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6-11-7 19:33:44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yingxiang.org/shukei/?p=31
《無間道風雲》:延伸與回溯
爭論《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 與《無間道》(Infernal Affairs) 孰優孰劣是一件十分沒有意義的事情:事實擺在眼前,無論是那個部門的表現(編、導、演、剪、攝、音、美),前者都毫無疑問地要比後者superior。這樣說並沒有對《無間道》有任何貶伐的意思,我也完全明白影片在很多香港(影)人心目中的意義 - 這完全是一個相對的說法而已。當然,即使是相對的說法也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就好像直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出現的很多評論,都把《無間道風雲》說成是「馬田‧史高西斯 (Martin Scorsese) 自《盜亦有道》(Goodfellas, 1990) 以來的最佳作品」。這明顯是為了被引述而拼砌出來的做句。你可以說它是自《盜》片以來史高西斯在戲劇性上最完整或成功的作品,又或是在故事述說 (storytelling) 手法上最脈絡分明的一部。但最佳?以整體成績言,《無間道風雲》較之纏綿緋側、結合了現代與後現代主義風格(我不是在故作高深)的《心外幽情》(The Age of Innocence,1993)、凌厲、淒厲的《賭場風雲》(Casino,1995)和磅礡與蒼涼、豪情與悲情兼備的《紐約風雲》(Gangs of New York,2002),恐怕仍無法比擬。評價雖是評論的其中一項功能或任務(但卻非必然),但總不能語不驚人死不休罷!
針對《無間道風雲》是一部重拍電影(尤其是一部香港電影)而刻意dismiss它的成績,也是一種沒有道理的犬儒說法。(傑出的)原創劇本無疑值得特別褒揚(這所以原裝《無間道》的成就是well-deserved的),但不能因此而抹煞改編 / 重拍也同樣需要具備的創造力。事實上,《無間道風雲》也並非是史高西斯的第一部重拍電影-嚴格來說是第四部,前三部分別是1977年《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重拍1947年的《The Man I Love》)、1991年的《海角驚魂》(Cape Fear) 和《心外幽情》(在20和30年代先後已拍過三次)。如果你記憶力不賴的話,你應記得好幾年前,甚至有報導謂史高西斯一度購下了黑澤明的《天國與地獄》的重拍版權。講乜都係假,一切還看作品本身。驟眼看,《無間道風雲》departed from《無間道》的地方確實不是很多,這特別是指兩者的劇情結構而言。但有趣之處正在這裡。也許積‧尼高遜 (Jack Nicholson)的一句話最能說明史高西斯和影片超越原版的地方。他說:「(史高西斯)真正能夠做到的是怎樣去explore(探索、發掘、挖掘)一部電影,而非僅憑概念。」(見英國「Times On Line」 網頁專訪積‧尼高遜)
馬田.史高西斯explore《無間道風雲》的方法,從它的人物入手,這也是他一貫的強項之一。他注重塑造人物的性格,除了在前期的劇本建立好紮實的基礎外,還在正式拍攝時預留了大量的空間,放手讓演員在進入狀態後即興排演,互相調校、撞擊,深入地挖掘潛藏在人物內在的可能性。這樣的處理,見諸大魔頭郝斯特羅(積.尼高遜)與不動聲色的頭號打手法國佬(Ray Winstone)討論誰值得信任的那場對話;見諸郝斯特羅與比利(里安納度.迪卡比奧)在餐桌上互相刺探一場;也見諸比利向心理輔導醫生瑪黛蓮(Vera Farmiga)傾訴內心焦慮的一段剖白。這幾場突然靜止下來、不帶任何張揚的技巧、基本上僅依靠精確的對剪和閃回來製造出或教人措手不及(法國佬勒死他的前妻)、或暗藏殺機一觸即發、或從對抗到情慾暗湧的沉澱力量,一方面調劑了快速得使人喘不過氣來的節奏,另一方面也使觀眾更貼近人物的真正面貌。
在這裡我要特別再提影片的剪接Thelma Schoonmaker(英國名導米高.鮑維爾之妻):除了一貫的俐落(直是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她與史高西斯這次更作出了一項大膽的實驗,那就是利用剪接把影片的時、空不斷擴張(有向橫延伸,也有往縱回溯)、交替、倒錯、解拆、然後再縫合。最明顯的例子有二,其一是狄楠(麥克.華保)粗暴地攻擊和挑釁比利,誘逼他替警方當臥底的段落。Schoonmaker用三人(還有馬田.辛演的昆倫警長)在辦公室裡的對話做軸心,先後插入了哥連(麥.迪文)平步青雲(我指的向橫延伸)、比利母親去世前及其葬禮的情景(復交代郝斯特羅與郭家的「淵緣」- 我指的往縱回溯)等場面。例二,則是比利往見瑪黛蓮一幕。Schoonmaker在二人針鋒相對間,穿插了比利在母親死後檢視其遺物、他隨法國佬往行兇、他與狄楠在橋底衝突等戲份。自由穿梭的結果,是除了使影片的張力更緊逼外,還點出了它的絃外之意:比利與哥連這兩個各自隱藏著真正身份的雙面人,本身很可能已是兩面一體!
其他如父 / 子、承諾 / 背叛、墮落 / 救贖等(延續自《基督最後的誘惑》以迄《紐約風雲》的)主題探討,均無一不是史高西斯予《無間道風雲》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層次的做法。To explore,信焉。 |
|