.史超域.羅西覑意刻劃的,不是人物有幾衰幾衰,而是他們的vulnerability(脆弱)。出於一份對人物的理解,而非對他(們)的擺佈(manipulate)。由是,我們對這人物,一如湯瑪素,一直有覑一份複雜的感受,即同情也害怕,即想親近也有抗拒的成分。
但影片最教人感動的,仍是對湯瑪素的描寫。甘.史超域.羅西用的是襯托的方法:父親底manhood的失落 Vs 兒子底manhood的建立。湯瑪素沿覑屋脊行走的舉動,自然是一種男子氣慨的表現,但真正的所謂manhood,卻是對別人、對自己的行為有著承擔的勇氣。這所以兒子最後的成長,是流露在他主動對班中那名自閉少年負起的看管責任、他放棄自己的樂趣來照顧父親的抉擇,和結尾時對母親底內心矛盾的理解與體會。11歲少年演員Alessandro Morace把這角色演得十分出色。甘.史超域.羅西反覆強調的,不是他的俊美,而是他眼神裏的敏感 (sensitivity)與憂鬱。我一度搜索枯腸,終於想到銀幕上能以同樣叫人心痛的眼神打動我的人是誰 —— 是占士.甸,電影名叫《伊甸園東》(East of Eden,1955年,公映譯名為《蕩母痴兒》),也是一部描寫父子關係的作品。(下)
舒琪
http://hk.news.yahoo.com/070330/12/24rao.html London to Brighton
加D成龍式亡命飛車鏡頭就好似一部港產片了 :icon101: 原帖由 Stanley Traore 於 2007-3-3102:53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套戲講咩:confused:
我對Brighton這地方很有興趣:icon101:
除了海灘外我睇唔到呢套劇同布萊頓有咩關係 :icon101: 計劃聽日睇吳清源 :icon101: :icon101: 原帖由 小妖 於 2007-4-207:47 P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除了海灘外我睇唔到呢套劇同布萊頓有咩關係 :icon101:
:icon075: :icon075: 暫時最喜歡的是離奇過小說,Dustin Hoffman真是太捧了
立喰師列傳就過癮+無里頭
押井守玩過龍了:icon101: 吳清源畢 剛剛睇完Homeless FC
:icon8: 好睇
:icon101: 好多位都笑到:icon042: 睇前無預到會有咁多呢d位
:icon040: 個女導演:handshake: 的靚 原帖由 李喂凸 於 2007-4-301:52 AM 發表 http://hkcm.hkehost.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暫時最喜歡的是離奇過小說,Dustin Hoffman真是太捧了
立喰師列傳就過癮+無里頭
押井守玩過龍了:icon101:
:icon099: 買不到票子:icon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