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5-11-10 11:35:29
|
顯示全部樓層
Originally posted by francesco_totti at 10-11-2005 01:30 AM:
所以業界要想辦法迎合消費者,但現在業界並沒有針對問題。
電影的質素其實如你之前所講,整體黎講比90年代好,但為何電影業不進反退?
其實業界經常做了一樣事情,以致縱使有好電影,但仍無法振興電影業,但們往往在電影落畫不久後就推出VCD同DVD,令很多人都放棄進戲院看電影,反正很快就有VCD同DVD,而且還是正版。他們推出VCD同DVD,目的是針對翻版以及BT,但同時都影響自己。
電影界現在要清楚一樣野,他們的市場,是全港的人,甚至全東南亞的人,而不是那少部份看翻版的人,他們一日唔調整番自己的焦點,就一日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部份消費者對娛樂觀看模式的轉變,尤其是港人的怕執輸心態,已經抵受不住低成本看戲的誘惑,逐漸變質起來….
八九十年代影業蓬勃,連帶影帶租售店(KPS,快圖美,大卡士,節拍)生意同時暢旺,一餅畫質三百線的VHS零售價動輒要一百五十元(等如該時的五張戲飛),唯有租售,才可以較低價錢去觀影,不然只有進院觀看,當然地VHS租售與進院一樣,影像是不能「收藏」的(當然有人利用兩部錄影機帶過帶般偷錄),嚴格來說,要看電影還是進場最化算….
後來LD普及,租售店多了一條門路去斂財,畫質四百線的LD這般大,本可將普通長度的影片錄盡,但LD發行商及租售店聯手將一片拆二作租售用,獲利更豐,另一方面由於見港人樣樣事速成貪快,片子也沒有真空期了,趕快將LD推出市面,便出現了「挑戰者3」上映五日匆匆落畫,兩週後LD迅速應市的場面….
後來成本更低的VCD出現,導致有了「收藏」的可能,LD,VHS開始面臨淘汰,初時VCD水漲船高的一百元兩隻,確嚇怕了不少人,但後來的一百元四隻,直到現時街檔的五十元五隻,二手舖的五十元十隻,香港人就此被只得二三百線的「小影碟」灌醉了,結果導致影碟租售店的大量倒閉,連龍頭的百視達--------一間全球多達數千間分店的租售連鎖店,也要在零三年宣布在香港這個光怪陸離的市場撤軍。
後來的DVD,質素更高,而BT連鈔也不用付了,兩者畫質俱佳(當然DVD與BT有很多部分乃高下立見),又可永久保存。DVD客及BT友的出現宣示出兩種階層,他們卻同時宣示同一種訊息:「我為何要進影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