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去春來
正所謂「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在一般人的眼中, 所看到的只是春天的美好, 而忽視了冬季的特色. 不可否認的, 生機勃勃的春天相比起萬物休止的冬季的確更能夠吸引人們的目光. 可是, 我們必須理解, 春天不過是四季,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罷了. 春天的生機也是必須以冬天的蕭條來襯托的.
春天為何能給人們充滿生機的印象, 被認為是個希望的季節? 因為對比. 「冬去春來」正好印証了我的想法. 冬天給人的印象是冷酷的、嚴寒的、沒有生氣的, 最重要的是, 缺乏希望的. 人們期望這萬物休止的季節離去, 迎接另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春天, 那種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特別在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 春的地位是冠絕四季的. 因為春天是農家播種的時候, 遂有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大過年之說.
對於感情豐富的人們而言, 往往會有喜愛春天而厭惡冬天的傾向. 那麼, 我們可以生存在只有春天的世界嗎? 不可以! 單調的世界會枯乾我們的生命、喪掉我們的情趣. 沒有了四季的對比, 春天便不再美麗, 不會有生氣. 我們便只會生活在千篇一律的世界!
所以, 人不能總活在溫暖的春季, 也要經歷夏天的酷熱、秋天的蒼涼和冬天的嚴寒. 這樣, 人才能成長, 才能獨立. 自然界中有四季就如人們有喜怒哀樂四種感情一樣, 都是必須而且重要的. 只有有變化, 有波折的才算是真正的人生.
大自然的變化是巧妙的. 造物者劃分了四季, 各具特色, 而且互相緊接, 並無半點瑕疵. 四季也各有特別的意義: 春代表了生機; 夏代表了繁盛; 秋代表了衰落; 冬代表了滅亡. 四季是一個循環, 生生不息, 周而復始, 彼此之間是缺一不可的.
滅亡與重生都是大自然的偉大恩賜. 事物的滅亡是另一事物新生的起點. 就像冬天枯萎的樹木滋潤了泥土, 讓小草在春天茁壯成長起來. 所以, 當我們讚嘆春天的風光明媚時, 也該感謝冬天對這新景象的默默耕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