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58|回復: 21

吳清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5-26 09:58: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吳清源

故事簡介

吳清源,出生於民國年代的圍棋神童。11歲的他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以天才棋藝養活家人;14歲初渡日本,乍來即與日本棋院大賽剛出爐的冠軍較量,並中盤獲勝;五年後,吳清源與日本新銳棋手共同創立圍棋新布局,掀起一場圍棋革命。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他以「95盤擂臺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了日本圍棋界所稱的「吳清源時代」。老年的他更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其功利性,改為提倡其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
                                                        導演 : 田壯壯
演員 : 張震, 張艾嘉, 松坂慶子, 伊藤步, 柄本明
片長 : 107 分鐘
級數 : IIA
語言 : 日語, 普通話 (中英文字幕)
                  
               
 樓主| 發表於 2007-5-26 09:59:54 | 顯示全部樓層
《吳清源》的一些感想

先旨聲明,《吳清源》是一部屬於電影節又或電影中心的戲。

佛誕當日去到電影中心看《吳清源》,留意到有不少人前來電影中心,只為了找一些《魔盜王》以外的電影選擇,而入了此戲院,是故,提早離座的人數,也是很少見之多。

看《吳清源》前,務必要做足戲前準備功課。我不是指要看慬那些十番棋的佈局。吳清源最為人津津樂道是他稱霸棋壇十多年,但對他來說,這並非其回憶的重點--吳清源的自傳稱為《中的精神》,老人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生命所遇的各樣事物,如何得到「調和」,達至太平,這亦是他一生所追求的道理。是故,導演忠實地透過鏡頭,以及張震的身體語言,去表達主角在成長中所經歷的紛亂所有的內心世界。

而事實上,鏡頭所展現的吳清源,枉枉就是一種反諷下出現的「調和」,例如一個十五秒的鏡頭說主角肺結核病復發而令他身心被囚,幾個場景數分鐘後就出現他因結核併發症而不用服役,所帶來的就是棋盤上的自由;主角拒絕其恩師建議前往廣島繼續維持棋館的運作,數個場景後就出現廣島被投放原子彈的場面。導演把每一個場景放以幾十秒為一個單位,一個鏡頭沒有對白都可以完成一個敘事。這是其功力,但不幸亦是令不少人呼呼入睡的原因。

《吳清源》的聲音運用並不馬虎,無論是棋手的腳步聲,抑或棋賽時下子的聲音,那種節奏必需在寧靜的戲院才可以感受得到。當棋長瀨越憲作突然發火用獅吼的聲音批評吳清源在大戰期間為著信仰放棄棋藝,呼應的就是原本很寧靜的棋局突然來個原子彈轟炸。當吳清源再會其妻子和子的時候,那份細水長流的水喉聲音,像把所有的思憶和情感串連起來。

這劇並非沒有缺點,而事實上不少觀眾應該會就戲劇中缺乏棋賽的描述而感到不滿。作為一個對大師致敬的作品,亦未必令到大家明白和感受到吳清源的堅持--最重要的不是棋局的輸贏,而是心靈的平和。如果觀眾只為看精采棋局,而忘卻老人家本身的心路歷程,你就可能會錯過更重要的信息。

《吳清源》可以是佛誕假後的一次思考生命的機遇,但亦僅此而已。戲中的吳清源並非(僅為)棋聖。如果你真的要看這套戲,記得先做足功課,先認識主角本身的歷史,以及中日戰爭的背景,你可能會看得更有趣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6 10:00: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5-26  09:59 AM 發表
這劇並非沒有缺點,而事實上不少觀眾應該會就戲劇中缺乏棋賽的描述而感到不滿。作為一個對大師致敬的作品,亦未必令到大家明白和感受到吳清源的堅持--最重要的不是棋局的輸贏,而是心靈的平和。如果觀眾只為看精采棋局,而忘卻老人家本身的心路歷程,你就可能會錯過更重要的信息。

《吳清源》可以是佛誕假後的一次思考生命的機遇,但亦僅此而已。戲中的吳清源並非(僅為)棋聖。如果你真的要看這套戲,記得先做足功課,先認識主角本身的歷史,以及中日戰爭的背景,你可能會看得更有趣味。

應該有人會好失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26 10:04: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5-26  10:00 AM 發表

應該有人會好失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6 10: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麥旋風 於 2007-5-26  10:04 AM 發表


