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7-11-18 20:36:46
|
顯示全部樓層
終於看了《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錯過了之前電影節檔期,難得正場上映,失而復得真感動。貪方便在時代廣場看,還是只上映了二天的黃金時間,不全場爆滿才怪。以日本電影來說這不是常事。我倒有興趣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不留在家看星光熠熠的台慶而選擇看悶蛋鐵塔呢?熱潮?林海峰的廣播劇?看小說後中了毒?想大哭一場?小田切讓?松隆子?純粹性消磨時間?
什麼理由都好,沒有高低之分,有欣賞的心就足夠了。《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台灣譯名,雖然累贅,但比香港傳神)是一部不俗的電影,不俗在於平淡和現實,對的,又是日本最常見的呵欠電影。要說《東京鐵塔》(簡稱)的劇情其實很簡單,都是看幾幕便猜到葫蘆賣什麼藥那種。絕對沒有什麼"兒子在一個天氣嚴峻,風雨交加的晚上,背母親上東京鐵塔,為的是還母親上東京鐵塔的遺願"的事情發生。我記得的內容多是現實的生活片段,如母親搬到兒子新居,和兒子及一班朋友共赴晚飯,母親訴說她和父親的相遇時的甜蜜回憶,肉麻很可愛。
我很喜歡這些"沒什麼大事"的平淡感電影,畢竟我都是過著現實無聊的平凡生活呵。結局,兒子看過母親的信,後悔生前沒有為她做什麼,他和舊女友(松隆子)相約在東京鐵塔,他拿出母親的靈位(?),完了他向母親"下次我們三人一起去吧"的允諾,和《在世界中心呼喊愛》的結局有少許相似,就這樣作結。三十年的時間齒輪gululu gululu壓縮到近二小時半,沒有太多高潮催淚位,要說缺乏娛樂性也的確是。
說起來,早前翻看《明日的記憶》,《一公升眼淚》和《在世界中心呼喊愛》,前者依然好看,誠言比《東鐵》(愈來愈短了)更好;但後二部已沒有什麼感覺了,不用燒碟就直接刪到資源回收筒去了。我想主角不討好固然重要(惡女澤尻和賤男山田‥‥‥),還有愈來愈受不了刻意摧淚突兀的計算情節,太造作失真了。所以我也不喜歡周杰倫的貪心之作《不能說的秘密》。但《東鐵》又何嘗沒有計算呢?雖然很小,但都是有吧!始終人家都是寫小說拍電影賺錢。所以,要說這種"沒什麼大事"的平淡感怎麼才對我口味,恐怕也難以說明。
小說作者Lily Franky早前訪台灣,他很滿意飾演母親的樹木希林,和她母親相似度近乎100%。而原來飾演老年媽媽的她和飾演中年媽媽的內田也哉子,現實上是母女關係,難怪氣質和眼神皆如到倒模一樣。而童年和青春期的小田切讓都"咀懷大痣",或許只有我這支持者才注意到吧。他又說到小田切讓太帥不像他。從記者會中照片上,又不是這樣一面到吧:大家也是長頭髮+山羊鬍子,一副藝術家的樣子。以日本作家來說,也算有台型吧?
不適應主流電影下的小田切讓,據說他是一位非常挑剔慎選劇本的性格演員,本來推掉了《甲賀忍法帖》的演出,原因是他不想演這些英雄角色,但在看過原著漫畫,發覺"原來不是那麼一回事,它充滿了和平反戰的意識"才願意接拍。戲中他經常以花紋頸巾,同一tone的鮮色窄身衣和直腳褲示人,時尚感十足,完全沒有不男不女的怪誕感覺,仿佛衣服為配合他而存在似的。年前某雜誌的選舉,他是"最具衣著品味"的前列和"最想模仿髮型"的首位。唯讀者又矛盾地指出:"沒錯是很富品味,但又難以模仿"。這個我也能理解:我也有一條棗紅色的布褲,說得上經常穿的,但每次都要想像上身衣著該怎麼配搭倒是很費時,結果都以黑白灰基調敷洐了事,真不濟事。
回到家,我不會說自己被失落感吞噬一整天,也不會有從今天起好好孝順母親的覺悟。畢竟已活了二十多年,我已漸變成一個過於理性,冷血且自我的人。任何形式的作品也好,我不相信當中會有"看完會改變人生"的神奇魔法,那管是梁文道,湯禎兆或馬家輝的大力推薦。我認為輕易這樣說的人並不可靠,而且非常作狀。當然這不是真理,只是我個人的觀點罷了。反倒是在小便時想起電影中:小田切讓在成人電台節目中說的奇怪手淫方法‥‥‥不是刻意的想起,而是很自然在腦海中閃過,罪過罪過。
http://www.xanga.com/blue_hell/627560925/item.html
放上日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