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7-8-22 19:52:34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mr6.cc/?p=1033
不能說的秘密,可以看到的「寬度」
by Mr. 6 on August 22nd, 2007, 目前有 11 則留言, View blog reactions
觀看其他最新文章
關於周杰倫兩周前新上映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先說我不是影評,也無意評影,不過,在國外唯一興趣除了打球就是看電影,一輪看完了就到二輪或影展找其他國家的電影,看過的西片真的蠻多,而上周末跑來看周杰倫這部電影的原因又另外因為幾點,第一,下周二就要和方文山同台,或許該做個準備;第二,聽說這部電影和時空旅行有關係,而我正是時空旅行電影的愛好者。看看電影就算了,為何跨界來寫一篇文章?因為,我覺得我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周杰倫這個創作者,以及和周杰倫同一時代的平常人,也順便看到其他的創作者、以及和他們同一時代的平常人。我覺得,我可以從這部電影來談談我所觀察的「寬度」。
先看「不能說的秘密」的票房成績:在中國大陸上映(大陸七月底首映)短短十天便突破2600萬人民幣,遠超過2003年上映的梁朝偉、楊千嬅的地下鐵的700萬,以及劉德華、鄭秀文的龍風斗的1200萬人民幣的票房。上映三周後更達3000萬人民幣。台灣則於8月10日首映,首周也創下500萬台幣票房,上映至今已超過另外兩部國片「練習曲」、「刺青」的總票房數。
奇怪的是,在通常反應最快、最有想法的部落格界,除了專業影評外,對於這部電影的反應似乎特別的冷淡,沒看到什麼人在討論。網路上討論這部電影的較多見諸在PTT電影版,偶有輕度部落客三三兩兩幾句話帶過如這裡,翻遍台灣部落格似乎只看到這篇有較深度的評論。大陸那邊雖然熱絡多了,如豆瓣網這邊的評論,以及時光網Mtimes的291條評論,首要幾條皆有20則以上的留言,但我們看到,第一條評論,還是「看見他(周杰倫)就煩!」我們發現,關於「周杰倫」或「周杰倫的電影」的評論,似乎呈現極端的兩極化,只要超過500字的,相當大機會都是傾向讚賞這部電影,假如不到500字的,平均大概就只寫10個字,酸言酸語、人身攻擊,一大堆新語詞新花招都祭出來。聽聽身邊的聲音,也會發現很多人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就已開始批評,表示他們寧可看鬼片或卡通片也不要看周杰倫之類的。我們發現,關於這部電影所有的讚賞,就像在消音箱中,怎麼喊都喊不大聲,連張藝謀、朱延平來講都沒有用,反而是那些酸言酸語,好像傳染病一樣,在你我身邊流竄傳開了!
譬如,周杰倫太花心,眼睛太小?花心的人,就算在平常生活中是個很令人討厭的人,但我們又沒有要跟他睡同一間房間或當同事朋友,而是在評斷他的作品,就如同沒人因為羅素克羅或妮可基嫚很花心就想反制他們的電影,如果連點評作品也是要建立在喜歡作者個人的前提下,那我們的讀者,便還停留在「偶像劇」的階段了,要變成「美少女治國」了,然後,大家也永遠不會發覺,這位人稱花心的周董,竟然在這部片用盡了所有力氣去刻畫某種少男少女初戀的清純的悸動,選角選得極為成功(桂綸鎂)、古典音樂元素安排、男女主角舉手投足,整體下來,還真的原封不動的傳達了那個滋味。
另外,有人批評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模仿,比如鬥琴一段學「海上鋼琴師」,時空旅行的片段是學「email情人」,字跡在桌上顯現是學「哈利波特」,鬥琴主持人長得根本就像「櫻桃小丸子」的花輪,甚至連中間播放姚蘇蓉「情人的眼淚」老歌一段也學「無間道」?這些被媒體炒作的話題,好像都被拿來當作「不想看周杰倫的電影」的理由之一。但,他們沒看到的是,周杰倫在這部電影中還自創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環節,譬如以「時空旅行後第一個看到的才看得到」這個特色貫穿全劇,單單這一點,在美國就可以拿來寫一本小說、拍一部電影了,這是百分之百的原創,而且是個驚人的原創。