重心錯, 期望錯, 幫你唔到

呢套是傳記, 不是棋藝教學

無時間, 唔係唔會考試後先睇 vcd/dv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26 10:29:34 | 顯示全部樓層
百老匯電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26 10:30: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5-26  10:00 AM 發表

應該有人會好失望

我一早知道了  上個禮拜睇報紙睇左再detail o的故事內容 + 再上個禮拜睇左預告片 , 真係好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26 10:31: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lyingDonkey 於 2007-5-26  10:09 AM 發表

重心錯, 期望錯, 幫你唔到

呢套是傳記, 不是棋藝教學

無時間, 唔係唔會考試後先睇 vcd/dvd

我都唔係打算睇棋藝教學 , 我只係prefer 睇到好似棋魂咁 , 有o的棋戰可以睇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26 10:32:1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截拳道小子 於 2007-5-26  10:29 AM 發表
百老匯電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

一向都係得呢間先有呢o的片睇ga 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6 10:3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阿爆 於 2007-5-26  10:30 AM 發表

我一早知道了  上個禮拜睇報紙睇左再detail o的故事內容 + 再上個禮拜睇左預告片 , 真係好灰

我見到開拍報導已經十分期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6 17:35:3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截拳道小子 於 2007-5-26  10:29 AM 發表
百老匯電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

好正常

今年去了三四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26 17:38: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人expect田壯壯會拍到好有娛樂性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6 18:06: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炎夏 於 2007-5-26  05:38 PM 發表
有人expect田壯壯會拍到好有娛樂性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7 10:27:41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xanga.com/tommyjonk/5 ... 16528304part-2.html

吳清源的一著

後來,機緣巧合,我看了被不少影迷視作世紀爛片的<吳清源>。(連老好人石琪也認為田壯壯《吳清源》很悶藝)



不知受了林風眠展覽影響還是什麼,在電影院的時候,我不但沒有睡昏了頭,還深切地體會吳清源為什麼「千揀萬揀」,卻選擇了田壯壯為自己作傳。



的確,影片有過分斧鑿之嫌──故事交代不清,鏡頭過份求工,最嚇人的是每次棋局也只下了第一步棋。



因此,如果你想看吳清源如何「憑個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十次大勝「十番棋」,被譽為「昭和棋聖」...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了日本圍棋界所稱的吳清源時代」的話,千萬不要進場。因為,導演連吳氏最著名的「三三、星、天元」開局也沒有交代。



在大刀闊斧後,田壯壯只選取了吳清源人生的一些重要經歷作為核心。值得欣賞的是,導演沒有因為吳氏的地位而歌功頌德,甚以吳氏夫婦信邪教的經歷為主要篇幅。為了公平地拍好一個未死者的經歷,導演刻意省去自己的主觀意見和感情,只鬆散的交代個別事件的發生。



無可否認,這種簡約(minimal)的處理手法,會令觀眾難以投入,尤其那些對吳氏生平認識不深的觀眾,更是丈八金剛。然而,可以想像的是,假如我是吳清源,在大銀幕上看見這「一鱗半爪」,我肯定會哭成淚人。



「怎麼這個人會如此了解我的心情」



事實上,任何一個活在大時代的人,背後必然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只是,誰也不可能完全明白另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因此,導演故意忽視線性的故事發展,只提供故事點(plots)的做法可謂相當聰明,尤其像吳清源那種活在兩個敵對民族夾縫中的天才,背負的包袱更是遠超我們普通人所能想像的。勉強去分析和交代事件的始末和影響根本是緣木求魚。



反之,導演寧願花費大量鏡頭,細緻描寫當時四周環境和吳氏之關係,更退一步從故事主人公之自傳中抽取字句說明當事人的心情。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不是一般傳記片的拍法,但這種做法,卻恰好反映「生命就是圍棋與信仰」的吳清源人生觀。



可能這種全力重塑當時環境的傳記插畫式拍法,才能體現對當事人的最大尊重。

the_go_master.gif


「忘掉天地,彷彿也想不起自己」



無論戰爭,還是和平,張震飾演的主角總是「行行從行行」,而在現實當中,人不正是穹蒼下的過客嗎?



