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橙色力量

沈旭暉論足球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0-7-14 15: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方都市報
A31  |   個論  |   政是球非  |   By 沈旭暉         2010-07-14
世界盃國際政治:回顧與前瞻
       

沈旭暉專欄為期一個月的世界盃決賽周終於結束,無論比賽結果是否盡如人意,從國際政治角度,我們不妨作出下列三點的回顧與前瞻:一、不少政府對球隊表現差都高調以政治姿態介入,例如尼日利亞一度表示要禁止國家隊在未來2年參加比賽,後來BBC也揭發尼日利亞可能“打假球”的丑聞。

法國總統薩科齊則放下重重內外問題接見捲入球隊內訌的球星亨利,如何減少球隊內部裂痕也成了意大利、英格蘭、阿根廷、巴西等國政壇人士的關注內容。由此可見,疑似造球或“更衣室政治”不但已全面影響球賽,其嚴重性還到了政客不得不正視的程度。針對前者,相信各國政府早晚會聯手整頓國際賭博集團,起碼希望將之納入地下經濟的監管;日本政府目前針對國粹相撲被黑社會操控的嚴打態度,可作為參考。針對後者,各國足協的人事任命將難免越來越政治化,因為調解力和親和力,可能比技術層面的執教能力更重要。這些姿態,反映國際足協強調所謂“政治足球分家”的傳統備受挑戰,而事實上,輿論對國際足協本身的高度政治角色、乃至牟取暴利的行為,早就越來越不滿。

二、除了政府直接參與足球政治,連國際足協本身,在全球化時代,也變成了一個具有政治決策能力、足以產生大量經濟產業的“非國家個體”。在這個非國家個體統治下,其主要員工———裁判———的“誤判”每屆都會發生,但隨著科技高度發達,加上足球被賭博全面滲透,“誤判” 再難被觀衆容忍。輿論對國際足協拒絕引入鷹眼,普遍不相信是基於“維持足球純潔性”這個官方原因,不是說國際足協食古不化,就是乾脆以“方便造球”的陰謀論角度演繹。加上國際足協和各國足協關係千絲萬縷,與不少洲際足協或國家足協的頭面人物存在疑似利益輸送,各國球員也有不少因為打算在足協“從政”,而在球場內外有“奇怪”表現。因此,相信新生代以引進科技大改革為政綱、從而在政治層面推翻現有國際足協領導的劇情早晚出現,只是不知道將會和平演變、還是出現劇變而已。

三、在本屆世界盃,各國“加盟球員”已變成常態,成員來自五湖四海、而並非與殖民時代有任何關連的“德意志聯合國部隊”就是典型例子,澳洲也是另一例子。不少各國球隊主力長期生活在外,只是在世界盃前夕,才匆匆為入籍而入籍,例如攻入新西蘭首球的後衛列特長期住在丹麥、巴拉圭前鋒巴列奧斯根本是阿根廷人,對國家的忠誠度,很難說。這現象固然反映全球一體化乃大勢所趨,但也反映以國家為單位的世界盃將面對更大挑戰。不排除有朝一日,國家隊可以像球會那樣,通過金錢變相吸納各國人才加盟,而這“外援模型”早已為巴林、卡塔爾等富有西亞國家隊應用,它被推而廣之,也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還有大量足球政治議題可以通過本屆世界盃閱讀,例如非洲球隊表現未如理想,反映了非洲足球的管理和紀律還有待進步,但相信非洲依然可得到比亞洲多的席位。這多少和非洲足協內部較團結有關,也和非洲足協與國際足協的關係有關。既然亞洲賽區不被重視,本屆沒有代表出線的西亞可能離心更大,東西亞的裂痕也會更嚴重,不排除有全面分家的一天……這類蝴蝶效應延伸下去,可以帶出數十個其它題目,有機會可以進一步分享。

在四年後的巴西世界盃,恐怕章魚保羅已壽終正寢,無緣見證上述特徵如何變得更鮮明,但筆者希望屆時再有機會,和大家分享足球與國際關係的互動。

世界盃系列評論之終結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7-16 11:50:25 | 顯示全部樓層
沈旭暉:西班牙首次奪冠的蝴蝶效應

西班牙成為本屆世界盃冠軍﹐正如其領隊迪寶斯基所言﹐「這不只是足球﹐更是全國的大事」﹐因為這對西班牙政治生態的影響不容低估。特別是對首次奪冠的國家而言﹐世界盃盟主的蝴蝶效應﹐通常特別強勁。