觀眾看完後,很難不發現,「不能說的秘密」顯然真的是近年來由台灣導演拍出來的、最具全球化票房氣勢的電影。而我指的全球票房不是那種靠政府補助然後去參加影展吃飯的,而是真的會讓普羅大眾真的想買票進去看,而且還想再看一次的(不是因為拿到贈票,或響應某種運動)。這部電影跳脫港片的味道、日片的甜膩,令觀眾看這部電影看到心裡去。但,這樣的作品,有誰支持?每個社會都有一小撮人在「創作」,其他人跟隨;創作者可能是做電影的,也有可能是批判的(批判也需要有創意),我發現,這小島上確實有許多年輕人都很會創作,單單看BBS上面的鄉民,對於政界的笑話以及用詞,常常得驚嘆那些創意,我認為,台灣的大學生族群中,創作者的數量可能跟整個美國大學生的創作者一樣多甚至是二、三倍,然而這些「中小型創作家」,卻遲遲不能創出任何大型的創作,因為,他們卡在某個地方了。
大家在批評網路,結果自己竟要跑到聯發科工作;大家在說其他站做得很爛,結果自己一個站也不做。我不知道卡在哪裡。但能看到的是,大家會花很多詞眼去諷刺這部電影、去批評它的主人,卻沒有動力去「自己」來做一部電影。大家可以很努力去推動、去支持一些創作,自己卻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來搞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作品。大家都只想做一個中小型的創作者,沒有人想做大型的創作,或許,大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大型的創作。
所謂「大型的創作」,不一定要用大成本,不一定要和別人拚「高度」,畢竟我們的資源有限,我們也要養家糊口,我們的才能也不見得可以贏過人家,但我們需要的是「寬度」,這寬度是眼睛的視野,到肚量的尺寸,再到雙手的努力。我們不一定要真正的自己做一個大作品,但假如我們有做大作品的「寬度」的話,假如我們心裡藏著一股想搞一個大作品的渴望的話,對周杰倫現在所做的事情,很自然的就會肅然起敬!對於它的作品,也很自然的會以「寬度」去觀賞,而且也會從中體會到那驚人的「寬度」,為那個寬度而流下激動的眼淚!
沒錯,這部片是由一個花心、驕傲的半路出家拍電影的音樂家所製作的作品。沒錯,這部片確實有學其他電影的味道(我覺得學最多的應是Frequency一劇)但,重要的是,整個電影的格局是非常大的。用這樣的眼睛去欣賞這部電影,觀眾可以感覺得到周杰倫想要做一個恆久的東西,一個代表性的作品。當然,每一個創作對個人的意義皆不相同,有些人或許覺得,環保題材值得耗一生心力,所以拍一部環保片對他而言就是一部巨大創作;或許有人覺得,發揚家鄉小鎮民俗文化才是他活著的意義,所以為家鄉拍一部這樣的電影就是他的一生職志;我們不能說這樣是錯,但我們可以說,這些作品若是只是在反映個人興趣層面,只是中小型的創意;而在歷史上可以站的住腳的,才是大型創作。而大型創作與否,一走進電影院,從一股無形的氣勢中,就可以感覺出來了;對於一些人來說,一輩子不會想到那邊去,但對一直在找「這東西」的人來說,走進電影院沒多久,就可以感覺到了!
對我來說,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缺點並不是大家所熟悉的那幾點,而是第一,音樂不如想像中好聽,我以為周董會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的做幾首真的站上歷史深度的作品,當然有可能是自己分飾導演角色,已經無時間創作。二,情節方面確有幾段的節奏有點奇怪,雖然都交待得很清楚了,但有些地方沒有拉長時間細細刻畫,有點可惜。但,整部電影的優點依然遠遠大於缺點,令這部片子以觀眾的角度來看,幾乎是無懈可擊了。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學到愛迪生曾經被打耳光,莫扎特含恨而終,甚至唐朝的杜甫也是如此?但,我們卻似乎沒有學到什麼?為什麼這些人會在他的年代如此不受注目,肯定也是因為形象不佳、沒碰到貴人之類;他們一定不合當代社會的標準,因為當下,不只看到他的作品,也看到他的「人」,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競爭者在競爭。你說,周杰倫已經很紅了,電影已經賣得這麼好了,這樣不夠嗎?但他要的,或許不只是這些。而我卻感受到他似乎正漸漸被這些愈來愈大的海浪給推倒,尤其是在他所來自的台灣這裡,似乎沒給他該有的尊敬與支持。創作者需要的是心境的穩定,如果缺了,他只能在之前的創作中找尋再延續一口氣的方法,這些無謂的批判者正慢慢的讓周杰倫改變。這並不是我們所樂見。
我沒說「不能說的秘密」可以走進歷史,畢竟它只是一位音樂創作天才的個人練習之作,但我們從這部電影看到了一個「寬度」。這個「寬度」,是所有擠在小島上哀嚎經費不足、觀眾不支持的各種行業的藝術創業家(包括咱們網路創業家),應該開始摸一摸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