最難得的是,導演能夠利用恬靜的景物反襯出主角潛藏內心的悸動。除此之外,入藉日本時的一絲猶豫、脫離教會時的前路茫茫、準備上吊時的不情不願,三組鏡頭都充分表現出吳君面對自身和大時代角力時根本是獨力難支。幸好有棋盤和棋子作伴,吳清源方能在惡劣的情況下存活。因此,他沉迷棋藝,並非沒有道理。



因為,和一般人無異,吳清源最難下的一局棋,就是和命運對奕那一場。


後記:

朋友,且容我老土地問一句,你曾否遇過叫你物我相忘的東西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27 10:28:58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hkxforce.net/wordpress/1005
《吳清源》- 棋聖的人生棋局

一套描寫人物傳記的電影如果要引人入勝,通常都會以其光輝事蹟作為中心,寫其成功之路。吳清源是圍棋高人,縱橫日本棋壇,外號「昭和棋聖」,其地位在現今圍棋棋壇上無人能及。一般而言,如要說其生平,都離不開他的十番棋對奕,逐一與日本棋界對奕,直至所有對手都因敗績而降級,無人再有足夠等終與之再戰。偏偏在電影《吳清源》裏,導演主力描寫的並不是棋聖橫掃棋壇的事蹟,而是吳清源自身的另一盤棋 — 人生。

貫徹整套電影的,是專心一致的信念,是人面對各種外在因素依然相信信念的堅持。吳清源的生命,就是圍棋與信仰,因此不論是太平盛世還是戰亂時代,不論其他人怎樣看待他的行為,對於他而言這世界最重要的都是圍棋與信仰。就算是他脫離原有宗教,亦是因為他自身對信仰的信念的堅持。就算是配角的棋手們,對於圍棋的信念也堅定不移,就算炮彈一個個地投下來,他們仍是專注於棋盤上。

電影的描寫細緻而樸素,對著名的棋局對奕都是輕輕帶過,著重透過描寫他的生活、神情與思維,表達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信念及世界的事物,由精神層面描寫棋聖。配合這種樸素描寫手法的,是一個個有如彩繪素描一般鏡頭,還有平實無華的服裝,清麗脫俗的感覺連成一個整體。描寫場境手法亦與電影風格配合,場境之間雖然沒有指明地點時間的轉換,但是隨著電影而觀看,則自然會明白此時此刻角色身在何方,以及各種事件的經過。

吳清源與其妻中原和子的關係,亦描寫得恰到好處。對於沉默寡言的丈夫,不論是順境逆境,和子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同樣地,吳清源對於妻子的信仰,亦是無言地支持。當和子脫離教系後他們在東京相約,和子看見丈夫後立刻幫忙整理行裝,過了一會才相擁而哭,這段描寫尤其細緻。電影中其他角色亦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有如兄長的木谷實,有如父母的師匠瀨越憲作父婦等,他們本身的描寫及與吳清源之關係的描寫都不俗。

透過「人生」這盤棋,《吳清源》以一種與主流西方傳記電影不同的手法描寫吳清源,值得去靜心感受一下當中的韻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6-8 15: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5
吳清源

殆無疑問,縱使《吳清源》到最後仍不免是部失敗作,它也是一部光芒四射的失敗作;而田壯壯也仍是今日華人導演裡創作力最高、電影造詣最深的一人。當然,絕對不能遺漏的,是攝影師王昱——排名未必一定最有意義,但說他是頂級的攝影師(已不再局限於華人範圍),卻絕對錯不了。

大多數批評影片的人,針對的都是影片「沉悶」、「節奏緩慢」、「唔知嗡乜」。我無意在這裡駁斥這些看法——事實上,我不否認它們在某層面上並非完全不正確。我指的「層面」是這些觀眾本身的口味,與他們對影片的期待。先說後者。

影片開宗明義就叫《吳清源》(有關人物的、時代和歷史的;且甚至不一定是那麼有關圍棋的——它不叫《一代棋王》或《棋王爭霸戰》)。這個直接、簡潔和質樸的名字,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已向觀眾(特別是把電影看做為一種消費行為的觀眾)說明白,這並不是一部可以讓你在純官能刺激上獲得滿足的電影(雖則我得聲明,影片在映像與聲音方面底美不勝收的表現與成就,給予了我極大的感官享受)。影片在香港只排期在一家(被公認為)「藝術影院」上映。它的導演是田壯壯,一個從不(與制度或orthodox thinking)妥協的電影創作者。如果這些元素都未能讓你在觀影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的話(即是說,它不是一部一般定義的消費娛樂電影,它是可能對觀眾有要求的——不論是觀影時的專注、互動思考,抑或觀影後的延伸資料搜集、印證及再思考),那便只能說,這是次美麗(也許不)的誤會。


