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朋友對《裙下之臣》的反應如何?普遍都離不開「只記得擺呀擺呀」的評語,認為有跌Watt之疑。陳奕迅跌Watt嗎?且看你自己如何定義何為「跌Watt」,如果以流行性而言,不能否認是下滑了,缺少了《夕陽無限好》等雅俗共賞之作,亦少了《阿牛》的K場作品。不過,以音樂性而言,那就可商確。正如陳奕迅在附送的DVD【What’s
Going on with Eason】所言,這張專輯除了《群下之臣》外都是不夠搶耳的,意思不是說不動聽,而是歌曲的味道是會經過反覆聆聽而聽出更多感受來。
《最後的禧皮士》令我聯想起【Nothing Really Matters】中《Made In Hong Kong》的爽快搖滾作,梁翹柏以鼓聲作主導而加入明顯的Sampling音效,效果遠遠壓過純粹以快打慢的《心深傷透》,後者的結他、貝斯的編排實在太陳舊。陳舊的感覺同樣在《解藥》出現,出現在黃偉文的歌詞上,以「解藥」作比喻未免陳腔濫調,幸好這首像是陳奕迅寫給梁漢文《PG
家長指引》續集的曲子在細膩出色的編曲下仍然表現出陣陣的悸動,想起《我的世界末日》會想得太遠嗎?《粵語殘片》一再繼承陳奕迅在碟末都會置放輕鬆小品的做法,陳奕迅柔順而跳脫的連音唱法唱出周博賢筆下回想少年時光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