例如在1954年的瑞士伯爾尼世界盃﹐西德以半冷門姿態、半托管身份﹐擊敗當時兩年未嘗一敗的勁旅匈牙利奪冠﹐被史學家形容為「伯爾尼的奇跡」。自此西德自信百倍﹐正式從二戰陰影復原、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經濟開始急速增長﹐在美、蘇跟前也抬起頭來。反而匈牙利失利引起國內震蕩﹐一些運動員被「問責」﹐國家也在1956年爆發反共革命﹐惹來蘇聯鎮壓﹐這些都可以在電影《愛的十二碼》、《愛水球愛自由》等重溫。

又如阿根廷在1978年首次奪得世界盃﹐也改變了南美歷史。當時一場阿根廷對秘魯的6:0大勝甚有「造馬」嫌疑﹐因為唯有這樣的勝果﹐才可以保證阿根廷晉級。事後﹐阿根廷軍政府的幕後角色被發現﹐據說秘魯政府接收了大批援助和軍火。當時阿根廷的獨裁軍政府面臨內外壓力﹐但有了這屆勝利﹐軍政府卻取得局部國際認同﹐也得到更多民眾支持。數年後﹐民粹主導的軍政府悍然入侵英屬福克蘭群島﹐帶來南美罕有的國際戰爭﹐也為1986年馬勒當拿的正牌上帝之手帶來「合理」解釋。但假如沒有世界盃﹐軍政府可能已倒臺。

再如法國在1998年奪冠、再在2000年奪得歐洲國家盃冠軍﹐令「施丹主義」和國家精神融為一體﹐法國政府多番利用國家隊宣揚種族融和﹐暫時壓抑了相關衝突﹐也令以勒龐為代表的極右勢力有所收斂。直到國家隊成績下滑﹐種族問題才從新興起﹐但法國已通過足球﹐渡過了9/11 事件前後最敏感的反恐、仇外風潮。要是沒有這支以非本土族裔球員為主體的法國隊、和他們帶來的榮譽﹐那些年來的法國政府恐怕要右得多﹐社會政策也會為之改變。

眾所週知﹐西班牙奪冠前﹐面對「歐豬五國」的共同危機﹕失業率上升、福利社會瀕臨崩潰﹐債務重組刻不容緩﹐連帶足球經濟也大受衝擊﹐ 因為不少國民開始質疑皇馬、巴塞羅那等頂級球會以炒賣方式生存﹐不但加速了舉國經濟泡沫爆破﹐也繼續浪費政府的資助。其實﹐西班牙比希臘、葡萄牙等國更危險﹐因為西班牙分離主義盛行﹐一旦經濟破產﹐國家向心力減弱﹐富有的地區不願同舟共濟﹐加泰羅尼亞、巴斯克等鬧獨立地區的離心力只會更大﹐也會得到鄰居聲援。這次奪冠﹐既為處於經濟困局的國民帶來安慰﹐可望增加其外匯收入﹐也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威﹐令搞獨立的地區都以國家為榮﹐國家危機無形中紓緩了。

當然﹐細心的球迷會發現佩奧爾等巴塞球星居然拿著加泰羅尼亞「國旗」慶祝﹐也有加臺羅尼亞人認為這只是他們的勝利﹐在西班牙奪冠後﹐進一步希望獨立組隊參加世界盃。但「主流民意」畢竟是認同這是西班牙王國的集體功勞﹐這冠軍也終止了金融危機可能引起的連鎖崩潰效應﹐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足以振奮人心的蝴蝶效應。雖然荷蘭經濟勢頭也不見得很好﹐但面對的困局﹐無疑較西班牙小﹐所以西班牙的勝利﹐似乎比荷蘭勝出的政治意義更大——起碼對荷蘭球迷而言﹐大可這樣安慰自己﹕荷蘭落敗拯救了西班牙﹐西班牙落敗卻拯救不了荷蘭﹐因此﹐他們才是最偉大的。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16.html

henryporter: 讓凱撒歸凱撒,讓足球歸足球

今屆世界盃曲終人散,本座一邊為一個全城熱捧的足球盛事完結感到惋惜,另一邊亦為「全城論波」的風潮散去感到舒一口氣。在這一個月間,數以十萬計的香港市民變成「忽然足球評論家」,當中有正經八百說出讓本座忍俊不禁的看法的,也有明明只是早一個星期才開始睇波,卻儼如老師般向本座「循循善誘」,傳授足球基本知識與各種「偉論」。

但無論如何,本座對於這些景象都是感到欣慰的,只因這都是世界盃氣氛熾熱的證明──再沒有一個無人關心的世界盃更讓人沮喪的了──只是假若本座身邊那些「忽然球迷」,能夠把他們對足球的熱誠延伸至一個月後的新職業球季,而非急速冷卻靜待四年之後,本座會更加高興。