[Side-track:對仍不熟悉田壯壯者,我很樂意覆述以下的一個故事。田早年在被問及對他的《盜馬賊》票房失敗的感想時曾說,「我的電影是拍給廿一世紀的觀眾看的。」這句在當年被普遍認為狂妄自大而備受攻擊的說話,在2001年的某天在香港得到了見證。那年我邀請了路過香港的田來我校與學生們講話。到了發問時間,一名看過了《盜》片的、並聽說過上述田的說話的攝影學生,第一個舉手對他說,「謝謝你,田導演,為了我這名廿一世紀的小觀眾拍攝了這部了不起的作品。」田的那句話指的其實是:電影,或其他藝術作品,除了它的時代意義外,還應該有它的傳世價值。關鍵詞是Vision 。] (《吳清源》之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6-8 16: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棋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6-9 15:29:07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66
靈與肉的衝突

嚴格來說,要把吳清源(1914 - )的一生濃縮在一部一般長度(約介乎二小時至二小時半之間)的電影裡,幾乎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情,不僅因為吳氏的生命已渡過了接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更重要的是其中充滿了無數的勝負起落(一次棋賽可延續十幾年)、戰爭(日本侵華、二次大戰)、政治糾纏(幾次放棄中國籍、加入/失去日本籍)和思想/宗教衝突(先後加入偏鋒組織紅會和璽宇教)等豐富情節(還未提與吳相交的一些顯赫人物,如川端康成、梅蘭芳、對手木谷實等)。事實上,光就這些情節的選材而言,影片也不無爭議的地方(特別是對吳氏的棋迷來說)。舉例如吳捨紅 會另投璽宇教(實情是吳一生仍篤信紅會,加入璽宇主要是妻子和子的關係)、有關璽宇教和璽光尊的描寫(前者教規極其嚴厲,「與清規戒律的修道院別無兩樣」按:引自吳清源自傳《天外有天》;後者則專橫霸道、跡近妄想)、吳的兒子(影片中出生後即無影無蹤)、吳交通意外後出現的幻覺現象(片中他頭疼發作時叫妻子代他出賽原來就是幻覺的表現,但以目前的效果觀之,卻是不大清晰的),諸如此類的取捨,都不能說盡如人意。很明顯的,影片是刻意採取一種「去戲劇化」的低調子風格來處理其中較激烈的情節(是以璽光尊的形象莊嚴冷靜,吳被摩托車撞倒的情形也沒真實中的嚴重 按:據吳自述,是「我被撞飛起來後,又落在摩托車上,身子被車拖了幾米遠,才滾倒在街道上」),但因為這些淡化和省略而做成的曖昧與含糊,卻得承認是影片的一個大缺點。(我覺得這方面鍾阿城底貌似經濟實則懶惰粗疏的劇本是責無旁貸的。按:無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有多高,我一直不認為鍾是個稱職的編劇,《吳》片不過再添一例。)

但儘管這樣,田壯壯在面對這些龐大素材和有限篇幅所展示出來的那份透視力,卻仍精確獨到。影片由頭到尾其實都只集中在一個重點身上:吳清源對精神生活和心靈平靜的追求,是以先從擺脫民族界限開始,繼而企圖在棋盤的世界裡找尋那片澄明的天地,再而一頭栽進不同的宗教信仰中,用感性取代理智。諷刺的是不論那種方法,最後帶給他的,都是肉體上的受苦(疾病、意外)。是的,《吳清源》的主題正正就是靈與肉的衝突、出世與俗世的矛盾、超越與沉淪的分別——想想看,其實是田的作品的一貫中心意念。(《吳清源》之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6-9 19:03:17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恕我唔識欣賞
除非真係本身睇過吳清源既傳記
了解佢既過去、事跡

否則見到d 枝節跳黎跳去
只會覺得導演好「寫實」、「忠實」地交代一d 野
但想帶出d 乜q 呢
就唔該自己搵書惡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6-9 20:36:41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覺得呢類為仍在生者拍既自傳式電影
受到太多當事人同時代局限
好難有一d具體突破
而且為左照顧所拍者感受 會強調一d只有當事人認為既重要事物 反而觀眾真係有興趣探究既野會被忽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HKCM

GMT+8, 2025-1-19 20:22 , Processed in 0.0370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