世界盃雖然是一個足球盛事,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它的意義卻遠比一個賽事為大。適逢近來香港大吹「通識」風,所有時事、世界冷知識也都歸入通識之列,不少學者、文化人自然藉此大造文章,就算不能豬籠入水,騙騙曝光率,增加知名度也不錯。

很多(稻草)人以為我這就要發炮炮轟這些學者了,本座只能說你猜對了一半。事實上對於「藉世界盃多認識世界」這一點上,個人是沒有多大反感的。正如本座近來要一次過儲起了沈旭輝的「世界盃通識」系列文章「慢慢嘆」,就算碰上水準參差一點的,將就一下也沒問題,反正省掉了維基、外國文章的翻查時間,這些「通識作者」們已算立下功德一件。

不過所謂「足球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必須從合理的角度作延伸討論與分析,不應一味吹捧或將現實誇大。

例如沈旭輝〈澳大利亞脫亞入歐正確〉一文,要大肆吹噓澳洲足協加入亞協背後的各種政治含義也就算了,可是文末那句「身患絕症的澳洲球員基維爾以禁區內犯手球被逐離場﹐場面悲涼﹐令人十分同情﹐但有了上述背景﹐他總可以稍為釋然﹐起碼國家既然要脫洋入亞﹐就一定不會怪責他。」就完全是將球賽結果與脫洋入亞強行拉在一起,叫人摸不著頭腦的結論。

又如當談及德國足球發展時,沈旭輝提及了新移民對其國家隊構成的影響,然而到了討論美國的文章時,卻竟又無視拉丁裔以至非裔移民,如何影響了美國體育運動的發展,以至成為美國英式足球的人材與擁躉的溫床。

雖然很多人都為「球星可以選總統」、「足球員成為國際大使」感到震撼,但事實上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其實並不罕見,近年由David Stern全力推行的NBA Cares,以及在海地地震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鋒Dalembert即為當中例子。退役運動員從政其實在美、中兩國早已成為慣例,甚至比非洲國家更為普遍。事實上這些例子都在身邊,世界盃只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檢視身邊發生甚麼的機會而已。

碧咸現象

扯遠一點,其實隨著「足球社會學」大行其道,很多時候學者們為求突顯社會與足球之間的互動,都會有「過度演繹」的傾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過度演繹」例子,當為「碧威現象」。似乎當社會學家或文化研究學者每當談到足球時,總是會以Beckham作為開場白。在他們眼中,碧威總是個球技平平的球員,純粹是俊男形像與品牌塑造,才讓他獲得與球技不相稱的收入。


查實有這種想法者何止「足球社會學家」?就連碧咸在球會以至國家隊的領隊如卡比路和麥卡倫,也相信這種說法,在皇馬及08 歐國盃外圍賽時皆想將Beckham摒除於他們的正選名單之外。但結果呢,卡比路在皇家馬德里奪冠進入最嚴峻的關頭之時,還是不得不重新起用碧咸並把他視為壓箱底的最後一著,而Beckham亦不負眾望,以其與沙治奧‧拉莫斯的完美配合,為皇馬上演一幕又一幕的反勝騷。至於麥卡倫,由於不同於卡比路願意放棄自己的原則,英格蘭也只有面對恥辱性出局的命運了。

上述的例子並不是要推翻 Beckham的形象為其帶來額外商機的事實,然而很多學者在追尋他們想要的「結論」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足球,始終是「足球社會學」的根本,沒有了足球,那就甚麼都不是了。很多人只著眼於碧咸追求高水平的比賽、以爭取國隊代表隊一席,但又有沒有人想過,碧咸只有持續於最頂級聯賽中亮相,才能鞏固其「足球明星」的形象?

碧咸在效力皇馬期間,其實前半部份的戰績並不如意,遇著同時期冒起的朗拿甸奴處於狀態巔峰,有好事之徒便將兩者與「足球社會學」拉上關係,指皇馬收購球員「以貌取人」,寧取周邊收入靠高的「萬人迷」而捨奇貌不揚的「細哨」,是一個只顧商業而不顧球員賽力決定。

黃興桂的神化過程

再重申一次,本座從來沒有打算推翻各種商業活動和足球的關係,事實上以足球這樣一項受歡迎的活動,根本不可能不對人類社會各種範疇產生影響。但本座想強調的是,無論它的影響力有多大,無論有怎樣的演變,足球的根源始終還是足球。

現在的問題是,和其他流行文化研究一樣,太多「足球學」學者想借足球大受歡迎的現象分一杯羹,然而自己本身根本不愛足球,甚至不懂足球。結果,在外行人看來可能是金碧輝煌的偉論,但實際上所謂分析只是把自己在象牙塔賣開的「狗肉」硬塞在足球這個「羊頭」裡而已。

沈旭輝在文章大讚黃興桂的評述方法是甚麼「英式風格結合拉丁口味」,又列舉「神奇、頂級、超卓」等例子引證其說法。其實,若由 ESPN時期開始已「追隨」皮旦黃講波的觀眾,都會知道此君的評述水平是出了名的爛:不單評述賽事常有錯誤,有時執著說完一些無關痛癢的題外話,甚至妄顧球賽的進行(如大談其兒子在曼徹斯特讀大學的「故事」)。本座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有次在評述西甲賽事期間,竟然不知不覺睡了大半場,讓全程賽事以「無人駕駛」的形式進行!

當然,本座並不否認黃興桂多年下來的磨練下,評述技術是有所進步;但老實說距離「優秀」的水平仍然很遠很遠。皮旦黃讓人覺得有娛樂性的原因,其實和cult片、爛廣告和爛gag的原理一樣:當某種東西爛到一個地步的時候,就會物極必反的滲透出異樣的魅力來──但也僅此而已。ESPN無視觀眾投訴,繼續讓黃興桂擔正大旗,而他亦無視批評,繼續自得其樂的我行我素,我們這班廣東話觀眾在沒有選擇下,也只得「屎中尋豆」,從忍受廢話的痛苦中尋找樂子。

黃興桂偶爾「屎忽撞棍」創出金句、笑料,是有的,可是你不能單從YOUTUBE、論壇看到幾個片段和笑料,就將其捧為「評述全球化」的代言人;單憑其偶爾幾句Natural High的尻叫說成是「拉丁流派的演繹方法」;將幾句引人發笑的廢話,就詮釋成哲學層級的反思句──這無非是平時不看足球,臨時臨急才從網上隨意找上幾筆資料再加上幾個學術名詞的「高級通俗文章」。這種寫法沒錯娛樂性很強,但對我們認識足球、文化,真有作用嗎?

讓凱撒的歸凱撒,讓足球的歸足球

我們在看足球時,若能藉此延伸對世界、社會、歷史與風土人情的興趣和關心,這絕對是大大的好事;但反過來說,就算沒有上述這些,足球本身已是一種很有魅力的運動。

就算我們不清楚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歷史,也不會影響對西班牙與葡萄牙對戰戲碼的興奮;更何況就連球員/球迷本身也早已忘掉了這些,C 朗拿度等葡萄牙球員活躍西甲,並受到廣泛支持就是最好的例子。難道以美國與伊朗的敵對關係,就會讓他們在球場上大打出手嗎?在98年世界盃,兩隊還以互相贈花的方式表示友好呢!

說了那麼多,最後其實都是那一句:香港各大學者、名嘴,若要借世界盃熱潮大談政經社文化,事前請先多看足球、多愛足球;否則,還是讓凱撒的歸凱撒,讓足球的歸足球吧!

http://www.cuhkacs.org/~henryporter/blog/read.php/703.htm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7-16 13:55:34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的問題是,和其他流行文化研究一樣,太多「足球學」學者想借足球大受歡迎的現象分一杯羹,然而自己本身根本不愛足球,甚至不懂足球。結果,在外行人看來可能是金碧輝煌的偉論,但實際上所謂分析只是把自己在象牙塔賣開的「狗肉」硬塞在足球這個「羊頭」裡而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7-16 22:20:4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傑夫仔 於 2010-7-16  01:55 PM 發表
現在的問題是,和其他流行文化研究一樣,太多「足球學」學者想借足球大受歡迎的現象分一杯羹,然而自己本身根本不愛足球,甚至不懂足球。結果,在外行人看來可能是金碧輝煌的偉論,但實際上所謂分析只是把自己在象牙塔賣開的「狗 ...


唔知講緊李生定係曹生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7-17 00: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傑夫仔 於 2010-7-16  01:55 PM 發表
現在的問題是,和其他流行文化研究一樣,太多「足球學」學者想借足球大受歡迎的現象分一杯羹,然而自己本身根本不愛足球,甚至不懂足球。結果,在外行人看來可能是金碧輝煌的偉論,但實際上所謂分析只是把自己在象牙塔賣開的「狗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HKCM

GMT+8, 2024-12-11 19:39 , Processed in 0.03164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